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杰克·凯鲁亚克是二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其多部作品被认为不遵守传统创作的常规和有大量的性场面描写而广受争议.肯定生命是酒神精神的核心,否定生命是基督教精神及禅宗的核心.本文以《孤独天使》为例从哲学的角度探讨酒神精神对凯鲁亚克小说主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段佩佩 《科教文汇》2008,(29):243-243
作家的生活经历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在作品中,成为影响其创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都达夫的《沉沦》和《薄奠》为例,试图探寻作家在创作这两篇小说时期的不同生活环境和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何典》是嘉庆年间问世的一部运用俗谚写成的讽刺类小说,具有别致而幽默的独特色彩。然而,由于它本身在故事设定以及内容架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离经叛道,历来学界对它的评价比较一般,甚至于语多诟病之处。其中,《何典》的故事情节以及创作主旨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窠臼就是一个众口一声的批判点。本文试通过对作者和小说的结构形式两方面重新对《何典》与才子佳人小说进行比较性的解读,认为虽然该作品中仍然存在对传统的主流小说创作规程以及文化模式的依恋,但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它从很多方面都与才子佳人小说格格不入,是以反讽的姿态来对待古典小说创作美学的。  相似文献   

4.
陈杰 《科教文汇》2014,(31):118-120
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学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小说,被美国文学界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的“现代经典”之一。该小说通过讲述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后在纽约的游荡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灵的极度孤独。本文着重从美国社会历史背景、塞林格的心路成长历程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其作品孤独主题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董定一 《科教文汇》2009,(21):243-243
《何典》是嘉庆年闻问世的一部运用俗谚写成的讽刺类小说,具有别致而幽默的独特色彩。然而,由于它本身在故事设定以及内容架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离经叛道,历来学界对它的评价比较一般,甚至于语多诟病之处。其中,《何典》的故事情节以及创作主旨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窠臼就是一个众口一声的批判点。本文试通过对作者和小说的结构形武两方面重新对《何典》与才子佳人小说进行比较性的解读,认为虽然该作品中仍然存在对传统的主流小说创作规程以及文化模式的依恋,但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它从很多方面都与才子佳人小说格格不入,是以反讽的姿态来对待古典小说创作美学的。  相似文献   

6.
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学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小说,被美国文学界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的"现代经典"之一。该小说通过讲述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后在纽约的游荡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灵的极度孤独。本文着重从美国社会历史背景、塞林格的心路成长历程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其作品孤独主题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涂慧琴 《科教文汇》2008,(32):250-250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凯瑟琳·安·波特的《被遗弃的威塞奥尔奶奶》与尤朵拉·韦尔蒂的《熟路》这两篇小说中两位奶奶的人物形象,揭示出她们的内心孤独与渴望,并认为她们虽然经受着内心苦闷与困惑,因年事已高而遭受着孤独和死亡的威胁,但仍在爱的寻求和失落中保持着自己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百年孤独》作为"爆炸文学"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其主题思想一直备受评论界的关注。很多研究者都认为《百年孤独》中有一种消极悲观的东西,表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而笔者则认为作品中有一种与之相反的一种生命热力,小说用时空轮回手法把生命和历史融合在一起,在作品中作者正是用了一种时间意义上的反衬,把孤独的载体——生命和历史推向了人的理性世界,引发人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9.
《人之树》是一个具有多重主题的文本,本文就"孤独"主题进行解析,将小说中的斯坦·派克、盖奇先生和塞尔玛三个人物所代表的三类孤独形象进行逐个剖析,从中挖掘出作者帕克里特·怀特试图传达给读者摆脱孤独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秘密的奇迹》中,主人公赫拉迪克的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构建出一个双重时间的迷宫,通过运用弗洛伊德《释梦》中的理论方法来解读这些梦境,能够得出小说中蕴含的思想实质,从而探讨这篇小说所要传达的意义与作者本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通过赏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经典之作《幸福》,揭示作者与众不同的小说创作风格和蕴涵在作品中特有的细腻、抑郁情感。  相似文献   

12.
杨澜  吴玲 《科教文汇》2008,(1):144-145
本文通过分析《无名的裘德》作为悲刷小说的意义,探讨了托马斯哈代的悲剧小说总体创作的观念;并通过与古典悲剧作品的比较,指出哈代悲剧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更加紧扣时代及人物性格,不再是单纯地对命运之神的崇敬。  相似文献   

13.
杨艳 《科教文汇》2009,(25):242-242,244
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作为她的小说中唯一一部采用作者型叙事声音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在小说理论方面的一些见解:介乎于理查逊式与菲尔丁武之间的创作风格,超越时代的“元小说”叙事手法中对小说结尾和小说精练简洁的要求,对哥特小说和风俗小说的戏仿中透出对这两种小说模式的批评,以及直接介入小说提出对小说和小说家的期望。所以这部小说虽不被评论界誉为奥斯汀的上乘之作,但通过对它的研究却可以了解作家本人的小说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4.
余艳 《科教文汇》2007,(4S):178-179
《人之树》是一个具有多重主题的文本,本文就“孤独”主题进行解析,将小说中的斯坦·派克、盖奇先生和塞尔玛三个人物所代表的三类孤独形象进行逐个剖析,从中挖掘出作者帕克里特·怀特试图传达给读者摆脱孤独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5.
节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的《孤独之旅》属于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是一部反映少年成长的小说。我想让初中毕业班的“小大人”们通过欣赏《孤独之旅》,以文观己,对自己来一次深刻的反省,进而加强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众多小说中结局较为圆满的一篇,然而,一向以荒凉为作品底色的张爱玲并没有在这篇小说中改变初衷,而是将悲剧的内核包裹于圆满的外壳中,从而更加彰显小说的悲剧意味.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小说环境,小说主人公以及小说结局三个方面阐释《倾城之恋》中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7.
吴小雪 《科教文汇》2007,(8X):177-177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众多小说中结局较为圆满的一篇,然而,一向以荒凉为作品底色的张爱玲并没有在这篇小说中改变初衷,而是将悲剧的内核包裹于圆满的外壳中,从而更加彰显小说的悲剧意味。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小说环境,小说主人公以及小说结局三个方面阐释《倾城之恋》中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代表性的重要哲学思潮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契诃夫作品中具有浓厚的现代人文意识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他的作品中带有较强的存在主义色彩。在《第六病室》一书中,作家在思辨中明确了荒诞世界中的痛苦人生、相异的他者与自我的孤独感受,作品中充斥着的死亡意识又强化了这些认识,这部小说也因此而营造出一种悲凉的存在主义氛围。  相似文献   

19.
孤独和爱情是贯穿《百年孤独》这部名著两根交织的绳索,两者因果循环。通过浅析孤独和爱情因果关系,试图解释布恩地亚家族的百年孤独历史,并解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只有走向团结、复活真爱、建立沟通,才能打破这种孤独,得到真爱。  相似文献   

20.
《呼啸山庄》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她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牡丹亭》即《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明代浪漫主义洪流中的一支奇葩。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呼啸山庄》和《牡丹亭》的生死爱情,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界限,闪耀着同样动人的光芒,如此,从作品诞生的社会背景和作者个性特征两方面考察两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探索其中异曲同工之妙,更能体味作品之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