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罪过形式,理论和司法实践部门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故意说、过失说以及故意过失混合说。对这些观点加以探讨,从立法原意、行为方式及相关罪的理性分析看.本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应为过失,本罪实际上成立过失危险犯。  相似文献   

2.
张福祥 《科教文汇》2008,(25):216-216
洗钱犯罪开不是一种严重违反公共吾艮风俗和人类伦理的自然犯,其主要侵犯的是司法秩序和金融秩序,因而更倾向于是一种行政犯。对于这种新型犯罪,我的立法也在不断的跟进。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反洗钱立法的起步、建立和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过失危险犯设立的原因、理论分析、可行性和立法设想四个方面分析,认为应该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过失危险犯,以达到对人类和环境的最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对于过失危险行为是否犯罪化及怎样犯罪化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多争议,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防卫社会和法益保护的价值取向,使得有必要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但出于人权保障的目的和刑法谦抑原则,又不能对过失危险犯罪的范围扩大化,而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限制,将过失危险行为的犯罪化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先行行为之作为义务的立法宜采总则模式单独列明,其中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的等价性条款需要多个判断标准综合设置.从危害程度和主观恶性看,不作为犯罪未必轻于作为犯罪,对先行行为之不作为犯罪无需专设裁量减轻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牵连犯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种罪数形态,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对牵连犯如何处理,我国刑法总则没有规定,但是理论和实践上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问题的争议颇多.对牵连犯从一重处罚或数罪并罚原则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争论和当前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分析,我认为在我国应当确立统一的数罪并罚的牵连犯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7.
网络犯罪是一种新近出现的跨国犯罪类型,其所具有的专业性、隐蔽性、严重危害性等特点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跨国犯罪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网络犯罪,不仅可以跳出以往过于纠缠网络犯罪的概念、分类等传统理论研究的框架,进一步拓宽网络犯罪研究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全面了解网络犯罪跨国化的趋势对当今各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所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并反思在防范网络犯罪的对策方面各国国内立法以及国际条约的利弊得失,也为我国司法部门解决实践中的难题提供了参考.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笔者对当今国际网络犯罪的思考,从中对网络犯罪的现状进行了重新梳理,也介绍了国际社会及各国政府在反网络犯罪方面的立法及实践;分析并总结了制约反网络犯罪实践的若干问题,并对现有的相关观点进行了评析;提出建立一体化的国际反网络犯罪框架的设想,呼吁应从国际合作和国内努力内外两方面对此框架进行完善,同时分析评论了中国国内立法从中所应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源 《科教文汇》2007,(9X):171-171,176
对于过失危险行为是否犯罪化及怎样犯罪化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多争议,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看,防卫社会和法益保护的价值取向,使得有必要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但出于人权保障的目的和刑法谦抑原则,又不能对过失危险犯罪的范围扩大化,而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限制,将过失危险行为的犯罪化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徐立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2):126-127
学者对传染病防治失职罪主观罪过的认定存在不同的观点。分析这些观点及理由,传统的单一过失说的观点难以成立。由此,本罪主要由过失构成,但特殊情况下,间接故意也成立本罪。立法正视其主观罪过的复杂性.规定间接故意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10.
危险犯在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在其所期望的危害结果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危险犯的恢复犯,对于危险犯的恢复犯按照犯罪中止论处,应当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11.
丁雷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X):240-240,235
网络犯罪是一种新近出现的跨国犯罪类型,其所具有的专业性、隐蔽性、严重危害性等特点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跨国犯罪的角度采重新审视网络犯罪,不仅可以跳出以往过于纠缠网络犯罪的概念、分类等传统理论研究的框架,进一步拓宽网络犯罪研究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全面了解网络犯罪跨国化的趋势对当今各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所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并反思在防范网络犯罪的对策方面各国国内立法以及国际条约的利弊得失,也为我国司法部门解决实践中的难题提供了参考。 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笔者对当今国际网络犯罪的思考,从中对网络犯罪的现状进行了重新梳理,也介绍了国际社会及各国政府在反网络犯罪方面的立法及实践;分析并总结了制约反网络犯罪实践的若干问题,并对现有的相关观点进行了评析;提出建立一体化的国际反网络犯罪框架的设想,呼吁应从国际合作和国内努力内外两方面对此框架进行完善,同时分析评论了中国国内立法从中所应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九)》以风险刊法观作为指导完善我国反恐立法,是对风险社会的必然应对,它与普通刑法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所以不会破坏传统刑法教义学精神;完善手段包括处罚预备犯、处罚后继犯、补充抽象危险犯、处罚持有犯和增加公民提供情报的义务;其中,处罚预备犯是出于对犯罪计划威胁法益的考虑,处罚后继犯、抽象危险犯和持有犯是出于对创设不受控制的客观危险状态的规制,增加公民提供情报的义务是出于对集体法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陈珊 《科教文汇》2007,(8S):122-123
牵连犯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种罪数形态,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对牵连犯如何处理,我国刑法总则没有规定,但是理论和实践上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问题的争议颇多。对牵连犯从一重处罚或数罪并罚原则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争论和当前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分析,我认为在我国应当确立统一的数罪并罚的牵连犯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世界范围内非犯罪化浪潮的兴起,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刑事立法产生了影响,对于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争论仍然会持续下去。立足于我国国情,主张刑事立法应适度犯罪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犯是指以某种特定犯罪目的作为犯罪构成特殊要件的犯罪.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犯罪目的之内心起因.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通过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希望和追求.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回答的是犯罪人为什么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虽然目的也可以推动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动机是更为内在的、更直接的因素.日的犯的目的应是特定犯罪目而不是一般犯罪目的.  相似文献   

16.
危险犯在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在其所期望的危害结果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危险犯的恢复犯,对于危险犯的恢复犯按照犯罪中止论处,应当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17.
张雪春 《科教文汇》2007,(11Z):150-150
危险犯在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在其所期望的危害结果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危险犯的恢复犯,对于危险犯的恢复犯按照犯罪中止论处,应当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18.
张怀谦  张颖慧 《科教文汇》2008,(25):218-218
共同过失下的行为也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应加以遏止。确立过失共同犯罪,则既能使共同过失者中的行为与危害结果并没有因果关系者入罪;又能减轻侦诉方在入罪上的举证负担,这无疑增大了对共同过失者在惩罚上的严厉程度,从而有利于预防该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数据库是重要的情报信息资源,各国纷纷立法保护数据库信息资源,但是通过版权法保护往往力不从心,实践中引发许多问题.欧盟于是率先立法,通过1996年《数据库保护指令》确立了数据库特殊权利保护模式,较为全面地保护了数据库资源.另一方面,特殊权利保护过于侧重数据库厂商的利益,可能导致情报信息资源的垄断.  相似文献   

20.
刑法理论界一直对共同过失能否成立共同犯罪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司法实践中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我们对传统的共同犯罪理论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主要通过对过失共同犯罪立法的必要性分析,从而提出笔者浅陋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