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分析我国目前边坡植被生态护坡的基础上像据有关苔藓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研究成果,结合对黄土高原部分边坡苔藓植物进行的护坡的调查与分析,讨论了将苔藓植物应用黄土边坡植被生态护坡的条件、优势;从经济、环境等方面提出苔藓植物在黄土边坡护坡应用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水电站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出现滑坡现象,导致坝体出现质量问题,进而影响到水电站的正常运转。生态护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破坏技术,充分的利用天然材料,尊重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提高水土保持效率,进而达到护坡的效果。生态护坡在水电站护坡工程中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护坡质量,达到双赢的局面。文章对于生态护坡技术在水电站护坡工程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生态护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护坡防护如干砌片石、喷锚施工常常涉及到土石填挖,采用这些工程措施均会导致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边坡失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工程问题,所形成的大量土石裸露边坡,破坏了既有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的较大的影响。采用植物护坡技术除了可以满足固土目的之外,也能够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稳定斜坡的作用,其中植物护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绿化环境,美化视觉等无法替代的优点。因此,利用植被对高边坡进行防护技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专题,  相似文献   

4.
浅谈上海市郊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峰 《今日科苑》2007,(20):64-64
分析了生态护坡技术的设计原则,介绍了植物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和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等三种生态护坡技术,通过工程实例分析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植被护坡是利用植被涵水固土的原理稳定边坡,控制坡面侵蚀,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文章阐述了植被护坡作用机理及植被护坡设计原则,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植被护坡技术要和传统的边坡加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二者各自的优点,建立既稳固又有生态效应的防护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将生态边坡引入到露天矿边坡工程中,介绍了露天矿生态边坡的概念,通过有效应力分析法分析了植被护坡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植被护坡的力学效应和水文效应,主要研究了植被根系的锚固和加筋作用对露天矿边坡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对坡体抗剪强度的提高取决于根系的平均抗啦强度和根系的面积率.而坡体抗剪强度的提高与护坡植被须根直径的平方根威反比,因此,直径小的须根比直径大的须根对坡体土的抗剪强度的加强作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某学校在扩建过程中,对山体进行了部分开挖,因开挖导致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为保护生态环境,有必要进行护坡景观建设。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文章提出采用"三维植被网绿化护坡技术"进行护坡景观建设,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特点、草种的选择、工艺流程和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8.
秦勇 《科技风》2014,(10):156-15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水利防洪工程。近年来,传统防洪护坡的建设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传统护坡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相关学者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防洪护坡的建设过程中,提出了生态护坡的建设理念。本文中,我们从生态护坡的含义、特点以及对水利建设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对生态护坡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工程防护技术,如干砌块毛护坡.浆砌块石护波等,破坏了原有的植物覆盖层,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并且对于降雨强度高、岩土易风化的地区,工程结构很容易被架空,存在滑坡等风险。生态防护技术是随着世界范围内高速公路建设而兴起的一门工程技术,与传统的工程防护技术不同,它是充分利用植被的护坡机理来稳定边坡,缓解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少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绍才  孙海龙 《资源科学》2004,26(Z1):61-66
该文对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及我国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初步阐述,并为国内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是指用活的植物与工程措施结合,以防止岩石坡面风化剥落的一项生态工程技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是在坡面构建各种各样的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它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复合材料系统,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坡功能主要通过植被、引导基质与工程措施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可形成基岩-基质-植被的有机整体,达到稳固坡面的目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突出的优点和潜能,现已逐渐替代传统的护坡技术而成为岩石坡面防护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应用技术通常有框架内植草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和厚层基材喷射护坡.同其他几类技术相比,厚层基材喷射护坡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且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为我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对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及我国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初步阐述,并为国内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是指用活的植物与工程措施结合,以防止岩石坡面风化剥落的一项生态工程技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是在坡面构建各种各样的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它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复合材料系统,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坡功能主要通过植被、引导基质与工程措施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可形成基岩-基质-植被的有机整体,达到稳固坡面的目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突出的优点和潜能,现已逐渐替代传统的护坡技术而成为岩石坡面防护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应用技术通常有框架内植草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和厚层基材喷射护坡。同其他几类技术相比,厚层基材喷射护坡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且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为我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工程建设应树立“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理念,使护坡工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传统的护坡形式可以发挥出河道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却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笔者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生态护坡的内涵,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生态护坡技术创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胡宁  姚飞 《科技风》2011,(8):211
三维植被网可较好地解决冲蚀严重河流堤段的护坡问题。对堤防边坡冲刷稳定的影响因素、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对三维植被网垫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由于平纵线形及防洪要求较高,高填深挖路段频繁出现。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覆盖层,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针对植被护坡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山区性河道中生态型护坡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河道生态问题备受关注,现阶段的河道整治,也越来越重视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采用生态护坡型式是恢复河道生态的基础,而山区性河道生态型护坡又有其不同于平原河道的特点,本文在对山区性河道护坡应具有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介绍几种适合山区河道的生态型护坡结构,以期在设计和实践应用中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浅谈防洪工程的生态护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洪工程中的堤防、河道护坡是一项量大面广的基础设施,将生态护坡功能与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同等考虑,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方式。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工程建设应树立“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理念,使护坡工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水库的护坡冻害是破坏水库护坡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土坝护坡冻害,产生的原因,总结防治措施,保证坝坡安全,对水库的效益及其功能的发挥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利防洪工程在生态护坡建设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护坡形式可以发挥出河道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效,却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生态护坡的内涵,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生态护坡技术创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态护坡不仅具有传统护坡的功能,而且还融入了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对生态护坡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生态护坡的内涵,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生态型护坡技术,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生态护坡技术创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水库的护坡冻害是破坏水库护坡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土坝护坡冻害,产生的原因,总结防治措施,保证坝坡安全,对水库的效益及其功能的发挥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