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高校多校区办学图书馆管理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多校区办学是当前高校的一个突出特点.并着重论述了多校区办学高校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艺术团是大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园地,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爱好特长,激发自身艺术潜质的平台,是学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核心亮点。因此,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如何长效运作成为当下大学生艺术团管理者不断探讨的问题。然而,对于有些跨校区办学的高校而言,如何进行跨校区的有序管理更是当务之急。对大学生艺术团如何长效运作尤其对跨校区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多校区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云 《科技与管理》2005,7(3):143-144
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童要环节和主要内容之一,在多校区办学的条件下,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针对多校区高校教育管理的特殊性,提出从柔性化管理、充分交流、信息化管理三个方面对多校区高校教育管理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校"一校多区"办学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对开拓教育发展空间,促进学科结构的整体优化以及相互融合,创造新的学科生长点,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强高校的竞争优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于各校区的管理体制、区域特色、办学条件等不同,使多校区高校运作的期望值和实际效果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尤其是不同校区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本文试从多校区办学模式下,针对不同校区现状,探讨一套适合学院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新模式,真正发挥多校区办学的优势,取得对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许多高校都突破了传统的"一校"模式,相继建设新的校区。多校区办学拓展了高校发展的空间,解决了一些制约发展的矛盾,但是也带来了管理机制不顺、教学质量降低等方面的问题,客观上影响了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从多校区办学的产生背景、办学形式、一般管理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入手,对此类高校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在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大众化的今天,为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具体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多校区办学的格局在很多高校逐渐形成。高校后勤作为学校一个重要部门,从单个校区到多个校区办学面临着重大的改革。本文拟从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出发,来探讨在"小机关,大实体"模式下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的措施,以期对多校区高校后勤管理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班级作为高校的基本组织机构,它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一个优秀的班级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大学生的力量之源。而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密切相关,因此班级管理工作是高校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讨论从班级干部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学风建设四个方面来加强班级管理,促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营造浓厚的学风,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从而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为多校区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和战略规划的实施,对多校区高校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进行研究。提出充分发挥多校区的优势,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准确定位不同校区之间的功能与权力分配,理顺管理关系;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公效率;优化管理团队,提高管理人员办事效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校园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孟莹  纪光欣 《科教文汇》2011,(4):163-163,192
本文从阐释多校区办学形成和现状入手,分析国内多校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根据人本管理的内涵,对高校多校区办学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管理重要性及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多校区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布局与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合并及新校区的兴建.使得多校区大学成为普遍现象.一枝多馆就是多校区办学体制下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必然产物.这种多校区多馆制模式给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本文从多馆制下文献资源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应如何对这些文献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1.
裴婷婷 《科教文汇》2014,(11):209-209,216
当代大学生学风存在各种问题,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需要改革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舍风、班风、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杨平 《科教文汇》2014,(1):206-20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速发展.学生社团的建设不断完善,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的文化组成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因素,对于高校和社会管理有着巨大的影响与作用。学生社团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课余生活,还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宽松的校园环境,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学生社会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生社团的特点和发展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学生社团对高校和社会管理的影响和作用.最后作出总结,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建设和社会管理上的重要作用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规模上看民办高等学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呈日益上升的趋势,校园文化是其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民办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更多地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并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努力为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搭建新平台。  相似文献   

14.
周志东  吴伟福 《科教文汇》2013,(10):154-154,156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思想感情的艺术表达技巧,树立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马石迎 《科教文汇》2013,(29):150-150,152
特色校园文化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综合育人的“软实力”,也是提高高职大学生自身优势的重要平台。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对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还有很多不足,其综合育人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与高职教育的目标还有距离。提高思想认识,融入职业文化,完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等方面是丰富高职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而大学班级则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环境,对每个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甚至是性格和价值观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使班级给大学生最正确的引导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新时期大学班级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结合一个工程管理专业班级的实际情况,思考班级管理与建设模式并提出"新三位一体"的管理办法以及具体实施方案,为建设更好的大学班级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黄鹤 《科教文汇》2012,(13):160-16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等多种功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改进。本文立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描述了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多数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思政课堂和平时的学生事务管理中,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和班会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宿舍环境和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围,不仅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更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和有效途径。客观分析了宿舍文化内涵,宿舍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宿舍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讨论了辅导员入住宿舍,学生的民主自我管理和宿舍文化月开展等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良好效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常俐丽 《科教文汇》2013,(4):171-171,191
具备良好礼仪素养的大学生,能有效展示个人魅力和涵养,同时彰显校园文化,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在大学生当中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这些行为与校园文明礼仪的要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很不和谐;同时,高校文明礼仪素养培养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礼仪素养培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礼仪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礼仪素养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唐伟 《人天科学研究》2011,10(6):118-119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与此同时,网络文化素养也成为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就成为和谐校园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