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天祥 《资源科学》1995,17(6):44-50
龙胜里骆杉木人工林乔木层林冠年截留率为15.6%,林下植物层的年截留率为21.7%(占林外降水量的18.3%)降水强度是影响截留量(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同时,林冠的枝叶生长和林下植物盖度的变化对截留(率)大小也有一定影响,林冠截留(率)与林外降水量间存在密切对数关系,而林下植物截留量(率)与林冠降水量或林外降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随不同季节而变化,冬春为幂函数,夏秋为直线或对数关系,这主要与降水强度有关。乔木层和林下植物层的养分年淋溶归还量为:氮2.41,钾12.05。镁3.51kg/hm2,钙和磷则为0。其中,乔木层的淋溶量为:氮2.68钾8.98,镁0.73,磷和钙为0;林下植物层的淋溶量为:磷0.35,钾3.10,钙5.98,镁2.78,氮为0.植物叶子的养分吸收特点对乔木层和林下植物层的养分淋溶过程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龙胜里骆杉木人工林群落的降水截留和养分淋溶归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胜里骆杉木人工林乔木层林冠年截留率为15.6%.林下植物层的年截留率为21.7%(占林外降水量的18.3%)。降水强度是影响截留量(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同时,林冠的枝叶生长和林下植物盖度的变化对截留量(率)大小也有一定影响.林冠截留量(率)与林外降水量间存在密切的对数关系,而林下植物截留量(率)与林冠降水量或林外降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随不同季节而变化,冬春季为幂函数,夏秋季为直线或对数关系,这主要与降水强度有关。乔木层和林下植物层的养分年淋溶归还量为:氮2.41,钾12.05,镁3.5lkg/hm2,钙和磷则为0.其中,乔木层的淋溶量为:氮2.68,钾8.98,镁0.73,磷和钙为0;林下植物层的淋溶量为:磷0.35,钾3.10,钙5.98,镁2.78,氮为0。植物叶子的养分组成及其养分吸收特点对乔木层和林下植物层的养分淋溶过程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川滇高山栎灌丛冠层穿透水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冠层穿透水有重要的水文学和生态学意义,但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森林植被,缺乏灌丛植被穿透水的报道;而灌丛植被在高山区的水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3个川滇高山栎灌丛样地收集降水、穿透水和相应的气象资料,测定降水和穿透水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各个样地穿透水量和穿透水率的变化,以及穿透水与降水稳定同位素值的差异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穿透水量与降水量呈显著一元线性关系,穿透水率与降水量呈对数正相关。当降水量大于10mm/天时,样地B的穿透水有83.3%出现聚集效应,发生聚集效应时平均穿透水率为114.4%,样地C的穿透水有33.3%发生聚集效应,此时平均穿透水率为104.5%,但样地A没有出现聚集效应,表明在样地A冠层均一程度高。穿透水与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没有显著差异,并有水量效应。但与降水稳定同位素值相比,穿透水稳定同位素值随着穿透水量的增大,先富集重同位素、再贫乏重同位素、最后趋向一致;这与林冠从干燥、蒸发显著,到湿润、出现饱和水汽界面,再到林冠下层形成的水滴占穿透水比重越来越小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南方红壤区常见林地类型-杜仲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流和林冠截留的水文过程进行了监测,并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林下降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杜仲林对降雨的再分配受到降雨特征影响,穿透雨、树干流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随着雨量或雨强的增加,穿透雨率升高,截留率降低,并且两者在高的雨量和雨强下逐渐趋于恒定。在测定期间,杜仲林穿透雨率为72.7±7.8%,树干流率为7.7±1.8%,截留率为19.6±9.9%。杜仲林下穿透雨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随着与树主干距离的增加,穿透雨率逐渐提高,靠近树干的林冠内部穿透雨率显著低于林冠边缘,而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穿透雨的空间变化减少,异质性降低。每mm降雨的单株树干流(cm3/mm)与胸径、冠层厚度和树高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但是与冠幅和枝下高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对于林内雨的组成,树干流与穿透雨的比率随着雨量或雨强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但树干流对降雨具有明显的汇集作用,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对降雨的汇集效果先提高后降低。林冠截留在减少林内雨量的同时,也显著地改变了林下降雨的空间分配,使林内局部(如树干流周围)水分输入反而高于林外。  相似文献   

5.
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效举 《资源科学》1998,20(7):24-31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为例,定量地研究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开垦利用为水田、旱地、桔园、马尾松、湿地松、杉树、天然林、枫香、牧草、荒草、竹丛林等多种土地利用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位观测,建立了千烟洲土壤信息系统(QYZSIS)和土壤变化数据库,方面而有效地进行了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的定量评价、监测和制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了研究区C、N等养分含量以及降雨、林冠透雨、树干流、径流和淋溶引起的元素输入和输出。提出了相对土壤质量指数(RSQI)的概念,并且依据土壤RSQI的变化值△RSIQ较好地研究和评价了研究区土壤质量变化。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干季林冠雾露水资源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测定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冠干季对雾露水的截留量及林冠层雾露形成的小气侯特征,结果表明,雾露首先形成于最上林冠层,林下雾是由上层雾加浓下沉而来。雾露的形成不仅凝结了水汽进入森林,同时也对森林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作用。夜间,各林冠层截流的雾露水总量可达1.36mm,其中最上层林冠截留0.97mm(吸附水0.45mm,流落水0.22mm),中间层截留0.40mm(吸附水0.29mm,流落水0.11mm),下层林冠截留0.28mm,(吸附水0.23mm,流落水0.06mm)。林冠截留雾露水量的多少与上层林冠处的风速、降温强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红松人工林良种基地建设与经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落红混交林、林冠下栽培红松、红松大苗移植培育等红松人工林的培育和红松种子园、红松采穗圃等红松良种基地建设,红松人工林的经营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永瑞 《资源科学》1996,18(5):60-63
本文研究了千烟洲试区湿地松人工林凋落叶及其营养元素的数量动态特征。通过对该树种的凋落叶量分析。了解了该树种的凋落叶在各个时期中的不同特征,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解凋落在森林中的功能地位。  相似文献   

9.
渤海滨海重黏性盐渍土淋溶过程中的盐碱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渤海西岸重黏质盐渍土进行土柱淋溶脱盐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淋溶过程中,随着土壤含盐量的下降,在整个过程中,Na+、Cl-随土壤含盐量的下降而下降;由于土壤盐离子的初始含量和迁移能力的不同,K+、Ca2+、Mg2+、SO42-的含量随淋溶水增加而减小,在淋溶水接近土壤质量后含量稳定;而HCO3-与其它离子不同,出现随淋溶液增加而缓慢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壤盐离子的迁移,土壤的pH值随土壤含盐量的的减小而呈现增大的趋势,从原土的8.50增加到土壤含盐量为1.6g/kg时的9.86,并在土壤含盐量小于1g/kg后又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淋溶实验表明,在滨海重黏性盐渍土的淋溶改良过程中,需要注意因脱盐而造成的土壤碱性增加的现象,控制淋溶水的数量和采取其他相应的降碱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永瑞 《资源科学》1995,17(2):46-51
湿地松纯林、湿地松木荷混交林、木荷阔叶林下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和腐殖质酸(胡敏酸、复里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年生的湿地松纯林,由于凋落物较少,且分解能力较慢,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而湿地松木荷混交林和木荷阔叶林内的凋落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植被蒸腾量空间变化特征的模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该研究运用以建立的EPPML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对长白山各类植被年蒸腾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模拟值平均为0.638m/a,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年蒸腾量在空间上随海拔升高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其中阔叶红松林最高(0.885m/a),高山流砾滩草类最低(0.0994m/a)。此外,还对影响该格局的植被因子(叶面积指数LAI)和环境因子(气象因子和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蒸腾量与LAI高度正相关(R=0.77),但两者并不呈简单的正比关系,当LAI大于2m2/m2时,大多数植物的蒸腾量达到饱和;蒸腾量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大,其它依次为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风度和总辐射。  相似文献   

12.
泡桐营养元素吸收和循环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修  黄冬梅 《资源科学》1999,21(2):62-70
文章对泡桐各器官营养元素储量及其吸收循环规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泡桐在大生育周期和年生育期内的养分吸收循环规律:①泡桐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②泡桐各器官对营养元素吸收多少依次为叶>枝>花>干>根;③泡桐对各营养元素吸收量的多少依次为N>K>P;④泡桐各器官对营养元素有选择吸收作用;⑤泡桐营养元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7月底之前;⑥泡桐营养元素的循环率为67.34%。  相似文献   

13.
邵彬  姚予龙  吴良  欧阳华 《资源科学》2018,40(11):2195-2201
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森林优势树种有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凯杨德落叶松(Larix cajanderi Maye)、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Mayr)、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db.)、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 Ledeb.)、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 L.)、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等。利用IIASA和俄罗斯著名学者V.A.Usol’tsev的专著等提供的森林优势树种样地实测数据和生物量实测数据,西伯利亚地区7个森林优势树种的林分平均林木区域尺度上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已成功构建。精度分析结果表明,7个树种的树干(带皮)和地上生物量模型完全满足计算这些树种样地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的需要;除西伯利亚红松外的其它6个树种的树枝、树叶的生物量模型可以用于样地内林木主要营养器官生物量的计算;欧洲赤松、西伯利亚红松、西伯利亚冷杉和欧洲山杨的地下生物量模型也已达到实际应用的精度要求。区域尺度上样本数对生物量模型构建的响应与局地尺度上的响应在有限样本条件下可能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特征及对树种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实际林隙面积小于250m2的林隙数量占被调查林隙的70以上,扩展林隙面积大部分分布在100m2-500m2之间(70%左右),林隙最大面积大部分分布在300m2-900m2之间,林隙模型所模拟的面积应在500m2-900m2之间。40%的阔叶红松林林隙是风干扰形成的。每个林隙的平均林隙形成木的数量是2.65株。最大林隙形成木集中分布在50cm-60cm和60cm-70cm两个径级内,占总数量的50%以上,红松、紫椴、蒙古栎和春榆在最大林隙形成木中占95%以上,其中紫椴(40%)所占比例最大,红松(34.5%)次之。林隙内的树种更新密度比林冠下提高了30%左右。根据树种对林隙的反应可分为4类:鱼鳞云杉、水曲柳、青楷、白扭、红松、臭冷杉、胡桃楸和色木对林隙反应中等;紫椴、裂叶榆和春榆对林隙有强烈反应;白桦、山杨、蒙古栎和落叶松需要强烈林隙干扰才能引起树种更新。  相似文献   

15.
四川紫色土区土壤养分径流和泥沙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四川紫色土区土壤养分径流和泥沙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氮素主要随径流流失 ,主要土内径流和地下径流携带NO3 N所造成 ;土壤磷主要随泥沙流失 ,泥沙中的养分有明显的富集现象 ,但不同流域以及不同雨次的富集系数明显不同 ;同时泥沙N、P的富集系数与泥沙浓度有一定的关联 ,一般是泥沙浓度高 ,N富集系数低 ,P富集系数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羊肚菌属真菌资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文章概述了我国羊肚菌属真菌资源种类、分布、生态环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营养、药用价值及人工驯化栽培的研究现状;展望了进一步开展羊肚菌的营养、生理和遗传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张家口市农用地格局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田媛  许月卿  郭洪峰  吴艳芳 《资源科学》2012,34(8):1493-1499
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模拟与预测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张家口市第二次全国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利用地形、降水、道路、人口密度以及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等数据,以草地为参照组,构建了张家1:2市农用地分布格局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并采用ROC曲线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坡度、降雨量、高程、人口密度以及至村庄距离是影响张家口市农用地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分布概率的ROC曲线检验结果分别为0.7732、0.8800、0.7432、0.6750。模型模拟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空间分布格局与2009年相应地类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模拟很好地揭示了张家口市农用地格局形成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为张家口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分析及其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系统完整信息,实现多种地类的模拟和预测,为土地利用系统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室内人工降雨系统和大型可变坡土槽,模拟了裸土坡地在不同雨强及初始土壤铵态氮含量下的产污过程,分析了径流中溶解态氨氮浓度在降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径流中溶解态氨氮的浓度不仅受表层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而且与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产流初期氨氮浓度比较高,随后急剧下降,最后变化过程趋于平缓。在物理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氨氮浓度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9.
养分胁迫下的夏玉米生理反应与光谱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不同阶段,测定其叶片光谱反射率,并结合其生物物理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浓度、叶面积指数等生物物理参数,可以反映作物生长发育的特征动态,也是反映物质生产和反射光谱关系的中间枢纽,通过叶绿素浓度含量与叶片反射率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数据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全生育期和不同生育阶段的叶绿素敏感波段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