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家界市客流量年内变化与旅游气候舒适度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界旅游业发达,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然而客流量年内变化较大,主要受气候舒适度的影响.本文结合近3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客流量的年内变化,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并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利用1971年-2000年气候资料,对张家界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在对气候舒适度与若干虚拟因子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①入境游客年内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入境旅游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1.7382%;②国内旅游不仅受气候舒适性影响,还受7月-8月暑假以及"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的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9297%.本项研究,为张家界市客流量年内变化预测、旅游地开发、景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海口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马丽君  孙根年  李玲芬  王敏 《资源科学》2008,30(11):1754-1759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因素,旅游气候的舒适性及持续时间,直接影响到旅游季节的长短及客流量的年内变化。本文利用近30年气候资料,对海口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结合近3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客流量的年内变化,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并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在对气候舒适度与若干虚拟因子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① 入境游客年内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入境旅游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1.3253%;②国内旅游不仅受气候舒适性影响,还受7月~8月暑假以及2月春节的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0200%。本项研究为海口市客流量年内变化预测、旅游地开发、景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京山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京山区面积为10 417.5km2,占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62%,主要担负着北京的生态屏障功能,而其经济的发展是山区生态功能发挥的有力保障,生态旅游是协调二者的有效途径,应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由于气候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对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定量评价,可为山区的旅游规划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北京山区1km2网格的气候资料,在GIS的支持下,计算了各网格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并由此推算出了1月~12月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及不同舒适度等级的分布面积。结果表明,北京山区旅游气候适宜期较长,除1月、2月和12月份旅游气候不适外,其它时间均为旅游气候适宜期,其中旅游气候舒适期可从4月持续到10月底。由于山区地形的复杂性,利用1km2网格的气候资料进行北京山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与单纯利用6个山区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进行评价相比,可获得更加科学和可靠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避暑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俊  张永恒  席建超 《资源科学》2016,38(12):2210-222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的逐渐加剧,避暑旅游已是当前夏季人们最迫切的旅游需求。本文以目前中国避暑旅游资源为基础,研究和探讨了避暑旅游基地建设的空间适宜性分布。研究采用UTCI通用热气候指数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多元数据进行建模处理,加权求得避暑旅游基地综合舒适度指数,并对舒适度等级进行分析评价,目的是构建以国家A级景区为核心区,周边服务产业为半径的一批产业要素链齐全、旅游环境舒适,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综合性避暑旅游基地。研究表明:①中国避暑旅游气候舒适度总体分布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带和辽东半岛以及山东半岛的滨海地带和部分西南地区;②具体分布以中国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滨海地区为避暑旅游基地第一大集中分布区;西南山地高原以贵阳、昆明等为核心点及周边依托区为避暑旅游基地的第二大集中分布区;东北山地平原以沈阳、吉林等周边地区可视为避暑旅游基地第三大集中区;西北中部地区以西宁,兰州为主要中心轴向南北两端发展的辐射地区为避暑旅游基地的第四大集中分布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气候舒适性视角的辽宁海岛旅游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江智  李恒云 《资源科学》2012,34(5):981-987
近年来,海岛旅游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重要领域之一,辽宁海岛旅游也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得到前所有未有的重视。本文从气候舒适性的视角出发,利用全国各主要海岛群岛1971年-2000年的30年气象资料,采用评价气候舒适性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和综合舒适指数等评价指标,对辽宁长山群岛和全国其他6个主要海岛群岛的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比较与评价。结果显示:①辽宁长山群岛的旅游气候最舒适期一般为5月-10月,较舒适期为4月,舒适期(包括较舒适)为7个月;②与全国其他主要海岛相比,辽宁海岛舒适期相对较短,冬季气候较差,但夏季气候舒适性具有明显优势;③根据海岛综合舒适度指数得分的年内分布和变化,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全国主要海岛群岛分为三类,分别为:夏季最适型,主要包括辽宁长山群岛、山东长岛群岛和浙江舟山群岛;春季、秋季最适型,主要包括海坛岛,江门上、下川岛和涠洲岛;冬季最适型,仅有海南岛。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为辽宁海岛旅游开发及发展提出了如下策略建议:①发挥夏季气候优势,打造中国海岛避暑胜地;②围绕避暑市场,全面拓展客源;③实施反季节旅游发展策略;④探索辽宁群岛共同发展模式,打造辽宁海岛旅游整体形象和品牌,提升辽宁海岛旅游知名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栅格尺度的中国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唐焰  封志明  杨艳昭 《资源科学》2008,30(5):648-653
运用GIS技术,基于1km×1km栅格尺度,计算了中国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并系统分析了二者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价了中国人居环境的气候舒适期与适宜性。结果表明:①中国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空间分布大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中国人居环境的气候适宜性整体呈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由高原、山地向丘陵、平原递减的趋势;②基于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中国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期地域差异显著,最高值分布在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东南部,舒适期长达12个月,青藏高原和天山山地等高寒地区为全年气候不舒适区;气候舒适期超过半年(6个月)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3强;气候舒适期为12个月的地区,面积不足全国的1%;③中国人居环境的气候适宜性评价表明,气候适宜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3.14%,相应人口占98.22%,临界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各占14.06%和22.77%,而相应人口仅占1.62%和0.16%,人口明显集中分布于气候适宜地区。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气候舒适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地旅游季节长短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陕西省30年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指标,对陕西省各地区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陕北各地区旅游舒适期在5月~9月,关中各地区的旅游舒适期多在4月、5月、9月和10月,汉中和安康舒适期在4月、5月、9月和10月,商洛的旅游舒适期在4月5、月、6月、8月和9月,不舒适期以榆林最长为4个月,以汉中和安康最短为0个月。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陕西省内各个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有相当的差异,在南北方向上差异尤其明显。冬季南北差异性表现尤为突出,舒适指数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全省可以分为陕南、关中、陕北、秦岭4个旅游气候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47  
刘清春  王铮  许世远 《资源科学》2007,29(1):133-141
气候是影响人们旅游活动的重要因子。本文选取了人生气候舒适指数来衡量城市旅游气候的舒适性,该指数包括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首先,计算了全国44个城市的人生气候舒适指数以及偏离度,分析了旅游气候舒适期,发现其中19个城市舒适气候期是5个月,舒适期过短或者过长的城市都较少。按照舒适期的长短以及舒适月分布的连续性,将舒适期分为3类2型。其次,从季节上看,春秋季节特别是4月、10月,除热带地区外的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都较适宜。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发生热偏,以海口气候偏离度最大,丽江、昆明、拉萨等气候都相对比较适宜,可以成为人们避暑的选择地;而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发生冷偏,以哈尔滨气候偏离度最大,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的城市人生气候感觉舒适。最后,为评价各城市的气候综合状况,利用各人生气候指数偏离度,通过Kohonen神经网络方法,将44个城市分成5类。  相似文献   

9.
应用唐山地区1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74-2019年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唐山地区的总体气候条件,并计算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综合分析唐山地区生态宜居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1)唐山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入春晚,入夏、秋正常,入冬早,秋季最短,春季次之,夏季较长,冬季最长。(2)冬季(11~3月)为气候不舒适;春季(4~5月)为气候不舒适到气候较舒适或气候舒适的过渡时期;夏季(6~8月)多为气候舒适,仅7月部分地区为气候较舒适;秋季(9~10月)为气候舒适到气候较舒适或不舒适的过渡期。(3)唐山地区总体舒适期为6个月,集中在5~10月,各地生态宜居气候舒适度较高,其中市区、玉田、丰润、丰南舒适期为5~6、8~9月,较舒适期为7、10月;遵化、迁西、滦南、迁安、滦州、曹妃甸舒适期为5~9月,较舒适期为10月;乐亭舒适期为6~9月,较舒适期为5月。这与唐山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四季入季时间和四季长度有关。不舒适期主要集中在冬半年,各地生态宜居气候舒适度较低,主要是气温偏低的缘故,可通过调节室内温度来改变人体舒适度感受。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主要城市人居气候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金涌  姚小英 《资源科学》2010,32(4):679-685
气候舒适性是人居环境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甘肃省31个城市1971年-2008年日照时数、风速、气温、相对温度等气候因子的月平均值,对城市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及由此3指数组成的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及陇东地区的城市,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为1个月,极冷时间为3个月;甘南高原的城市全年无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极冷月份为5月~6月;陇东南南部城市无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北部有2个月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感觉极冷的时间为3月~4月.气候舒适度计算结果显示,除甘南高原外,甘肃省各主要城市候舒适度都比较高,大部分城市最舒适居住时间都在5个月以上,其中舒适度较高的城市为陇东南南部的武都、文县及北部的天水,其次为陇东地区、中部地区及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各城市夏季气候舒适度最高,处于舒适水平.冬季气候舒适度最低,处于不舒适水平.春、秋季气候舒适度基本一致,大部分城市处于较舒适水平.  相似文献   

11.
1960-2014年北京户外感知温度变化特征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本文分析了北京1960-2014年户外感知温度变化特征,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驱动UTCI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北京年均人体感知温度为9.2℃,人体整体感觉为舒适,并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0.52℃/10a;②在年际变化上,全年UTCI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960-1970年持续下降期,1971-1990年持续上升期,1991-2014年平稳波动期;③在季节变化上,春季和秋季人体感觉为舒适,夏季为中度热胁迫,冬季为中度冷胁迫,且以春冬增幅最为显著;④在等级变化上,极端冷胁迫日数在减少,中度冷胁迫和热胁迫日数在增加,人体感觉整体趋于热不舒适;⑤在影响因素上,北京UTCI变化对气温最为敏感,其次是风速,但是不同季节中气候因子组合存在差异,不同气候因子在不同季节贡献量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1961-2013年东北三省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格局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洋  王玉辉  吕晓敏  叶永昌  汲玉河 《资源科学》2015,37(12):2501-2513
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本文基于东北三省1961-2013年71个台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选取了“欧洲地区极端事件统计和区域动力降尺度”(STARDEX)项目提出的57个极端指数中的8个核心指数,分析和揭示东北三省极端气候事件的空间格局及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降低东北三省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制定应对气候风险的策略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年和四季的高温阈值、低温阈值与最长热浪天数均随时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和春、秋、冬季的霜冻日数随年际表现为下降趋势;②东北三省西南地区易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北部易发生极端低温事件。同时北部亦是年和春、秋霜冻日数的高值分布区,且高温热浪的天数相对较长(高温热浪的季节);③年和秋季强降水阈值随时间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春、夏和冬季强降水阈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和春、夏、冬季强降水比例和强降水日数亦随年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秋季强降水比例和强降水日数则表现为下降趋势;年和春、秋、冬季的持续干期呈现下降趋势,夏季呈现上升趋势;④东南部是极端降水事件的高发区,夏季与春季、秋季为极端降水事件易发的季节,极端事件增多,且向西部蔓延。年与四季的持续干期的分布均呈现西长东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林丽  史军 《资源科学》2012,34(1):81-90
地表植被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文基于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法,研究了1998年-2011年我国华东及其周边地区四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气温对NDVI的影响大于降水,NDVI与气温在夏季和秋季相关性较高,与降水在秋季和春季相关性较高,冬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性都最低。NDVI对气温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和秋季较短,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期在冬季较短,夏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都较长。在冬季、春季和秋季,NDVI对气温和降水最大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在研究区的南北部差异不明显,在夏季则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NDVI对气温变化响应的滞后期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滞后期除在夏季具有一定的南北差异外,在其他季节空间分布规律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开都河流域积雪特征变化及其与径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MOD10A2遥感影像提取开都河流域2000年-2010年积雪覆盖数据,结合水文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开都河流域积雪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子-积雪面积-径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积雪面积在时间上的分布特征体现在年内和年际的变化。年内积雪变化较大,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夏季面积最小。近11a来积雪面积年际变化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其中夏季和冬季下降趋势较明显,春季和秋季的变化趋势不明显。通过研究区积雪面积与气候资料的相关性表明,冬春季气温与流域积雪面积相关性最大,夏季最小;而降水在冬季和积雪面积的相关性最大。对径流和基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积雪面积对春季径流和基流影响最大,在夏季的影响最小。气温与径流和基流的相关性在春秋季最大,降水量在夏季与径流和基流最相关。由此可见,气温在影响流域积雪面积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气温和积雪面积在春秋季对径流和基流的影响最大,夏季降水对径流和基流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旅游气候舒适性与气候风险的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志康  孙根年  冯庆  罗正文 《资源科学》2014,36(11):2327-2336
传统的旅游气候评价着眼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衣着指数的测定。忽略了高原气候的风险性,难以对高原旅游气候做出全面性的评价。本文引入高原反应风险和紫外线辐射强度,以青藏高原99座城市为样本,依据1980-2010年气候观测数据,分析各指标的时空动态变化。结论如下:1海拔是气候舒适性与风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海拔增加,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减小,高原反应风险和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2气候舒适性与风险性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的舒适性高、紫外辐射的风险性大、高原反应的风险小,冬季相反,春秋两季属于过渡性季节;3空间上,受青藏高原的地形影响,气候舒适性与风险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马蹄状"分布和"阶梯式"递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将舒适性与风险性进行二维矩阵组合分析,划分为6种类型区。本研究为游客适时、适地进藏旅游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高永刚 《资源科学》2012,34(11):2170-2180
利用黑龙江省73个气象站1967年-2007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 基于极端气候事件综合强度模型方法, 分析了黑龙江省极端气温与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极端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在年代际变化上夏与秋季总体呈增强趋势, 20世纪90年代后增强更为显著。极端低温事件综合强度在年代际变化上春与冬季总体呈明显减弱趋势, 其中冬季减弱趋势较显著;②极端降水事件综合强度在年代际变化上春秋两季呈减弱趋势, 夏冬两季呈增强趋势, 其中秋季减弱较显著, 冬季增强较显著;③极端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夏秋两季影响较重区域为松嫩平原西部和三江平原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综合强度春冬两季影响较重区域为三江平原地区、牡丹江地区北部和哈尔滨地区西北部;④极端降水事件综合强度春秋两季从西到东递增, 夏季中部地区较强, 冬季中部与东部地区较强;四季综合强度影响较重区域为大兴安岭最北端的漠河县、小兴安岭地区、三江平原东部边缘局部区域和牡丹江半山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981-2010年杭州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太阳总辐射近30 a呈现上升趋势,春季太阳总辐射上升趋势最为显著;月太阳总辐射呈双峰型变化,7月最高、1月最低。日照时数近30 a呈现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日照时数下降趋势显著,夏季日照时数最高,冬季最低,春秋两季日照时数差异不大,月日照时数7月最高、2月最低。对杭州太阳能资源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近30 a杭州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4196.41 MJ/m2.a,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太阳能资源稳定程度指标为4.5,属于太阳能资源不稳定区域。  相似文献   

18.
浙江降水量场时空分布变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OF方法对浙江省38个气象观测站43年(1961.1~2003.12)的月、季降水量距平场的时空分布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降水量场的空间分布主要有南北分布型和东西分布型,春、冬季节以南北分布为主,夏、秋季节以东西分布为主。冬季降水场的空间分布尺度比夏季大;夏季降水场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比冬季大。秋季降水场空间分布变化的显著周期为9~14年,冬季降水场空间分布变化的显著周期为3.5~4.7年,而春季和夏季降水场空间分布则无显著周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