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制造业企业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逆向物流选择评价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企业逆向物流模式的选择问题,并通过实证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逆向物流越来越被国际知名企业所重视,而我国企业对逆向物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阐述了逆向物流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了我国企业发展逆向物流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我国企业发展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决策是一个包含产品回收和再制造的多层次决策,对其研究是逆向物流研究的基础。采用数学模型对不同决策下企业的收益进行分析,探讨了回收成本与企业实施不同层次逆向物流业务决策间的关系。通过对模型的数据分析,发现企业进行产品回收和再制造的条件并不相同,不同变量的变化对其的影响也完全不同。提出了促进逆向物流发展的三项应对措施:提升再制造能力、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降低回流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企业逆向物流决策模型,分别探讨了在有无生产者责任制安排下企业的最优逆向物流策略,并对比了两种条件下企业回收决策的差异性.结合模型分析结果及国外逆向物流实践经验,提出了企业、行业、政府等从多角度促进逆向物流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对比分析我国物流发展速度与水平的基础上,谈及了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滞后,提出了逆向物流同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逆向物流的存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价值性与企业管理的战略性意义,阐述了政府作为引导角色所能给予企业发展逆向物流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逆向物流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江 《科技与管理》2006,8(5):57-59
在论述供应链中逆向物流的内涵及其战略价值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在进行逆向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供应链风险、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的矛盾、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相冲突等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逆向物流研究的新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垂日  梁樑  许传永  查勇 《科研管理》2007,28(3):123-132
由于环境保护和立法以及企业经营等方面的因素,逆向物流正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本文综述了自从2001年以来逆向物流研究领域在逆向网络结构设计、库存、逆向配送和产品规划等方面的新进展。最后总结了2001年后逆向物流研究新进展的特征,并提出了逆向物流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供应链中的一个新领域即逆向物流,其主要原因是国家的环境立法提出要建立绿色物流系统和有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对逆向物流的分析,提出了建立良性的逆向物流系统运行机制,分析了逆向物流作业时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给逆向物流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越加频繁,政府和公众对环保的日趋重视,逆向物流领域的研究正不断深入。本文首先阐述了废弃电子产品在社会中的地位,废弃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对湖南省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逆向物流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经济利益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等驱动下,逆向物流模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阐述了逆向物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分析了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障碍,最后提出了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DEA及Malmquist指数方法,对珠三角9市2001-2017年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发现:(1)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综合效率呈周期性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分类指标差异较大。广州、深圳等区域创新中心技术辐射地理约束效应明显,价值链、产业链作用有限。(2)技术进步是珠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推动因素,两者均呈周期性波动,波幅趋向平稳;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趋势较为一致,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整体上仍处于规模扩展阶段。(3)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并不同步,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企业内部研发支出有助于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财政资金对企业内部研发支出具有挤出效应。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高校及科研院科研人员产出效率偏低,是制约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两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三大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其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模式。通过对珠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企业的深入调研,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珠三角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模式以及创新绩效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意识等7项关键性因素对自主创新模式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而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非递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为企业、政府创新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袁裕辉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6):154-157,167
全球社会责任运动、金融危机、制造业数字化、虚拟社区等多重因素将改变珠三角外贸企业的生态环境。基于复杂自适应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影响珠三角外贸企业成长的因素,并构建了其适应性成长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只有快速响应外部生态环境变化而重构"内部模型",才能适应性成长。最后,针对目前多重外部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营销创新、意识创新等构建的快速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数字化水平如何测度?显然构建制造企业数字化水平分析指标体系在如今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利用107家广东省制造企业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制造企业数字化水平分析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利用FA - AHP组合赋权模型,对广东省制造企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发展的总体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数字化效益、数字技术投入程度、劳动力素质以及生产运作管理方式四个维度来刻画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较为合适;第二,样本企业在四个维度上表现各有差异,且不存在各方面表现均优异的企业;第三,在数字化整体水平以及数字化效益和数字化投入中,存在地域差异,即珠三角地区表现较好于非珠三角地区。本研究为测量制造企业数字化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珠三角民营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现状,探讨分析了企业的创新动力障碍,并从微宏观角度提出了完善珠三角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建议和操作措施,为在提高珠三角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企业和政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珠三角民营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现状,探讨分析了企业的创新动力障碍,并从微宏观角度提出了完善珠三角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建议和操作措施,为在提高珠三角民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企业和政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珠三角企业自有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从国外引进适宜技术还是必要的。日本引进技术再创新的经验值得珠三角企业借鉴,加强国外适宜技术的引进有助于提升珠三角企业现有技术水平,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通过再创新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企业引进技术再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珠三角企业自有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从国外引进适宜技术还是必要的。日本引进技术再创新的经验值得珠三角企业借鉴,加强国外适宜技术的引进有助于提升珠三角企业现有技术水平,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通过再创新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工业设计产业是生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水平与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完整、高效、互动的工业设计产业链与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本文以推动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竞争力为目的,从工业设计及其产业链的基本内涵入手,形成上游(政府端、资源端、设计端)、中游(制造端)、下游(市场端、消费端)的工业设计产业链,梳理珠三角地区工业设计产业链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珠三角地区产业链构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0.
崔丹  李国平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83-1795
文章从专利—产业创新链角度分析了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专利技术创新效率和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以及各类型技术创新效率城市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特性。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的专利技术创新效率和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珠三角城市群专利技术创新效率较高,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专利技术创新效率相对较低。高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城市,在京津冀城市群呈现环京津连片分布状态,在长三角城市群呈现中心—外围结构,在珠三角城市群呈现向心分布状态。高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城市中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一半以上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低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城市,绝大多数距离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较远,且这些城市的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相对较少。针对三大城市群技术创新效率的现状,提出了差别化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