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10对STS引物分析142份西藏半野生小麦和136份西藏小麦地方品种的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Glu-B3的遗传多样性,以明确西藏小麦种质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Glu-B3位点分布。结果表明:142份西藏半野生小麦、136份西藏小麦地方品种在Glu-B3位点等位基因分别为6种和9种,且出现频率最高的均为Glu-B3c(分别占总数的85.91%、70.58%),出现频率最小的分别为Glu-B3i(16.90%),Glu-B3g(2.94%)。西藏半野生小麦、西藏小麦地方品种在Glu-B3位点共有51种组成类型,其中前者有31种,后者有28种,出现频率最高的组成类型为c(分别占18.31%、32.35%),两群体中共同出现的组成类型有Glu-B3(b+c)、Glu-B3c、Glu-B3(c+d)、Glu-B3(c+d+i)、Glu-B3(c+i)、Glu-B3(d+i)、Glu-B3fg、Glu-B3i共8种。西藏半野生小麦、西藏小麦地方品种在Glu-B3位点遗传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108、1.9542,而组成类型遗传多样性指数没有差异;聚类与主座标分析表明,所有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09~1.00之间,平均为0.3462。研究表明,西藏半野生小麦和西藏小麦地方品种之间在Glu-B3位点的等位基因种类与组成类型、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存在差异。西藏小麦种质资源Glu-B3位点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与群体内遗传距离较大。  相似文献   

2.
西藏油菜品种资源特征特性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西藏各地(市)搜集的526份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植株形态特征、植株高度,分枝习性,叶片形状,花瓣类型、种子颜色、大小,角果爆烈习性观察研究,可分为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野生型,其中,白菜类型占试验材料的658%,芥菜类型占21.9%,甘蓝类型占11.5%,野生类型占0.8%,按生育期,各类型分早、中、晚熟品种,种植的白菜型品种中熟种占83.5%,芥菜类型品种中熟种上47.6%,晚熟种占48.4%,甘蓝类型属晚熟品种,野生类型为极晚熟品种,西藏的油菜中熟性是典型的生态特点,是长期适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和耕作制度而形成的,同时,分析了一些有育种价值的珍遗特性,产量性状,品质,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都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发现中利用西藏油菜含油量高,角果长,籽粒多,籽粒颜色,对寒、旱、瘠的抗性高度适应等独特必状,对品种改良提供丰富的多样性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西藏油菜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对原产西藏的107个白菜型品种、50个芥菜型油菜品种的随同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结果,重建了西藏油菜的系统发生树。RAPD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白菜型油菜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指数,位于0.8063-0.9817之间,平均值为0.9467,芥菜型油菜具有相对较低的相似性指数,位于0.5912-0.9888之间,平均值为0.9566;白菜型油菜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幅0.0174-0.2153,平均值为0.05718,芥菜型油菜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幅为0.0113-0.5256,平均值为0.04468,无呈现出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大,遗传变异丰富的特点。并根据RAPD分析和实地考察结果,提出西藏高原是我国油菜起源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蚕豆种质资源形态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60份蚕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形态标记遗传多样性鉴定。结果表明:蚕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55。11个不同地理来源群体间显示出显著的形态标记遗传多样性差异,国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略高于国内群体平均水平。国内除云南、山西蚕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高于国外群体(1.8512)外,其他省(区)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国外群体。研究结果显示,云南、山西、青海是我国蚕豆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应进一步加强该区域蚕豆资源的搜集、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西藏油菜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田间试验,用Shannon-Winener,Greerberg多样性指数和Pielal均匀度指数分析了西藏油菜的品种,表型,生境,垂直分布,地理分布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西藏油菜的品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较高,但不同生境,不同垂直高度及不同的地理范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海拔3500-4200米的西藏中西部地区集中了西藏93.81%的油菜品种,在海拔3500米以下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品种数量渐趋增多,在海拔4200米以上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品种数量逐渐减少,表现出西藏油菜品种丰富的多样性和相对集中性,同时,提出西藏中西部地可能是我国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起源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10对AFLP引物,对43份来自西藏地区部分野生类型油菜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276条清晰的谱带,其中214条呈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7.5%,平均每对AFLP引物得到21.2条多态性带。通过NTSYS软件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群,并把西藏各地方来源及类型不明确的野生类型油菜划分到相应的类群中,从而对这些材料进行初步的鉴定,以充分利用野生类型油菜丰富的遗传资源,培育优良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优质保健青稞“藏青25”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粮食自给问题解决后,西藏乃至整个藏区青稞加工转化增值要求日趋突出的问题,根据青藏高原天然无污染、青稞高纤维、高β-葡聚糖、高矿物质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适中等品质特点,选用株型理想、抗倒伏能力强、丰产性好的育种中间材料青海“1039”为母本和抗旱耐寒、适应性好的西藏农科院农业所优良品系“815078”为父本杂交,经过连续混合、单株交替选择和多年观察鉴定、比产试验、品质分析和区域试验,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保健青稞新品种藏青25,并于2001年8月通过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后在全区推广。该品种在西藏大田亩产400~450公斤,比藏青320、喜玛拉19、北青3号、康青3号等推广品种亩增产100公斤左右甚至更高,蛋白质含量11.96%,β-葡聚糖含量高达8.62%,既是典型的高产高蛋白品种,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见诸报道的β-葡聚糖最高的大麦品种,生产开发意义突出。  相似文献   

8.
以植株高度、基部粗度、分枝部位、分枝总数、每株角果数等14个考种性状为指标,对西藏各地(市)搜集而来的27份野生芥菜型油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当阈值为0.94时,将供试材料分为上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1)、下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2)和匀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3)三大类群;可以根据育种目标及当地的生态因子等选择不同的株型,从而达到稳产、丰产的目的;2)当阂值为0.61时,将材料分为SG1、SG2、SG3、SG4、SG5、SG6、SG7等个七亚类群;发现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距离并不能确切反映其遗传上的差异,因此提出研究西藏的作物生长环境时,不应以行政区划为研究标准,应参考当地的区域小气候;3)各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分类群的考种性状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9.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2份来自西藏不同地区的白菜型油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于遗传距离聚类法可将22份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群,品种的地域性同聚类结果无密切相关性;10对SSR引物在22份供试材料中共获得50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45条是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0%,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出5条带,4.5条带为多态性;琼吉与扎囊野油菜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相似系数为0.51;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小麦育种一直徘徊不前,育成品种丰产潜力无突破性进展,主要原因是种质资源匮乏和遗传基础狭窄。目前小麦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达0.8以上,造成杂种优势幅度降低,缺乏强优势组合,因此,迫切需要拓宽小麦遗传基础和扩大基因多样性。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分析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西藏小麦品质育种工作中合理利用品种资源,以株高、结实小穗数、穗长、每亩穗数和产量为主要指标,对26份冬小麦品种(其中引进的24份,对照2份)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6份资源可以分为5个类群,西藏当地的两个品种(对照)与内地引进的绝大品种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距离,这对杂交优势提供一定的资源,建议在育种工作中选择这些比对照遗传距离较大的类群;作为引种综合考虑农艺性状表明表现最好的引进品种为洛大林和97—18,与当地推广品种肥麦为一类,对这两个品种建议进一步进行品质和病虫害调查。  相似文献   

12.
翁醒华  周姚宇 《科技通报》1995,11(2):102-106
以二叶期水稻的两个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以及由三个恢复产生的6个组合的杂种F1代共13个品种的叶绿体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法,分析了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yt的同工酶谱,结果如下:(1)酯酶同工酶出现19条酶带,基本酶带6条,F1中出现了偏父本杂交型,完全互补型,父本显性型和父本部分显性型四种类型酶谱。(2)过氧物酶同工酶显示30余条酶带。A区有5条酶带仅见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以来,白雪试验站先后从德国、墨西哥、北京、青海、云南、四川等地引进青稞、小麦、油菜、玉米、马铃薯和燕麦6种作物800余份品种,从中筛选出青稞2000(藏青20)、冬小麦品种TA98100、橄榄型油菜品种YB-108、青饲玉米品种北农青贮208和辽源1号、燕麦品种青引2号等5种作物6个品种。其中,青稞品种青稞2000(藏青20)和冬小麦品种TA98100参加了全区品种区域试验,并进行了生产示范。将筛选出的青稞、冬小麦、油菜、青饲玉米和燕麦等5种作物6个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西藏帕里牦母牛初配期体尺体重的测定,结果表明:帕里牦母牛初配期大多为39-40月龄,其体重为187.39±15.19kg,体重指数为0.78,部分为50-52月龄,其体重为210.25±23.20kg,体重指数为0.89,帕里牦母牛的初配期体重极显著高于斯布牦牛(P〈0.01)。体重指标在0.8左右时,育成母牛的体重达到该类群成年牦母牛平均体重的70%以上,可进行初配,在选育组群时可纳入当年配种计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研究不同海拔对冬青稞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选以7个冬青稞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比对不同海拔的光合特性,以期为冬青稞高光效品种选育、最佳种值区域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选用7个青稞品种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波密县倾多乡、波密县易贡乡种植,在灌浆期时测定旗叶部分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特性。结果 (1)叶绿素相对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海拔的升高呈先下降在升高,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随海拔的升高呈先上升在下降的趋势说明在海拔2982m时青稞品种的光合生理提高。(2)通过隶属函数发现在海拔2177m时适合种植早中熟型青稞;在海拔2748m时适合种植晚熟型青稞;在海拔2982m时,适合种植早中熟型青稞。  相似文献   

16.
孙仲秧  严玉萍  朱诚 《科技通报》2007,23(5):664-669,688
以1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测定了铜对水稻种子萌发相关指标,并观察了根尖有丝分裂及分生区Ca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0.1mM和0.2mMCuSO4溶液处理对水稻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长的抑制,且对不同品种根长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2)随着铜处理浓度(25、50、75、100μM)的升高,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及相对有丝分裂指数皆呈下降趋势;(3)t常生长条件下,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Ca主要分布在液泡和细胞间隙中,而细胞质、细胞核中分布很少;50μM铜处理下,根尖分生区细胞液泡和胞间的Ca沉淀颗粒明显减少,而胞质及核基质中的Ca沉淀颗粒增多。铜胁迫造成根尖细胞中原有Ca分布的变化可能是引起细胞功能的紊乱,进而影响根系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西藏6地市21个县(乡)用GPS定位,采集获得野生芥菜类型油莱38份的基础上,于2005年在西藏林芝种植,通过生育期、植株形态、籽粒等农艺性状比较观察研究,发现:①西藏各地(县)野生芥菜类型油菜与栽培芥菜类型油菜相比,在表型分化上具有一些明显不同,其表型分化多样性丰富;②野生芥菜类型油菜的垂直分布,在海拔高度上明显高于栽培的芥菜类型油菜,西藏野生芥菜类型油菜种植的海拔高度可以达到4630m以上;③野生芥菜型油菜的水平分布,从藏东三江流域到雅鲁藏布江中游,随着经度的西移,表型分化趋势丰富,特别在山南、日喀则地区最集中,零星分布着成片的野生芥菜类型油菜,并据此往西藏的北部和西部扩散。  相似文献   

18.
温带次生林破碎化对繁殖鸟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6年,通过考察森林斑块破碎化指数和鸟类的群落结构,探究了温带阔叶次生林破碎化对繁殖鸟类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次生林岛屿内鸟类多样性及鸟类密度年际间存在很大的波动(P〈0.01);不同面积的森林斑块间鸟类多样性差异显著(P=0.015),但不同物种对次生林斑块面积的反应各不相同,鸟类密度在面积不同的岛屿中也存在差别(P=0.526);面积大的斑块中物种多样性较高,面积小的斑块中鸟类密度较大;岛屿形状对鸟类多样性影响显著(P=0.032)。鸟类多样性随岛屿形状的不规则程度的增大而增加;鸟类密度与岛屿形状不规则程度呈二次多项式关系(P=0.594);岛屿面积与鸟类多样性及密度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验证了经典的岛屿生物地理肇理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的渭河关中地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占车生  乔晨  徐宗学  尹剑 《资源科学》2011,33(12):2349-2355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1978年-2007年的Landsat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渭河流域关中地区1978年-2007年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关中地区各景观类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消长变化,耕地斑块面积减少,但分离度和破碎度增加;草地和林地斑决面积增加,破碎度和分离度减小;居民工矿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未利用土地斑块面积有所减少。从景观格局变化来看,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景观斑块分布趋于破碎化,破碎度指数ZA0.9127下降为0.8755;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指数均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加,分别增长了2.72%和2.71%,之后锐减,2000年达到最低后逐渐有所回升;景观优势度也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加,后逐渐减小。说明近期研究区生态景观的异质性有所改进,生态景观格局处于快速调整并趋于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曹长雷 《大众科技》2008,(12):152-153
在鸟类繁殖季节,对银喉长尾山雀的繁殖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雀窝卵数在9-12枚之间,卵长径14.74±0.07mm,卵短径为11.33±0.05mm,卵重为0.96±0.02g,卵体积为0.97±0.01cm3;雀巢主要筑于黑桦(46.15%)和蒙古栎(30.77%),另外,对巢树周围的生境有一定的偏好性,巢周树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在0.503~1.522和0.726~1.385范围内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