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科院提出的"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旨在研发以热解为先导的低阶煤高效分级综合利用技术及其示范应用。解决热解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战略先导专项顺利实施的关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虽在煤热解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未实现商业化运行,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未得到突破。因此,明确煤热解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实现其示范与应用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分析低阶煤的化学结构出发,剖析了热解需要突破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并介绍了中科院所提出的热解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因此如何实现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利用,成为科学家、产业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煤炭燃烧释放热能满足了我国约65%的发电生产需求,也为钢铁、建材、化工等工业领域提供热能,但同时也释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等有害污染物,造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因此实现占煤炭燃烧总量90%的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利用,是当前我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的"卡脖子"问题,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燃烧利用技术亟待根本性革命。文章综述了我国煤炭清洁高效燃烧利用技术现状,提出了只有发展在燃烧过程中大幅度抑制氮氧化物(雾霾的"元凶")生成的变革性技术,再结合尾部烟气净化技术的应用,才能经济地实现常规燃煤污染物的超低排放甚至近零排放,达到甚至低于天然气排放水平,从而为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燃烧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随着《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和陕西省关中地区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实施和执行,作为主要氮氧化物排放源的火力发电厂,其低NO_x燃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分级低氮燃烧技术在大唐韩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MW机组四角切圆锅炉中的运行调整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技术转移     
正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一、项目内容和技术特点简介采用新型布风技术、合理的炉型结构强化床内循环,采用新型飞灰循环技术,改进床外循环,采用外部流化床反应器取代传统的返料器,实现既返料又反应(燃烧和气化)的双重功效,从而提高粉煤气化的吨煤产量和气化强度,提高煤的利用率。采用高温空气气化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气的品质和热值。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具有如下优点:1能利用粉煤,对煤种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在能源应用方面面临的问题,在煤炭使用过程中需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并利用相对丰富的煤炭弥补油气资源的不足。根据我国的能源政策,未来煤化工的原料将逐步减少使用适合发电的煤炭资源,而以高硫煤高灰煤等低品质煤和褐煤为主。因此,以褐煤为原料将成为今后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由于褐煤水分高,我国水资源有限,煤化工技术耗水又高,采用提质预干燥,然后再加水利用,工艺明显不合理,开发褐煤不预干燥或简单干燥工艺并充分利用其内在水分制取高浓度水煤浆技术用于煤气化,是褐煤合理有效的转化和利用的途径。为了更好地利用褐煤资源,榆林西部煤炭技术研究中心在主任、总工贺峰的带领下,自筹资金研发了“低阶煤微细干粉制备水煤浆技术”,研究、开发和突破褐煤制取高浓度水煤浆技术,对煤化工事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何骞 《中国科技纵横》2010,(18):44-44,36
氮氧化物是燃煤电站锅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之一。通过研究低NOx排放控制技术,论述了锅炉烟气净化、低NOx燃烧技术措施,是实现降低NOx污染物排放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7.
正项目概况生物质能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燃烧发电是大规模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生物质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CO_2近零排放、污染物排放少、燃烧效率高、单台设备处理量大、燃烧后的生物质灰可还田等突出的优点。应用前景该技术适用于具有生物质资源的地区。适用行业有电力、供热以及有条件利用生物质能的企业。适用于能源、动力、供热和环保等领域。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  相似文献   

8.
采用石英弹簧热天平对三种淮南煤的燃烧与CO_2气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煤在CO_2气氛下气化反应速率远小于O_2气氛下的燃烧速率,整个煤气化过程的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CO_2气化过程消耗的时间。三种煤的"气化-燃烧"连续实验结果表明:完全气化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燃烧过程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可采用先对高灰熔点淮南煤进行催化气化,再燃烧固态渣的方法,提高淮南煤的适用范围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持续增长,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正面临减少污染物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的国内外的压力,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燃煤与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逐渐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煤电清洁化、节能环保和低碳改造的重要方向,并发布了多项技术示范项目。本文以燃煤与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技术方案为主线,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10.
在油气储运、销售及应用等环节,常常会发生油气挥发排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加大安全事故风险,而且会污染环境.发展油气回收技术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牟善军教授带领团队自主开发的储油库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采用混合吸附技术、干式真空泵分段变频再生技术,具有排放指标低、能耗低、维护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特点.疏水硅胶-活性炭联用高效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在配置相同的情况下,价格是国外产品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且吸附量较单独使用活性炭提高30%左右,温升低,易脱附,能够有效降低油气回收装置用电量,提高吸附剂使用寿命.码头油气回收船岸安全对接系统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价格降低50%以上,异常状况下可在3秒内实现船舶油气与码头的快速分离,优于中国船级社建议的10秒.  相似文献   

11.
煤基固废的大规模循环利用,对于中国西北大型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典型能源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区域内固废、产业协同配置的思路,通过煤基固废制备化学品、环保材料、建材等关键技术开发,构建电石渣、气化渣、废催化剂等典型煤基固废循环利用关键产品链。结果表明:①电石渣、气化渣、废催化剂等煤基固废可通过杂质快速分离、矿相调控和载体重构等技术的耦合集成,制备性能良好的脱硫剂、水玻璃、催化剂等系列产品,直接用于区域内煤-电-化企业生产过程;②煤基固废中90%以上的钙、硅、铝得到有效利用,废催化剂中钒、钨、钛金属循环利用率超过90%,气化渣中残碳被有效分离利用。以上构建的循环产品链将煤炭、水资源利用效益分别提升36%和27%,3类典型固废综合利用率由28%提升至85%左右,为煤炭固废的大规模利用提供了新路径,从而可实现煤炭及其伴生/二次资源区域内的高效循环。  相似文献   

12.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给全球能源安全敲响警钟,深刻理解能源转型发展与能源安全的关系,探寻中国能源安全与“双碳”战略同步实现路径成为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基于对中国能源发展图景和“双碳”战略内涵的分析,明确提出:(1)能源安全是能源转型发展的基础,中国油气短缺形势长期存在,“双碳”目标与油气安全战略并行不悖。(2)中国的油气安全需在两个层次谋篇布局,近中远全程做好部署——做稳做好传统油气勘探领域发展,宜坚持“海陆并举、常非并重,稳油增气”目标;积极开拓新油气资源领域,重点组织好陆相中低熟页岩油原位转化、富油煤热转化利用与煤炭地下气化等“三个革命”,为在传统油气领域“稳油增气”基础上实现规模上产做好准备。(3)“双碳”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革命,化石能源的退出必须以能源安全为前提,要把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大利用、柔性智能电网建设、储能基础设施建设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5件大事同步抓实抓好,在保证能源安全无虞基础上,依靠技术进步,通过多途径实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式生物质能源技术对原料种类适应性强,项目规模灵活、可满足特殊用户的需求,在小规模下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更易于商业化发展,符合生物质资源特点和我国国情。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生物燃气两方面,关键技术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及燃烧、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生物质气化热解及燃气利用等。我国分布式生物质能源技术目前主要处于进行技术完善和应用示范阶段,预计到2030年前大部分关键技术将基本成熟,具备产业化的条件。我国分布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传统燃煤燃气替代、城镇/农村清洁生活能源供应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重点是服务节能减排战略,利用生物质实现部分替代工业燃料,减少燃煤/燃油带来的污染,同时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目前制约分布式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是经济性和可靠性,国家应在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方面增加投入,将生物质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为成本效益,推动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评价我国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探索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可行技术路径。基于不同的技术减排机理,将碳减排技术分为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并利用DEA窗口模型对2005一2017年的碳减排技术研发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能源生产技术研发效率总体上没有取得进步,基本上维持在0.77左右,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效率有明显提升,从0.58.上升到0.78。(2)不管是能源生产技术还是能源利用技术,纯技术效率达到有效的年份都很少,表明研发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低是造成部分年份能源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研发效率偏低或波动的主要原因。(3)能源生产技术方面,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最低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能源利用技术方面,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最低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因此,我国应加大煤炭清洁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和加快钢铁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领域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  相似文献   

15.
在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下,化石能源利用面临新挑战。文章梳理总结了目前我国化石能源利用现状,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状况,提出了“双碳”约束下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思路,从煤炭高效燃烧与转化、石油天然气高效利用及煤化工“三废”处理方面提出技术发展建议,以期为“双碳”目标实现和新型能源系统构建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但同时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碳氧资源。减少CO2排放甚至降低大气中CO2浓度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世界性课题,本文通过介绍CO2作为碳氧资源在合成大宗基础化学品、燃料和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化学利用,说明CO2的规模化利用是积极应对CO2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不仅有利于减缓大气中CO2浓度的上升趋势,而且CO2可作为新型的石化和能源资源,大幅度降低石化和能源领域对化石资源的依赖程度,为实现化工和能源资源的原料来源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石油资源日益紧张,全球各国均面临能源、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传统煤炭利用技术能效低、污染严重、不可持续,因此,洁净煤技术近年来成为能源领域的研发重点。本文从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出发,重点围绕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和替代油气制备优质液体燃料与化学品两大主题,介绍我国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我国未来煤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小辉  杨宝臣 《资源科学》2014,36(7):1442-1451
考虑到不同化石原料的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和不同化石原料的排放水平下对欧盟电力企业成本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欧盟电力企业在碳排放市场中的均衡模型,并通过动态条件相关多变量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DCC-MVGARCH)分析了EU ETS第二阶段(2008-2012年)欧盟排放权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的动态条件相关关系。根据DCC-MVGARCH模型计算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显示,碳市场与各能源市场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均为正;碳市场与煤炭市场、碳市场与天然气市场之间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波动相似,波动频率较大,幅度较小;而布伦特原油价格对碳市场无直接的影响,它是通过天然气市场对碳市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裂解气质联用仪对桑枝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原料的热解产物分布为:主要成分为含氧有机物,鉴定出12种物质。有二氧化碳、醛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分别占桑枝杆总量的11.52%、17.97%、20.21%、13.57%、19.07%。根据桑枝红外光谱图分析,结合桑枝热解产物有机结构,进行了裂解过程物料结构变化分析。研究为生物质能源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