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许朗  黄莺 《资源科学》2012,34(1):105-113
随着水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用水效率的提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农业灌溉用水是我国的用水大户,测算灌溉用水的技术效率对于制定合理的灌溉用水政策,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从农户的微观层面对农业生产的灌溉用水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用Tobit模型对影响灌溉用水效率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平均灌溉用水效率仅为0.4821,存在很大的节水潜力,农户种植经验的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农户节水意识的增强、井灌方式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灌溉水价的改革等都对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规模农户设施农业经营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也是农产品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规模农户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引领者与创新者,能够极大推动设施农业发展。本文利用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设施农业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予以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这两类农户经营设施农业的比例较低、规模较小,设施农业经营品类丰富、以蔬菜类为主,经营过程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制约,整体效益不高。另外,设施农业发展受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总体上,户主人力资本越富裕越有利于设施农业发展,家庭特征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不一致,外部产业环境对设施农业发展有相当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是设施农业做大做强乃至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设施农业发展,政府还需从政策、资金、技术及市场建设等方面对其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种粮大户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娟  王志伟 《资源科学》2018,40(8):1583-1594
种粮大户是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主体之一,在资源刚性约束和生产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提高种粮大户的技术效率才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本文依据黑龙江省674个种粮大户调查数据,运用SBM超效率DEA模型实证考察种粮大户的技术效率及其分布、效率分解以及松弛变量情况,运用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种粮大户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分别为0.545、0.635和0.871,综合技术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较低;耕地经营规模与综合技术效率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绝大多数种粮大户在投入要素方面存在冗余,改进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地租、流动成本、固定成本和人工费用;大户年龄、总耕地面积、家庭务农人数、土地块数、最大地块面积、旱地比例、地头农田水利设施状况、灌溉方式、土地流转合同期限和是否有正规贷款等因素对种粮大户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经营主体逐步由传统小规模、半自给"小农"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转变。这种转变给农业科技期刊既带来目标读者群体萎缩、传统办刊思路失灵、传统传播方式落伍等危机,也带来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更忠诚的读者群体和更大的报道空间等机遇。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农业技术传播效果,针对农民能否有效获取技术信息的问题,利用实地问卷调查数据,以农户分化为前提探究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获知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小规模农户倾向于选择人际传播方式获取技术,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对网络途径较为青睐,合作经营户的技术获取途径集中于合作社内部。  相似文献   

6.
在TOE框架基础上,结合创新扩散理论,从技术、组织、环境三层面分析影响新型经营主体对智慧农业技术评估和采纳的影响因素。通过对288位农场经营受调者调研,采用PLS-SEM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场经营者对智慧农业技术的评估会显著影响技术的采纳;技术层面的复杂性、兼容性、成本感知,组织层面的管理者态度、组织资源,环境层面的政策支持都将影响到技术评估和采纳,而外部压力的影响则不被支持。通过多群组分析还发现,技术复杂性对小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意愿影响不显著,资金和人力等组织资源则对较大规模的农业企业经营主体的意愿影响不显著。在对研究结论充分讨论基础上,提出若干提高农场经营者对智慧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对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运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苏南地区种稻大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种稻大户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再通过ISM模型分析方法判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与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植规模、家庭人均年收入、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土地租金、农业技术培训、种子公司渠道显著正向影响种稻大户的农业技术采用行为,是否兼业、种子成本显著负向影响种稻大户的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其中,种子公司渠道、农业技术培训、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表层影响因素,家庭人均年收入是中层影响因素,是否兼业、种植规模、土地租金、种子成本是深层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学会》2015,(8)
<正>近年来,临沂市顺应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创新党组织的有效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农村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初步探索出"支部加协会、党员带农户"、"农技协+党支部+经济实体(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等)+农户"等模式,在促进农技协规范化发展、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村发展活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临沂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合并调  相似文献   

9.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形式,是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对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江西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在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阶段,由于政策、制度、规模、比较效益等因素,家庭农场在流转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非粮化"现象和趋势,长此以往,必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测度不同轮作模式、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对于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选择节水模式、完善灌溉用水政策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西南地区797份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DEA-Tobit模型,测度和分析农户灌溉用水效率,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灌溉方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并对变量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解决。结果表明:总体上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平均为0.1378,规模效率平均为0.5498,纯技术效率平均为0.2745,水资源利用改进空间较大;轮作作物经济收益大致与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负相关,轮作方式节水效果与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正相关;水资源禀赋程度将水旱轮作模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系数提高了0.10%,将灌溉方式的影响系数拉低了2.04%。提出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和安排"水旱轮作-灌溉方式"组合模式;平原地区强调规模化种植和区域性灌溉,山区注重集约化、精细化灌溉;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用水行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常明  王西琴  贾宝珍 《资源科学》2019,41(11):2032-2042
在中国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分布日益不平衡的背景下,提高灌溉用水效率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战略需要。本文运用投入导向型DEA和面板Tobit模型,探究了2008—2017年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的灌溉用水效率的时空特征和驱动因素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灌溉用水效率均有较高提升空间,其中稻谷和小麦在研究期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而玉米则呈现倒“U”型趋势。空间分布方面,玉米各主产区的灌溉用水效率基本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问题为效率值波动较大;而稻谷和小麦主产区中,华南双季稻区、北部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灌溉用水效率及增长幅度较低。进一步的驱动因素分析表明,资源环境的变化更易驱动玉米灌溉用水效率;现有节水灌溉条件下农田水利设施对不同粮食作物灌溉用水效率的驱动方向和作用程度差异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对3种粮食作物灌溉用水效率均有较大驱动力。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对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粮食水资源管理政策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试验站和农户管理水平下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文军  程琴娟  宇振荣 《资源科学》2010,32(10):1896-1901
华北平原水资源缺乏与粮食需求增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试验站试验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试验站和农户管理水平下华北平原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合农户田块试验数据,验证了试验站管理水平下关键期淡水灌溉模式在农户田块推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试验站管理水平下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为14.30kg(/hm2·mm);农户管理水平下,88.96%农户田块面积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低于试验站管理水平,主要原因是研究人员与农户种植目的不同、知识水平差距较大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户种植积极性的制约等;农户之间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明显,可能是农户田块土壤肥力、田块大小以及灌溉水质有一定差异等导致;试验站管理水平下关键期淡水灌溉模式适合在农户的田块进行推广,不仅能保证作物高产,而且可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蔡荣  蔡书凯 《资源科学》2013,35(8):1661-1667
本文利用安徽省水稻主产区的740户农户调查样本,运用博弈模型逻辑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从理论与实证上分析了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的农户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农户中不愿意参与农田灌溉实施建设的有274户,占37.0%,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缺乏对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户主年龄、非农收入比重、农田灌溉设施状况和村组成员户数对农户参与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数、种植规模和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参与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意愿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分析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包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培训、鼓励农村耕地流转以促进规模化种植、扶持合作社发展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适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以提高农业收入比重等.  相似文献   

14.
农业节水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大多数地区水资源短缺都与农业生产有关,作为用水大户,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对于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和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节水研究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从最初以农田节水特别是强调农田工程节水为主向更注重改良作物遗传品质节水、农田节水与区域水资源管理节水并重,以及多水源综合利用节水的多学科节水研究体系,大大提高了我国农田节水的潜力。然而生产实践中,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小农经济制约,我国的农田节水水平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还不高,急需通过政府、民间的多渠道投入,通过机制和管理创新,建立起适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从供水环节、田间节水到区域水资源管理的现代综合农田灌溉节水体系,保障我国未来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李后建  扈益  张玲玲 《科研管理》2022,43(8):157-164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农民合作社创新,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质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利用四川省种植业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数据,检验了理事长内部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民合作社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理事长内部社会关系网络质量和异质性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应用互联网的农民合作社而言,理事长内部社会关系网络质量对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的影响更加强烈。以上研究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厘清了理事长内部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民合作社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社会关系网络在新型经营主体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后建  郭安达 《科研管理》2022,43(11):182-190
探索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新路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求。本文利用四川省种植业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考察了聘用职业经理人对农民合作社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聘用职业经理人后,农民合作社的管理创新与营销创新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升。而这一积极作用会由于土地经营规模与合作社等级的差异而有明显的异质性。稳健性检验表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最后,通过检验潜在机制发现,互联网应用程度、组织学习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等变量在聘用职业经理人和农民合作社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聘用职业经理人对促进农民合作社创新,实现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杰  蔡志坚  秦希 《资源科学》2021,43(9):1876-1888
农地规模经营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主要路径之一,探究劳动力老龄化与家庭农地转出决策,对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家庭层面实证检验了家庭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家庭结构的异质性。结果发现:①中国现在还存有近1/3的农村家庭有老年人参与劳动,随着老龄化人口占比越来越高,以老年人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小农户未来也可能长期存在;②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转出决策具有抑制作用。相比其他家庭类型,有老年劳动力的家庭转出农地的可能性降低了约5%;③不同家庭内部结构下,劳动力老龄化对家庭农地转出决策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抑制作用大小表现为负担期Ⅰ>赡养期Ⅰ>空巢期Ⅰ。本文认为,对于高龄的老年劳动力,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这部分农户通过以转代耕的方式把农地转出至农业生产效率更高的经营主体;对于低龄的老年劳动力,需配合较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实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农地养老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8.
陈儒  孔英 《资源科学》2022,44(7):1405-1421
推动农户参与“双碳”目标建设,发挥其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 “大国小农”的现实背景出发,采用自下而上的评价视角来考察农业低碳生产的绩效水平,通过多角度控制农业碳计量技术的不确定性,选取多产出Translog距离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估计农户低碳生产的技术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低碳生产技术效率在农户经营主体中的改善途径。研究表明:①调研区域农户在低碳生产粮食作物上具有15%的潜在增产空间,产出情景和方法模型的变异对低碳生产技术效率估计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②在不同类型粮食作物之间,模型估计的生产前沿和技术非效率影响因素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中,土地规模、土地细碎化、老龄化和非农就业均对低碳生产的技术效率产生了非线性影响。提升农户低碳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需要进一步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家庭剩余劳动力转移,降低农业社会化服务购买成本,提高绿色低碳技术的采用率。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于“合作社+小农户”、“公司+小农户”等工商带动型的脱贫模式,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的“科研人员+合作社+小农户”等路径显现了科技和产业带动的双重效应。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科技兴农”显示了科技创新、市场培育和素质提升的“研究—扩散—衔接”逻辑框架,联结科技与市场协同创新对小农户的带动具有明显的效应。从农业推广绩效和影响角度来说,运用科技特派员制度中蕴含的经济性内涵脱贫模式与路径,对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以及对小农户衔接农业现代化有直接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