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工程硕士个性化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课程设置的原则及内容,以及如何围绕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指出了工程硕士不同于工学硕士培养的不同点及特殊性,尤其要关注工程硕士教育的个性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较多移植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所造成的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充分挖掘保障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内涵。提出了面向工程,以应用为引导、注重实践的培养模式。以计算机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在课程实践、项目实践和学位论文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实践的培养方案,构建强效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较多移植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所造成的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充分挖掘保障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内涵。提出了面向工程,以应用为引导、注重实践的培养模式。以计算机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在课程实践、项目实践和学位论文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实践的培养方案,构建强效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工程硕士教育规模迅速发展,虽然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性因素,这些制约性因素已影响到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当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刘韶军 《科教文汇》2008,(26):65-65
目前工程硕士教育规模迅速发展,虽然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性因素,这些制约性因素已影响到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当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韩锋 《科教文汇》2013,(22):34-35
在职工程硕士学位设置的目的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文章分析了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较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希望帮助相关方提高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职工程硕士学位设置的目的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文章分析了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较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希望帮助相关方提高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建立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企业参与工程硕士招生改革、课堂授课、实践锻炼、学位论文指导等多个培养环节,与高校共同承担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输送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9.
李正军 《今日科苑》2006,(6):I0004-I0004
近几年,大庆石油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也随着全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在迅速扩大,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出现不足,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如何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数量增加的同时,确保培养质量不下滑,实现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及至今后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根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庆石油学院一直是狠抓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放松,通过抓生源质量、抓导师队伍建设、抓课堂教学质量、抓论文质量这“四抓”,及走校企联合培养之路.有效地保证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华 《大众科技》2014,(1):107-108,111
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快速扩张,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文章针对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结合长江大学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实际,总结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经验,提出了"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工程硕士教育的核心质量观"的观点,建立工程硕士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完善学校自我评估体系,推动工程硕士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工程硕士教育仍存在不少值得探索的问题,尤其是如何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就需要去探究该如何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培养激励机制.根据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即发展、成就、环境及生存因素,明确了工程硕士培养激励机制的内涵,且在建立合理的培养激励机制时,培养单位需要遵循全员性、全局性、动态性和规范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充分体现了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符合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一主旨的培养模式,对于保障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叉.本文从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论文、教学管理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出发,对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有效途径作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程硕士招收领域的增加和规模扩大,如何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成为培养单位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培养过程管理、招生考试、培养过程和学位论文等环节的严格管理、努力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主要经验,并结合学校特色通过加强入学考试管理,培养过程管理和论文阶段的管理和评估,提出了如何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军队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及其培养措施浅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彦鹏 《科教文汇》2009,(28):2-2,11
军队院校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是近年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一个新事物,本文结合军队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其特点,总结出一些培养经验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基于有效的问卷调查,从培养目标、招生入学、课程设置、培养过程、质量评价五个方面探讨了应用技术型高校工程硕士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专业培养方案,是培养工程硕士的纲领性文件。航空工程领域涉及的学科种类多、专业覆盖面广;长期以来,航空领域又多是以产品为对象设置学科与专业。因此,对航空工程各个领域有一个科学的办公室与划分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培养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工程硕士的工程领域划定,既要符合工程实际,又要符合研究生教育规律。按照科学界定和划分的航空工程各个领域.制定各自的专业培养方案,才能以此为据开展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关于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部相关部署,我校自2009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研充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从明确定位、培养思路两方面出发探讨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为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提供思路,探索出一条有操作性、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世界和我国的工程教育情况,针对欧洲工程师要求和新时期硕士研究生的能力要求,提出工程硕士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强调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特点为背景,对工程硕士文献检索课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将科技查新案例教学引入工程硕士文献检索课教学过程的客观条件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将传统文献检索课作为工程硕士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存在的不适应性,结合工程硕士和文献检索课的特点,提出了工程硕士文献检索课与科技查新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企业和工程硕士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为教学出发点,设计科技查新案例库,利用针对性科技查新案例导入教学,并以查新课题为主线,贯穿整个工程硕士信息素质的培养过程。强调针对性与应用性,做到"用中学",以期提高工程硕士信息素质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