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路径选择与研究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园制度是保护全民共有自然文化遗产的优秀制度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12个省份开始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目标是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框架下,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促进中国保护地体系优化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本文探讨了国家公园内涵与本质特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适应性治理理论,从突出生态保护、统一规范管理、明晰资源权属、创新经营管理、提升社区发展等角度提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路径,并提出了包括部门协调、规划引领、资金保障和公众参与在内的保障机制,以推进试点工作的完成。本文最后展望了未来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涉及的资源管理、组织建设、制度架构、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十大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2.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设的制度逻辑与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公园体制是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类型。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公园成为中国缓解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管理,推行生态政治、建设生态文明的空间工具,国家公园的机构设置与组织架构问题研究提上日程。对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进行规范分析,探讨机构建设的制度逻辑与基本模式,并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国家公园管理组织架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可从治理与管理质量两个目标维度进行诊断,"善治"理论可为纵向治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据此从权力分配、权力协调到权力实现的制度逻辑配置管理机构,促进机构正义;"管理有效性"理论可为内部横向管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工具,根据目标管理与保障的制度逻辑设置专业化管理部门,增强机构组织效能;国家公园管理组织结构有科层集权、扁平分权、协同均权三个典型组织模式;中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架设应依法明确国家公园管理的强制秩序,建立由权威专业化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统辖的弹性机构组织模式。基于善治与有效管理框架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设逻辑探索,对于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自然生态保护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15年我国启动了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且试点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民生改善初显成效,社会效益充分彰显。本文基于青海国家公园建设成效,分析归纳了建设国家公园过程中的科技需求,以期为筑牢青海国家公园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选择在三江源头典型和代表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局部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问题,通过强化国家地位,更好实现对该区域自然生态的系统保护、整体修复,使"中华水塔"坚固而丰沛,持续保护世界第三极,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海和谐"的必然选择。本文立足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现实探索,理性审视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难题,探讨促进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设想,旨在为推进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及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正式设立的首批国家公园之一,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都具有重大的保护价值。针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丧失、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高寒草地退化和家畜超载放牧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问题,基于草地多功能目标管理理论创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技术研发,推动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的落地实施,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民生改善的科技支撑新范式,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方案,为全球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实施气象"十三五"规划关于建设智慧气象的发展需求,对乌海城市气象精细化服务进行了思考,以解决城市气象中天气预报、预警、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服务中的迫切问题,为城市气象科技和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过去一年,一场以"绿色"为主题的革新正在青海高原快速蔓延: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重点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决策、评价、管理、考核和生态补偿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启动;智慧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新能源等生态经济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大美青海"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开来。未来,青海将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进展、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公园体制在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方案,2015年起,我国陆续在10个试点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文章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试点区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保护地整合、国家公园立法、日常管理制度、集体土地的用途管制和社区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但由于试点承担着综合配套改革重任,同时受现行法律法规、管理体制、人才和科技支撑能力等制约,各试点区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跨行政区管理机制、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特许经营和协议保护制度等方面体制试点进展滞后。未来国家公园体制构建,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试点方案中未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破解各方面制约;另一方面,为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需启动相关配套改革,包括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和制度创新,开展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立法,构建国家公园全民共建共享、多元共治、品牌增值和科学决策机制与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地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类型划分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此为契机科学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优化和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理顺现有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文章在全面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现状特点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系统阐释建设国家公园体制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国家公园体制构建的顶层设计方案,包括体制的构建目标,管理体制,运营体制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进一步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保障;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树立生态文明的伦理规范,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文章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生态-发展"原则和行为规范--"整体-利益"规范、"和谐-竞争"规范、"平衡-自利"规范,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融资方案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梳理相关文献中提及的国家公园融资渠道及办法,并以浙江省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分析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各类资金需求,比较各融资渠道对各类资金筹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公园扩源增效融资策略。研究表明:(1)国际经验表明国家公园的资金渠道主要包括财政资金、社会投入、市场收益;(2)国内国家公园建设中所需资金主要包括建设运营基本经费、社区维持及发展资金、经营项目建设资金;(3)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上述三类国家公园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应分别为国家财政、地方财政、社会资本投入;(4)为提高国家公园融资效率,需采取按需分类融资模式,并采取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保护与发展融合统筹等融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气象事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利关系,提出了强化防灾减灾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八大指出,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怎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问题。文章通过阐述和分析我国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提出了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国家公园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功能,兼顾区域经济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公园的应有之义与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国家公园建设与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关系及其驱动机制。【方法】以神农架林区为例,基于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对比分析神农架国家公园建设前后林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状况;结合耦合协调发展模型,探讨神农架国家公园建设与林区发展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1)2014—2020年神农架林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状况显著改善,其生态、经济、社会评价指数由0.132、0.107、0.166提升至0.438、0.213、0.240;(2)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的耦合程度保持高水平(均值为0.988),协调水平由初度失调提升至勉强协调(由0.359至0.551),表明国家公园建设促进了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促进了林区自然资源、投资等要素配置的结构和空间优化,在生态保护、社区发展及文化服务功能建设方面与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耦合联系,国家公园服务功能得到完善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结论】本文验证了国家公园建设对于区域协调...  相似文献   

16.
谢卫玲  严志强  彭定新 《大众科技》2017,19(11):114-116
土地利用规划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导下,可以实现土地空间格局不断优化,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协调,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布局。同时,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将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分析生态文明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相互作用、互利共生等关系的基础上,以南宁市为例,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视角,对南宁市土地利用规划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调整完善的对策建议:第一,应用生态主导型规划方法,突显"生态"主导地位;第二,明确生态用地保护边界,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第三,规划中重视土地的循环、低碳和绿色使用;第四,增加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第五,积极推动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社会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总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与任务,顺应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实践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观,促使摒弃不文明的传统发展模式和不文明的社会行为,推进全国生态建设的蓬勃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为提升我国社会发展文明层次指明前景、强化实践。  相似文献   

18.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然要求体制机制随之创新。在推进这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过程中,需要我们建立健全并实施与之相符的动力机制,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制度保障,增强核心动力。文章从生态文明投资体制、生态补偿机制、环境保护政策扶持体系三个方面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动力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是保障环境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国际国内背景入手,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探讨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美丽中国"的蓝图跃然纸上。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社会各界普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十八大代表和专家学者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