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是国家发展理念上的一次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价值导向的继承和发展。人民中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价值导向。从客观历史实践经验来看,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从马克思主义认识发展史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深化成熟起来的;从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看,以人民为中心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谭建陵 《今日科苑》2007,(24):16-17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具有多种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根本性的区别。无论是哪种含义的马克思主义,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其本质都是代表或符合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文化,这是全世界所公认的,中国的文明有5000年之久,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中国早期文明究竟为什么是辉煌的,辉煌在什么地方。一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长度,所谓长度是说中国的早期文明是怎么样的久远,它又怎么样在久远的历史长河里面继续绵延传承下来。二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高度,所谓的高度就是指在它早期发展过程当中达到了怎样的高峰,又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面起着怎样的影响作用。我想通过这两点,从它发展的长度和高度这两个方面来说明中国古代早期文明是真正辉煌的。下面谈第一个问题:中国早期文明的长度,或者叫中国文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中国化,并为中国人民所接受的必然趋势。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旗帜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是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未来与发展》编辑部: 对贵刊今后的方针有些想法,写在下面供你们考虑: (一)一个刊物总要有自己的特点。什么是《未来与发展》的特点?不能与一般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刊物一样,因为这是中国未来研究会的刊物。 (二)是中国的,所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必须贯彻党中央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处在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想在当代中国继续生存与发展并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积极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处在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想在当代中国继续生存与发展并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积极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8.
高有鹏先生《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写作在于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高扬.以往的民间文艺学研究,很多过于关注民间文化的形式,忽视民本与大文明的联系,忽视大文明的发展问题,忽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实际,没有看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发展理论.高有鹏先生从全新的视角看待历史文化的发展,紧扣新时代,从文化多样性、多层次、多视角等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大众的文化诉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民间文艺学体系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有鹏先生《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的写作在于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高扬.以往的民间文艺学研究,很多过于关注民间文化的形式,忽视民本与大文明的联系,忽视大文明的发展问题,忽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实际,没有看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发展理论.高有鹏先生从全新的视角看待历史文化的发展,紧扣新时代,从文化多样性、多层次、多视角等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大众的文化诉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民间文艺学体系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主要指人民,即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主要是指以人民或人民群众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必须依托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必须以造福人民为目的。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党执政为民的观点、建设生态文明的观点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徐惠 《科教文汇》2012,(11):67-67,69
马克思主义者是指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他们向中国人民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带领我们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此同时,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也出现了一些假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或是不懂马克思主义,又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理解有偏,但却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姿态在社会的舞台上行走。辨析真假马克思主义者是有标准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决定了党的先进性是一个动态  相似文献   

13.
民主政治发展,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政治建设的重心工作。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必须依托于中国的历史并适合国情,当代中国的民主发展模式,与西方国家的民主之路是截然不同的。中国必须走自己的民主发展之路,必须有中国的特色。本文从模式选择、经济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发展理念和我国民主发展的制度保障几个角度探究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理念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08,(10):19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又一次体育盛会。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积极地筹办北京奥运会。中国人民从中国实际出发筹办奥运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宣布将于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活动,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次阅兵有几个方面的内容将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一是首次出现抗战老兵方队,二是有很多新式装备和武器亮相,三是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等。  相似文献   

16.
陶万轮 《华夏星火》2003,(12):65-66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第一次,这既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文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它可以转化成具体的实践方法。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和开放的系统,它是有用的合理的方法创建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都能积极学习和吸收到系统中。我们要构建一个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真正科学的独立的完整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用方法论来指导具体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主要思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相信人民,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心和灵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政治和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都要遵循这个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更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青海科技》2009,16(5):1-1
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是人类历史赖以发展演进的动力源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也是其历史自信心和主动性赖以建立的基础和前提。对于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而言,“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仅是她的主观愿望和道德宣示,也是历史和客观的必然。他们失志不渝、义无返顾地承担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8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求索。开拓奋进,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辉煌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80年,是全体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80年,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团结前进的80年,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的80年。80年来,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的全部实践,无不鲜明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无不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不与共产党人科学认识、正确把握时代特征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