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峨眉火成岩省位于扬子地块西部,是西南攀西地区大的成矿省,为中二叠世末地幔柱活动产物.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扬子地块西南缘最大的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对该区的成矿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将攀西地区峨眉火成岩省的各类金属成矿作用联系成一个整体,以成矿系统的观点进行科学统一的研究和归纳,对于此地区的金属矿床成因认识和今后的勘探工作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秦岭成矿带金资源丰富,发育了文峪、中川、大水、天水、早子沟、寨上等众多金矿田,被誉为中国的“金腰带”。有关秦岭金矿田控矿因素多有探讨,突出的是构造控矿,但对岩浆活动在成矿中的控制作用注意不多。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秦岭团队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秦岭成矿带地质调查综合研究”、“秦岭成矿带矿产资源潜力调查”,通过对秦岭金矿田控矿因素研究,初步认为:金矿与中生代中酸性岩关系密切,岩浆源区(金矿源层、体)活化为中酸性岩过程中释放出的金是主要的金来源,岩浆作用是主要的成矿热源,中酸性岩上部外围一定范围是矿体就位的有利空间。就此提出“矿源、热再造、赋矿空间三位一体”——秦岭成矿带金矿田控矿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西拉木伦钼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华北板决北缘造山带,钼矿床主要产于西拉木伦断裂南部的加里东增生带和北部的海西增生带内,Re—Os同位素年龄显示钼矿床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早期和中—晚期.区内岩浆活动发育,钼矿化发育于岩体内部及接触带附近,与不同期次的花岗质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中生代成岩成矿物质的深部来源与背景是促成西拉木伦钼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云浮市高仗银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仗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银、铅、锌的成矿规律,认为银、铅、锌的成矿作用与震旦系a组变质岩、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期岩浆活动有关,提出了下一步找矿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5.
冈底斯成矿带分布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北侧,目前已发现的矿床大多数位于该成矿带的东段,但从成矿条件分析,冈底斯中西段具有与东段相似的构造地质背景、相似的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特征以及相似的成矿作用类型,加之近年在中西段新发现的一些矿床(朱若斑岩铜矿、纳如松多和夏垅银铅锌矿等),已经证实成矿带具有向西延展的趋势,有望成为又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后备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6.
"南美巨型成矿带重要矿床成矿背景、成矿作用与找矿潜力研究"是"全球巨型成矿带区域构造与成矿地质背景对比研究"计划项目下的工作项目.南美巨型成矿带包括圭亚那、中巴西、圣弗朗西斯科三大地盾区和亚马逊、帕纳伊巴台、巴拿那三大盆地区,在地理上主要涉及1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乌拉圭、巴拉圭6国全境,委内瑞拉南部,哥伦比亚、玻利维亚、阿根廷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10°到南纬35°,西经35°到西经70°,面积约1000 万平方公里.该项目总体目标任务是以当代先进的成矿理论为指导,以铁、锰、铜、金、铝、镍等我国短缺矿种(床)为调查和研究目标,在南美巨型成矿带选择代表性矿床,开展成矿地质条件对比研究工作,并且对该地区关键部位存在的基础地质问题进行科技攻关,总结矿床地质特征,揭示矿床分布规律和查明成(找)矿潜力,编制系列地质矿产图件,建立相应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狼山造山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它经历了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与变形、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裂解→沉积→闭合、新元古代晚期开始的活动陆缘、海西期-中生代以来的挤压造山并伴有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的漫长构造演化与发展过程.该造山带有丰富的锌、铅、铜、铁、金等矿产资源,矿床(化)类型、矿床规模与时空分布规律都与其成矿地质背景、构造演化有密切的耦合关系,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有不同的矿床形成:在新太古代主要形成了海底火山环境热水沉积条带状铁矿、在中元古代主要形成了与被动陆缘裂解过程相关的海底喷流-沉积铅锌铜铁硫化物矿床、而在海西期-中生代以来挤压造山过程中的岩浆热液活动,既形成了中小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又对中元古代等先成的喷流-沉积矿床产生了明显的改造和叠加成矿作用.东升庙、炭窑口和霍各乞矿床的部分铜矿是造山过程中叠加成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期在大兴安岭北端漠河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的研究中发现了埃达克质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及少量花岗闪长岩,岩石富K但相对略富钠(NaO/K2O>1),富SiO2;高Sr低Y、Yb,Sr/Y>40;富集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La/Yb>20,Eu呈弱负异常或轻微正异常(δEu=0.71~1.1).与典型的俯冲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相比更为富硅和钾,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低的Mg#(31.1~34.9)及不同于Ⅰ型埃达克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属Ⅱ型埃达克质岩,推测形成于加厚的中基性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漠河早古生代埃达克岩的确认表明额尔古纳地块早古生代有过陆壳加厚过程,大陆发生过垂向的增生.同时在德尔布干成矿带中段的本区寻找与埃达克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是一个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与中朝、塔里木地台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The Trans-Asian Tectonic Mega-Belt:TATMB).按其发育历史和构造位置,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可大体分为:(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和(3)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等三个大的构造带.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以中央蒙古构造线为南界,以叶尼塞-穆亚断裂、贝加尔断裂及斯塔诺夫南缘断裂为北界,与西伯利亚地台毗邻.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位于中央蒙古构造线以南;其南界的西段为尼古拉耶夫线及南天山北缘断裂,东段以中-朝地台北缘逆冲断层与中-朝地台直接相连.这一构造带又可分为南、北两大亚带,即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亚带和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亚带.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从中国新疆境内西延经中亚地区直达乌拉尔.夹持该巨型构造带的南、北两大陆决,都发育有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和中元古代开始的沉积盖层,并在中元古代早期陆块的边缘都出现过裂解事件.然而位于这两大陆块之间的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地区却未见有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盖层直接不整合覆盖在古老的结晶地块之上,也未见有地壳裂解的直接证据.在一些地区寒武纪地层与新元古代晚期地层是连续的.古生代时,该区以发育各类成分的海底喷发火山岩系为特征,其中包括被动陆缘火山岩、岛弧火山岩和洋壳上的喷发物等.整个构造带大致表现为西伯利亚地台和中朝、塔里木地台南、北两大陆块的相向运动和相向增生过程.其发育时间大致始于新元古代,主要为古生代,止于中生代.从晚三叠世开始,该带进入西太平洋边缘活动阶段.从区域成矿作用的角度来看,该区可分出相应的构造-成矿单元:(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成矿带,包括1)阿尔泰-萨彦带和2)蒙古-鄂霍茨克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成矿带,包括1)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带和2)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带;(3)南天山构造-成矿带.主要矿种有金、铀、银、铜、钼、铅锌、钨、锡、稀有金属、铁、镍、云母、宝石、萤石、石墨、菱镁矿和沸石等.区内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古生代的岩浆作用和热液活动有关;但在蒙古-鄂霍茨克带主要发生在中生代.  相似文献   

10.
皖东的滁州、上腰铺岩体位于扬子地块东缘、毗邻郯庐断裂带东侧,与之伴生有一些铜(金或铁)矿化.它们的黑云母的40Ar-39Ar定年结果分别为127.17±0.40Ma,129.90±0.23 Ma.滁州、上腰铺侵入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与埃达克岩基本一致:如SiO2>56%,高Al2O3(14.84%~16.38%)、Sr(369×10^-6~1335×10^-6)、Sr/Y(43~185)与La/Yb(22~44),但低Y(5.51×10^-6~11.0×10^-6),Yb(0.51×10^-6~1.09×10^-6),无明显Eu异常-正的Eu异常(δEu=-0.75~1.28).另外,岩体中部分样品具有较高的MgO(2.23%~5.25%)、Mg#(53~68)和Cr(89.6×10^-6~206×10^-6)、Ni(43.0×10^-6~72.0×10^-6),类似于高镁安山岩.这两个岩体的Nd-Sr同位素特征为:(^87 Sr/^86 Sr)I=0.7060~0.7067,εNd(t)=-11.53~-14.07,说明其由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可能性较小.我们认为,滁州、上腰铺埃达克质侵入岩可能由拆沉下地壳熔融形成,熔融产生的岩浆在穿过上覆地幔的过程中,与地幔橄榄岩发生强烈相互作用,一方面,由于地幔橄榄岩的混染而使得埃达克质岩浆的MgO、Cr和Ni含量显著增高;另一方面,岩浆中的Fe2O3可能加入到地幔中,导致地幔的氧逸度(fo2),)增高,地幔中金属硫化物被氧化,地幔中亲铜元素则以硫酸盐的形式进入熔体中.富含Cu、Au等成矿物质的熔体在快速上升到地壳浅处时,可能由于温度、压力或氧逸度(fo2)的降低,释放出Cu、Au等成矿物质,导致矿化.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以北双井子花岗岩侵入古生代晚期增生-碰撞杂岩,遭受了中生代强烈韧性构造变形的改造,在岩石学方面以含有白云母为特征,在岩石化学方面表现为富SiO2、Al2O3和碱质,Na2O/K2O比值小于1,A/CNK比值为1.02~1.08,A/NK比值为1.20~1.35,轻稀土元素富集,Eu异常不明显,微量元素中Ti和Sc亏损、特别是Nb和Ta亏损、Th相对富集,^143Nd/^144Nd同位素比值介于0.512229~0.512286,143Nd/144Nd初始比值为0.512068~0.512199,其εNd(t)均为负值,介于-2.71~-5.28,Nd模式年龄介于1000~1300Ma;^87Sr/^86Sr同位素比值介于0.713516~0.722096,^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5756~0.709187.这些特征揭示出该岩体是壳源的,可能主要来源于古生代增生-碰撞杂岩和相对古老的大陆边缘的重熔.从该岩体采集的两个样品选出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29.2±4.1Ma和237.5±2.7Ma,表明该岩体是在三叠纪中期侵位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推测西伯利亚与中朝古板块之间沿西拉木伦缝合带的碰撞始于二叠纪中期(约270Ma),于三叠纪中期结束;从三叠纪岩浆岩的露头推测,这一碰撞事件形成了从北山向东通过内蒙古南部到吉林中部的近东西走向的巨型山脉;区域上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形成于该山脉演化晚期的伸展构造背景,标志着该区地壳演化新阶段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