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会》2017,(12)
<正>中国古琴自被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古琴传统文化已得到有效的保护,学琴的人也日渐增多,在全国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古琴热"。那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的是哪些内容呢?这里的三个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足以把这项保护项目内容包括得完整无遗了。当然,作为物质的"古琴"、"琴谱"和"琴人"也都应该得到保护。因为非物质的东西唯有以物质的东西为媒介才能得到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恭 《学会》2017,(7):63-64
正古琴曲《风云际会》最初载于清同治三年出版的《琴学入门》下卷。编者上海邑庙玉清宫道人张鹤,是当时闽派琴家浦城祝桐君的弟子。张鹤在《琴学入门》凡例中这样介绍内容:(一)是谱(指《琴学入门》)分上下二卷,上卷摘录《与古斋琴谱》(祝桐君著名琴论著作,以后将另文介绍)。(二)下卷专列琴曲"分为五调,别以五音,共计二十曲。在这二十曲中,他特别提到"风云际会"、"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石上流泉"、"阳关  相似文献   

3.
戏剧界称最后一出戏曲为"大轴戏",而紧挨大轴的戏才被称为"压轴戏",也叫"贴轴""倒二",是指倒数第二出戏,其名意为"紧挨大轴".在旧时中国的戏剧社演出中,往往是名家云集,同台献艺,多以折子戏组台演出.剧目少则五出戏,多则七出、九出、十一出戏不等.以七出戏为例,第一出戏叫"开场戏",或称"开锣戏";往下依次第二、第三、第四出戏叫"中轴";第五出戏叫"贴轴";第六出戏为"压轴"或称"倒二";最后一出戏叫"大轴戏",或叫"轴子戏""压台戏"."轴"字的读音戏剧界统读去声(四声),不读阳平(二声)."压轴戏"多为戏班头牌演员或名角演出唱作兼重的文戏.有人认为"压轴戏"是"压台戏"和"大轴戏"的同义语,这是理解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4.
正汉语中有一个成语叫"赴汤蹈火",意思是说,为某事付出全部勇气,不避艰险,勇往直前。在古文中,"赴汤蹈火"一词的后面,往往跟着"死无辞也""同死同生""亦所不辞"之类有关生生死死的词,可见,一旦真要"赴汤蹈火",绝无生还的可能;然而,在现实中,的确有那么一些人,"赴汤蹈火"而毫发无损,令人咋舌。在一些电视节目里、联欢晚会上或者是街头的杂技表演中,你或许就能看到此类表演:  相似文献   

5.
尚媛 《科技风》2013,(20):213-214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历经了多次民族融合和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但从未消失或中断,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流传至今。在其发展过程中,魏晋时期出现了众多琴人、大量琴曲和有关琴的论著及诗作,对后世琴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古人出行时"包"更是不可或缺。在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可以找到"包"字。汉代出现的一种叫"绶囊"的"包",使人们带什么"包"还成为身份的象征。唐代的高级包有"紫荷""金鱼袋"等,而古代女性最钟情的"包"则是"香囊"……先秦时期的"包"为何叫"佩囊"?"包"最早并不叫"包",而是叫"佩囊"。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像钥匙、印章、凭证、手巾一类必须随身带的东西,大都放在这种囊内。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一虫""中国第一鸣虫""中国第一斗虫"……从古到今,从宫廷到民间,听其鸣,观其斗,小小的蟋蟀让中国人喜爱了足有两三千年之久,而且这种喜爱还在继续着. 蟋蟀有很多俗名,北方人叫它"蛐蛐儿",南方人则称它为"赚织",另外还有"促织""趋织""趣织""络纬""促机""梭鸡""趋趋""纺绩""蛩""蛩虫""吟蛩""秋蛩""吟秋""秋虫""寒虫""暗虫""斗蟋""斗鸡""王孙""将军虫"等数不清的异名.从中可以看出,有些名字是根据蟋蟀的形态来起的,有些是根据它所代表的季节起的,有些则是根据它发声和打斗的特点起的.可见人们对蟋蟀熟悉和喜爱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郑先锋 《知识窗》2010,(4X):61-61
<正>在粉彩花鸟画的创作设计中,构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件作品给人的印象,首先就是画面的构图。构图也叫"章法""布局",又称为"经营位置",是作者对自然中的花鸟经过深入观察以后,把对物象的感受,在瓷器上进行精心安排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各国人们心目中,核武器巨大的杀伤力一直让人望而生畏,甚至让人感到厌恶,它的形象一向不佳。为此,美国军事首脑在替各种核弹命名时煞费苦心。他们将美国核武器的名称分为四类。即:神祗英雄化、人性化、工具化和动物化。奥本海默领导下的科学家小组把第一个原子装置称作"小玩意儿",给人们一种熟悉、随便又不无用途的感觉。在广岛上空爆炸的铀弹叫"小男孩";投入长崎的钚弹叫"胖子"。如果只闻其名,人们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但正是它们酿成一场人类空前未有的大灾难。80年代,  相似文献   

10.
正过年给"压岁钱"的习俗在古代过年的"钱年俗"中,"压岁钱"是最重要的一种。压岁钱又写作"押岁钱",还有"拜钱""岁钱""新年岁""分岁钱""守岁钱"等多种叫法。古人是这样定义的:在过年时"赠小儿钱,曰压岁钱"。这种概念的"压岁钱",也是最为流行的说法。压岁钱的产生与古人对钱币功能的崇拜  相似文献   

11.
<正>从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古代女性对发式确实很在意,先后发明了不少流行发式,其中"披发""断发""辫发""髻发"这四种最为出名,可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式"。披发——古代最原始的时尚发式现代多管头发风格叫"发型",古代称"发式"。从史料及现代考古出土文物来看,发式的流行与女性的关系密切,如最为原始的时尚发式——披发,首先就是在女性中间流行起来的。披发,又叫散发、被发,是一种将头发从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种叶形奇特的观赏植物,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它的叶片浓绿而硕大,每个叶片上都有8道深深的裂痕,这些叶片既像一只只长着8个手指的绿掌,又像一个个长了8只角的盘子;而且,在叶片的边缘,有时还镶着一层黄色的金边。因此,人们给这种植物取了既好听又惟妙惟肖的名字——"八角金盘",或者叫"八金盘""八角盘""八手""手树",等等。八角金盘为五加科八角金盘属常绿灌木或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代孩子玩玩具吗?据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古人最早管玩具叫"玩物",距今约5000年的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出土的"陶响球"是最早的"声响玩具",汉代已出现"泥车""瓦狗"等玩具。但真正的玩具市场则出现在公元10世纪,与现代玩具芭比娃娃颇为相似的宋代泥塑玩具"土偶儿"穿"红背心"、系"青纱裙儿",可以搭配不同服饰,甚至还出现了节令玩具"黄  相似文献   

14.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这个故事:汉代的司马相如在和卓文君成婚不久,便辞别娇妻到长安做官,一去5年才传书一封,上面只写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13个数.卓文君才思敏捷,一眼看出他的"无亿"(谐音"无义")负情,于是非常伤心地写了封回书,将13个数字依次镶嵌进去:"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穿.  相似文献   

15.
<正>"嘟嘟嘟",QQ上的一个头像在闪动。"干嘛呢?""没干嘛,随便看看。""今天我看见一个人很像你。""呵呵。""个头也和你差不多。""呵呵。""你怎么能这么伤人?!""???""呵呵"一词由来已久,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可算是历朝历代文人中爱用"呵呵"的典范之一。他曾在一封给朋友的书信中,写了一番劝诫朋友的话,在话的末尾竟然不忘加上一个"呵呵"来缓和语气。之后,在写给学生苏轼的信中,他又多次使用"呵呵",以此表达与爱徒的亲近。  相似文献   

16.
正有这样两项任务,第一项是在图1中找出形状像"Q"的符号。第二项是在图2中找出形状像"O"的符号。实验结果显示,上面两项任务中我们能更快地从一堆""O"里找到""Q",比在一堆""Q"里面找""O"的速度要快。这是因为我们容易看到有的,不容易注意到无的。  相似文献   

17.
2013年,"90后"大学生毕业了,充满个性的他们早就不满足于穿着中规中矩的学士服照毕业照了.在北京大学、交通大学的校园里,同学们弹着古琴、古筝,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汉服,舞起长袖,别有一番韵味.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泰州市科协紧紧围绕新时代党赋予科技界的新使命,把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压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筑牢"四个自信",进一步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四个关键突破",着力实施"五大工程",重点在"前沿探索""短板攻坚""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攻坚克难、拼搏奉献,努力推动科协事业发展高质量。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虎只有一种.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等都属虎的亚种.不过,名字中有"虎"的动物可就多了,无论是无脊椎动物,还是脊椎动物,不论是单独一个种叫"虎"的"独虎",还是整个科、属都叫"虎"的"群虎",都让这些动物沾上不少"虎气".  相似文献   

20.
直面水危机     
正"今天的好消息,水到了!""真开心!""我是朔庄省农民,感到高兴。"……网友"森琴"在越南快讯网留言说,"中国此举充满善意"。网友"国松"则留言,"对中国这一积极的行动表示欢迎。希望旱灾和海水入侵现象能因此有所改善。""真替那里的同胞高兴,我希望这能减少农民的收成损失。"一位叫阮达的越南入在网上留言表达他的喜悦。不少越南民众在网络上留言,对2016年3月15日至4月10日中国的应急补水举措点赞。2015年底以来,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湄公河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