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媒体融合发展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以期为国内科技期刊同行提供借鉴。[方法]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展策略和多种媒体发展具体案例为例,介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媒体融合发展现状。[结果]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基于集群优势逐步实现了期刊出版全程的信息化管理、期刊资源整合、数字化平台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结论]掌握并积极应用先进的数字出版技术,有助于实现期刊群内容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6~7日,“百年画卷 共绘未来——中华医学会第五次杂志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已确定的情况下,探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未来的发展大计。新闻出版总署李东东副署长、卫生部尹力副部长、中宣部出版局张小影局长、中国科协书记处冯长根书记、中华医学会吴明江副会长兼秘书长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在大会上致辞。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主持了开幕式,白书忠副会长作了大会总结。 李东东副署长谈到,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注和支持,作为我国科技期刊集团化和集约经营发展的典范多次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肯定。新闻出版总署将实施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发展计划,鼓励有实力的出版单位整合行业内或相关领域内媒介资源,打造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综合性期刊集团;鼓励有实力的期刊跨地域兼并重组相关行业期刊,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形成在本行业、本领域有较强影响力、富有经营活力的期刊群。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已构筑了集团化和企业化的基本框架,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把握科技期刊出版规律,推进医学类科技期刊出版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尹力副部长指出,中华医学会作为“百年老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影响,为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重大医药卫生问题上,为政府特别是卫生部分忧解难,出谋划策,为推动我国学术交流和医学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其主办的系列医学期刊,被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高度赞誉和认可,被誉为“中华牌”,并把在“中华牌”杂志上发表论文视为学术荣誉和学术水平的象征。希望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作为医药卫生期刊的龙头队伍,更要发挥好专业优势和已形成的出版优势,突出品牌特色,谋求和拓展跨媒体经营的思路,为我国卫生事业的繁荣、为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小影局长表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目前是我国医药卫生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权威性最强的期刊群。在百余年的办刊实践中,中华医学会充分发挥了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认真贯彻出版方针。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希望中华医学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更大的发展。 冯长根书记指出,在国际上曾有一个高质量的期刊带活一个学会,也有一个强势学会带出几本高质量的期刊,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一个强的学会和一批强势的期刊,中国科技界应为有中华医学会这个群体而骄傲和自豪。冯书记并提出二个希望,一是希望中华医学会无论如何要办出一个像《柳叶刀》那样的杂志;二是希望中华医学会118种期刊的编辑人员不仅是学会的人员,更是改革的主体,要迅速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需要。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作了大会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国家期刊主管部门领导的精心呵护和大力支持下,在中华医学会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期刊的品牌化、国际化、数字化及集团化建设,秉持“传承、创新、发展”的宗旨,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自《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前身《博医会报》1887年创刊以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量由第四次杂志工作会议时的69种,增加到目前的118种,形成了“中华”、“中国”、“国际”三大医学系列期刊,涵盖了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各个专业,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和作者学术交流的需要,被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誉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三大期刊集群之一”。在历届“国家期刊奖”、“精品期刊”、“双效期刊”和“百种中国杰出期刊”等评选中,系列杂志中有多种期刊屡获殊荣。工作报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还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当前和今后五年内,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医学会五年发展规划和精品期刊战略,尽快融入世界科技学术交流体系,并积极投身文化体制改革,向期刊集团化发展目标迈进。 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主办,阿斯利康公司协办。根据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期刊审读的总评分结果,大会评选出“阿斯利康杯”优秀期刊47种、优秀总编和优秀编辑部主任各7名,并首次颁发突出贡献总编奖8名,对所有获奖者进行了表彰。 集思广益、共谋未来。6日下午,与会代表分为总编、承办单位领导、“中华”系列编辑部主任、“中国”“国际”系列编辑部主任4组进行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管理和发展规划,共谋系列杂志的未来发展宏图。 7日上午,大会特邀中国期刊协会名誉会长张伯海、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杨文志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金碧辉作了专题报告,题目分别为:“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回溯与展望”、“中国科技社团期刊发展的机遇与策略”、“中国科学与中国期刊”。三位专家的报告内容广泛,丰富多采,具有指导意义,一方面以翔实的资料,系统分析了我国期刊的发展形势;另一方面针对中华医学会期刊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和发展建议。 本次会议还制定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发展规划,讨论并修订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规章制度》,制订了“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来自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卫生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118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总编辑、编辑部主任和各杂志承办单位的负责人约400人参加了这一盛会。在本次会议隆重召开之际,中国邮政特制作并发行了会议的邮折,以志纪念。 我们坚信,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将在各级期刊主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以中华医学会为坚强后盾,与时俱进,不负传承百年经典的使命,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贡献力量,在未来描绘新的壮丽画卷。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出版体制的创新探索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以来,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探索出版体制改革与创新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是大力培育学科期刊集群,涌现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光学期刊联盟、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等期刊集群;二是积极促进期刊出版资源整合和集团化发展,中华医学会整合期刊出版资源的成功实践对其他全国学会具有借鉴意义;三是一些全国学会探索设立法人出版单位,成立了杂志社或杂志社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4.
根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比较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医学系列杂志和高校医药学报系列各55种医学杂志的影响指标,其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0.740、0.415和0.154。影响因子在0.50以上的期刊分别为87.3%、29.1%和1.8%。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比较看,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我国医药卫生期刊中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是我国重要的医学核心期刊群。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的形成过程及其创新发展举措,如依托名牌优势创新品牌、依托多媒体优势创新风格、依托专家优势丰富期刊内容、依托集中管理优势强化质量控制,从中展示了医学电子期刊的多媒体优势及其发展前景和面临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中国医学期刊的代表,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但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笔者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提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多创办几种被SCI收录的英文医学期刊,重视数字出版、期刊发展策略个体化,以及发挥集团化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始终以杂志质量为第一生命,利用专家资源,组织重点号,做好选题策划,同时对期刊编校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为期刊发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在保证邮局第一发行渠道的同时,出版发行部为广大的二渠道书商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不断吸引新的书商加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官方网站www.medline.org.cn及时开通了网上阅业务,并可以顺利实现网上在线支付.杂志社出版发行部与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及各期刊编辑部合作进行会员管理,通过专科会员进行期刊发行,会员制对提高发行量起了关键作用.利用中华医学会这个大的学术平台,出版发行部还配合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同时也帮助各编辑部出版抽印本.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统一领导和规划下,出版发行部正努力配合,共同努力打造"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品牌.  相似文献   

8.
理性看待评价指标 优质发展科技期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08~2010年版中影响因子及综合排名等评价指标变化的原因,提出了理性看待期刊评价指标、综合全面评价期刊以及科学优质发展科技期刊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重点号刊出情况,探讨对重点号的认识和编辑方法,对17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2001年的重点号刊出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有1种半月刊组织了19期重点号,8种月刊平均组织了8.1期重点号,7种双月刊平均组织了5.3期重点号,1种季刊组织了2期重点号;4种期刊重点号数占同年总期数的比例为100.0%;4种期刊为80.0%以上,8种期刊为50.0%-79.9%,只有1种期刊低于50.0%。每期与重点号相关文献数占刊出文章总数的比例,3种期刊低于10.0%,11种期刊为  相似文献   

10.
出版后审读对科技期刊群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华医学会系列125种期刊为例,探讨期刊群的质量控制与实施措施,提出在建立期刊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应加强审读专家的培养与评议质量控制,并需针对不同专业期刊特点进行合理加权,为更客观地对期刊进行评价,提升核心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面对学术期刊出版的集约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态势,中华医学会在期刊编辑出版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并取得了很大成效,值得中国科协各学会学习和借鉴。本文分析了中华医学会期刊规模化运营的策略和措施,总结了其办刊经验,提出了对中国科协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扩大影响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巩固纸版杂志的基础上,提供网络化服务,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本文提出一些网站建设上的建议和自动化电子期刊派发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自2009年7月开始使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该系统的集群化优势在本期刊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其数据统计功能,提高了编辑部的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医学科技期刊市场发行现状及提升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为例,分析了我国医学科技期刊发行现状,就当前如何提升医学科技期刊发行质量,促进发行工作的全面提高,发行工作如何适应市场化需求,提出如下对策:(1)明确期刊定位,提高期刊的综合质量;(2) 加强期刊品牌建设,扩大期刊影响力;(3) 拓宽期刊发行渠道,努力扩大发行量;(4)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施借势营销;(5)优化读者结构,扩大有效发行量;(6)用科技创新促进期刊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的创办及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的形成过程,从中展示了医学电子期刊的多媒体优势及其发展前景和面临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工作的现代化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出版现代化的进程和目标,从1988年来编辑工作中计算机应用的各个发展阶段,从排版到编辑加工,逐步发展为数字化生产,出版纸型杂志同时出版电子期刊光盘版和网络版.并介绍了转变观念、增加投入、借助技术等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多头并重 打造品牌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编辑实践经验,从学术质量是关键,找准读者群、准确定位、突出期刊自身特色,重视信息反馈,走集约化道路、优化期刊资源组合四个方面论述了《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如何多头并重,打造品牌期刊。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中华医学会期刊群艰辛的发展历程,简述期刊群成绩、管理模式和方法以及精品期刊的创建,并将经验和体会与同道们参考分享。为描绘未来我国医学期刊的宏伟蓝图,以及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史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取美国医学会期刊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作为国内外医学期刊的典型案例,探索其APP出版的实施细节,发现国内外医学期刊APP的产品特色,以期为我国学术期刊的APP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对美国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期刊APP进行调研,对比分析二者在功能设计与内容布局方面的异同。【结果】美国医学会期刊APP平台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提供更为人性化、更便捷的功能和服务;中华医学会学术期刊APP仍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结论】在期刊出版数字化及移动化的大环境下,学术期刊应重视APP出版的功能与内容建设,借鉴国外优秀学术期刊移动出版的先进做法,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移动出版能力。  相似文献   

20.
梁益忠 《内江科技》1998,19(3):17-17,19
一、猪的规模养殖与效益 1、猪的规模养殖是牧业产业化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县正在实施国家下达的“瘦肉型猪规模养殖及产业化技术开发”的重大科技推广项目,项目要求:到2000年,全县实行专业化养殖的高瘦肉猪要达到20万头,占出栏总数的40%,各类养猪专业户要达到3700余户。养猪产业化要求集约化生产,并形成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