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陆道培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血液病学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起主要从事血液病临床和实验研究。他在异基因造血移植及中药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方面作出了贡献。1984年以来相继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1995年当选国际骨髓移植登记组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担任着国内8种医学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以及《骨髓移植》(BMT)和《血液病治疗》等两种国际期刊的编委。  相似文献   

2.
随着1895年X射线的发现,1896年辐射能的发现及1898年镭的发现,产生了一大批有关怎样定义X射线和镭单位的提议。这些提议都基于各种辐射影响,包括使胶片的感光程度、化学效应,荧光效应和对皮肤的红斑效应。还有一些是基于离子的电离效应,并在1937年由此确定为最终的结果,成为以后辐射剂量学单位的基础,它在X射线和Y射线中没有不同。在国际放射协会(ICR)成立国际辐射单位及测量委员会(ICRU)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期间,还有一些针对此类问题的组织也相继成立。这些组织都对辐射防护关于量和单位的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报告。本文简要概括了这个问题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历史进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质子和重离子的深度剂量分布非常适合于治疗肿瘤,重离子束成为21世纪放疗领域中最为先进和有效的方法。重离子束治疗肿瘤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国家政府和相关领域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自20世纪90年代起基于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提供的中能重离子束,在国家“九五”攀登计划(B)项目“重离子治癌技术的研究”的支持下,进行了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学实验以及治疗肿瘤技术的基础研究,完成了从分子、细胞和动物整体层面对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并证实了其机理。同时,通过动物辐照实验,获得了不同组织器官对重离子束辐照的耐受剂量和荷瘤动物肿瘤控制所需治疗剂量等数据,为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近代物理所利用同步加速器HIRFL-CSR的全身肿瘤治疗终端于2009年3月到2013年7月共进行了110例深层肿瘤患者的治疗,其中大部分为常规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复发和/或无效的病例,取得了明显效果;确定了一些新的重离子束治疗适应症,并确定了10~12次短疗程法;制定和优化了人体深部肿瘤治疗计划,建立了剂量分布精细测量系统。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2011年6月9日至15日,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七期情报研究方法培训班,来自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等单位的15位老师为培训班授课。学会史秉能秘书长和袁有雄副秘书长主持了培训班,学会办公室承办了具体的组织工作。来自有关单位的科技情报研究人员共130多人参加了培训。本期情报研究方法培训班主要讲授信息基础建设、信息分析与鉴别、预测研究、信息检索技巧与方法、知识管理与挖掘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学会》2014,(7):F0004-F0004
<正>由中国科协主办、福建省科协承办、山东省科协等两岸30家单位共同协办的"第六届海峡论坛·2014年海峡科技专家论坛"6月15日在厦门举行,来自海峡两岸300多位科技专家和嘉宾出席开幕式。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福建省政府副省长洪捷序和台湾大同大学校长何明果出席并致辞,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科协主席、中科院院士郑兰荪主持开幕式。在论坛主会场开幕式上,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与台湾放射肿瘤学会、厦门工业设计学会与台湾环境资源研究中心等10个两岸科技、经济合作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建立是在1953年开始酝酿的,当时提出学部委员的条件是:学术成就,对科学的推动作用和忠于人民事业。1953年在推荐的527位候选人中,选出了233人,其中技术科学部40人。第二次增选是1957年,在21名中有3人是技术科学部的委员。第三次增选是1980年,在1000名候选人中选出了283人,其中技术科学部委员64名。第四次增选就是去年,在当选的210名中,有68人是技术科学部的学部委员,占32.4% (不幸的是建筑学家戴念慈在选完后即逝世)。当前技术科学部共有学部委员135人(其中女委员5人)。原有学部委员的平均年龄为74.7岁,增补后平均年龄为68.1岁,比原来降低了6.6岁,仍然偏高。这些委员来自70多个单位与工厂企业。如果按信息,材料与矿冶工程,机、电、宇航、能源与工程热物理,土木、水利、建筑与力学四类学科划分,委员的分布如表1。  相似文献   

7.
《科协论坛》2013,(10):F0003-F0003
中国力学学会是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著名科学家倡导于1957年成立的全国学会,现有团体会员单位40余个,个人会员2万余人。通过设立23个专业委员会、6个工作委员会和2个工作组,协调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年均举办活动50余次,参与人数近万人,主办核心学术期刊18种(其中有6个被EI检索,4个被SCI检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审稿人对于其所评审稿件的他审和终审意见的反馈需求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2015年6月,以EMAIL的形式向《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全体审稿人发放关于“审稿人评审意见互相反馈需求”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中提到的需要反馈的评审意见包括另外一位审稿人的意见(他审意见)和编委会(或主编)的终审意见。【结果】 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54份,有50位(93%)审稿人明确表示希望获得评审意见反馈,其中37位审稿人认为我刊非常有必要进行评审意见反馈,32位审稿人希望在稿件远程管理系统中自动显示。45位审稿人(83%,45/54)认为希望获得评审意见反馈的原因是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审稿水平。【结论】 绝大多数审稿人希望获得评审意见反馈。向审稿人反馈评审意见,有助于加强编辑部与审稿人的沟通,进而提高审稿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使之形成内在动力,最终提高审稿质量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李家林同志因病于2009年11月8日下午3时永远离开了我们,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全体同仁深感悲痛和惋惜。 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的领头人,李家林同志的逝世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工作的重大损失。家林同志的离去更使我们痛失了一位好领导、好伙伴、好兄长、好朋友。 家林同志自1993年起就开始参与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由于家林同志非常热爱学会工作,在工作中体现出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创新能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因而受到学会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和好评,1993年家林同志荣获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从2000年起,家林同志被学会委以重任,担任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并连任至今。 家林同志担任青委会主任10年来,在学会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团结带领青委会成员先后策划组织承办了9届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及优秀论文的评审、9期全国科技期刊编辑手段现代化研修班、2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的评审、2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以及部分专题交流会等学术交流、评审与培训工作,同时经常组织在京及周边地区部分青委会委员进行交流与工作研讨。特别是每年一届的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由于主题紧密结合热点方向,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因而得到了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广泛响应,使得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成为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界的盛会,更成为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了解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动态和国家有关政策、探讨科技期刊发展思路、交流办刊经验,广交朋友、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良好平台。通过以“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为代表的各项学术交流与培训活动,以及青年工作委员会这一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平台,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编辑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中国科技期刊事业的中坚力量。家林同志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科技期刊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对于青委会的工作,家林同志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在工作中表现出了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表现出了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2007年和2009年两次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家林都因病而无法到会,但为了每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在筹备期间家林同志身患疾病仍坚持工作,在住院期间,还多次召集筹备组的同志们在医院讨论工作。家林的行动深深感染着每一位青委会的成员,激励着大家尽最大努力做好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 家林同志为人热情、善良、包容、正直,谦虚谨慎、乐于助人,善于吸纳各种不同意见,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青委会成为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具有战斗力的集体,青委会的工作也多次受到学会领导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家林走了,家林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家林留给我们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家林精神”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与家林惜别,心中充满着对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的敬意以及我们一起度过的难忘岁月的回忆。 我们怀念家林,更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和发扬家林精神,团结带领全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把我国的科技期刊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家林。 家林,我们的好领导、好伙伴、好兄长、好朋友,安息吧。 家林,您未竟的事业我们会全力以赴去完成,放心吧。 家林,我们永远怀念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6~7日,“百年画卷 共绘未来——中华医学会第五次杂志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已确定的情况下,探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未来的发展大计。新闻出版总署李东东副署长、卫生部尹力副部长、中宣部出版局张小影局长、中国科协书记处冯长根书记、中华医学会吴明江副会长兼秘书长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在大会上致辞。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主持了开幕式,白书忠副会长作了大会总结。 李东东副署长谈到,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发展始终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注和支持,作为我国科技期刊集团化和集约经营发展的典范多次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肯定。新闻出版总署将实施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发展计划,鼓励有实力的出版单位整合行业内或相关领域内媒介资源,打造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综合性期刊集团;鼓励有实力的期刊跨地域兼并重组相关行业期刊,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形成在本行业、本领域有较强影响力、富有经营活力的期刊群。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已构筑了集团化和企业化的基本框架,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把握科技期刊出版规律,推进医学类科技期刊出版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尹力副部长指出,中华医学会作为“百年老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影响,为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重大医药卫生问题上,为政府特别是卫生部分忧解难,出谋划策,为推动我国学术交流和医学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其主办的系列医学期刊,被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高度赞誉和认可,被誉为“中华牌”,并把在“中华牌”杂志上发表论文视为学术荣誉和学术水平的象征。希望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作为医药卫生期刊的龙头队伍,更要发挥好专业优势和已形成的出版优势,突出品牌特色,谋求和拓展跨媒体经营的思路,为我国卫生事业的繁荣、为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小影局长表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目前是我国医药卫生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权威性最强的期刊群。在百余年的办刊实践中,中华医学会充分发挥了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认真贯彻出版方针。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希望中华医学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更大的发展。 冯长根书记指出,在国际上曾有一个高质量的期刊带活一个学会,也有一个强势学会带出几本高质量的期刊,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一个强的学会和一批强势的期刊,中国科技界应为有中华医学会这个群体而骄傲和自豪。冯书记并提出二个希望,一是希望中华医学会无论如何要办出一个像《柳叶刀》那样的杂志;二是希望中华医学会118种期刊的编辑人员不仅是学会的人员,更是改革的主体,要迅速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需要。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作了大会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在国家期刊主管部门领导的精心呵护和大力支持下,在中华医学会的正确领导下,全面推进期刊的品牌化、国际化、数字化及集团化建设,秉持“传承、创新、发展”的宗旨,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自《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前身《博医会报》1887年创刊以来,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量由第四次杂志工作会议时的69种,增加到目前的118种,形成了“中华”、“中国”、“国际”三大医学系列期刊,涵盖了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各个专业,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和作者学术交流的需要,被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誉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三大期刊集群之一”。在历届“国家期刊奖”、“精品期刊”、“双效期刊”和“百种中国杰出期刊”等评选中,系列杂志中有多种期刊屡获殊荣。工作报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还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当前和今后五年内,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医学会五年发展规划和精品期刊战略,尽快融入世界科技学术交流体系,并积极投身文化体制改革,向期刊集团化发展目标迈进。 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主办,阿斯利康公司协办。根据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期刊审读的总评分结果,大会评选出“阿斯利康杯”优秀期刊47种、优秀总编和优秀编辑部主任各7名,并首次颁发突出贡献总编奖8名,对所有获奖者进行了表彰。 集思广益、共谋未来。6日下午,与会代表分为总编、承办单位领导、“中华”系列编辑部主任、“中国”“国际”系列编辑部主任4组进行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管理和发展规划,共谋系列杂志的未来发展宏图。 7日上午,大会特邀中国期刊协会名誉会长张伯海、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杨文志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金碧辉作了专题报告,题目分别为:“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回溯与展望”、“中国科技社团期刊发展的机遇与策略”、“中国科学与中国期刊”。三位专家的报告内容广泛,丰富多采,具有指导意义,一方面以翔实的资料,系统分析了我国期刊的发展形势;另一方面针对中华医学会期刊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和发展建议。 本次会议还制定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发展规划,讨论并修订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规章制度》,制订了“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来自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卫生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118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总编辑、编辑部主任和各杂志承办单位的负责人约400人参加了这一盛会。在本次会议隆重召开之际,中国邮政特制作并发行了会议的邮折,以志纪念。 我们坚信,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将在各级期刊主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以中华医学会为坚强后盾,与时俱进,不负传承百年经典的使命,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贡献力量,在未来描绘新的壮丽画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国际肿瘤学期刊的分布特点和发展规律,为我国肿瘤学期刊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方法】 以2013年度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影响因子前50位肿瘤学期刊为研究对象,收集每种期刊的基本资料和2004-2013年度的SCI期刊引证报告数据,动态分析近10年来国际高端肿瘤学期刊群体的变化,对重点期刊的变化内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 近10年之中,有13种期刊退出、13种期刊进入SCI影响因子前50。多数期刊的影响因子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Lancet Oncology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的影响因子增长显著,有2种期刊2013年的影响因子比2004年降低了1以上。2013年度SCI被引频次位居前2位者分别是Cancer Research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均为极具影响的优秀肿瘤学期刊。【结论】 面对国际优秀学术期刊的挑战,我国应大力推进英文版学术期刊的发展,走集团化办刊的发展道路,期刊应充分利用好学会资源,并在办刊过程中重视高被引文章的刊发。  相似文献   

12.
世界医学编辑学会第二次比莱戈会议召开 钱寿初    2001年1月23日至26日世界医学编辑学会(World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ditors, WAME)领导成员在意大利比莱戈(Bellagio)的比莱戈洛克弗勒研究和会议中心召开“未来日程”(Agenda for the Future)会议。来自五大洲12个国家的20名编辑参加了会议。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钱寿初编审参加了此会。会议回顾了过去几年学会活动情况,为以后WAME的发展,为全球生物医学期刊编辑的规范、编辑的教育和服务制订规划。   与会者认为,医务人员治疗病人的依据是医学期刊所发表的东西。全世界现在约有20 000种定期出版的医学刊物,其质量参差不齐,也没有公认的国际标准。大多数医学编辑在孤立状态中工作,他们一般没有接受正规的专门训练,得不到有用的支持系统的帮助,缺少改进编辑工作的信息。   世界医学编辑学会1995年成立于意大利洛克弗勒基金会比莱戈研究和会议中心。其目的是完善全世界医学期刊编辑标准,特别是为了帮助那些由于信息资源缺乏、水平比较低的刊物。WAME主要利用网络这一技术优势解答编辑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它不同于长途旅行出席的会议或其他信息活动形式。WAME现有会员500名,代表了60多个国家的刊物,形成了一个电子社会群体,共同探讨全世界医学期刊编辑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越来越多医学编辑的参与以及学会活动的迅速发展,说明编辑不花钱就可以加入WAME,并进入其网址(www.wame.org),参加电子讨论小组活动。这是全球医学编辑颇感方便的信息交流方式,是新世纪医学编辑的一种共同需要。   过去5年中,WAME通过网络对医学编辑的要求已作调查,其网址上编制了编辑学书籍、文章的目录,发表了编辑独立的指导文件(已被世界医学会引用),建立了探讨编辑道德的论坛。WAME还推动了全球区域性编辑研讨会的召开,在我国也曾举办过各种类型的编辑研讨会、学习班。   这次3天会议,与会者紧张、集中、详细讨论了医学编辑中出现的新问题,并起草了相关文件和报告(报告及相关文件中文本将在WAME网址及国内有关刊物刊出)。   文件包括:   . 医学编辑职业道德和编辑职责的原则声明(文件在通过电子函件征询WAME成员意见后将公布在网址上)。   . 评介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实施中的障碍;用普查和集中群体所得的数据来统计。建立道德指导和援助机制,由学会道德委员会策划、负责。   . 针对新编辑的远距离联网学习计划,编写完整、实用的网上教育教材,公布案例,解答具体问题。出版教材。   . 教育扩展计划及其评介方法。加强现有网址栏目资源及会员服务器。   . 支持区域活动,加强地区编辑能力。形式包括:研讨会、学习班发展奖学金计划等。WAME过去和今后的活动主要靠WAME网址,这方面仍需加强。上述计划要求网址得到更大的发展。本次会议也已作出了相应具体计划,而且有执行时间表。   WAME成立,目的是要成为编辑不化钱的组织。所以其发展主要靠志愿活动和一些刊物(国际性医学刊物)的支持,还有洛克弗勒基金会、罗德基金会、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帮助。但是上述发展计划需要特殊的资金支持,使WAME与全世界的医学编辑靠得更近,帮助他们完善医学编辑出版的标准,进而提高医学研究和医疗卫生保健质量。与会者一致建议由学会财政委员会负责筹集可以维持学会活动的稳定资金。 作者单位:钱寿初(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100710)  收稿日期:2001年2月15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截至2008年底,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和现代远程教育等)在学总规模已达到2700万人。居世界第一。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规模分别达到1080万人和120万人。截至2009年2月,我国共有普通高校1928所.在校生人数达到1800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居世界第一。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以上,跨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方面,总体上亦是成绩斐然。目前,全国开设有理工科专业的普通高校有1700多所.占普通高校数的90%以上.理工科专业在校生800多万人.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5%以上。此外,根据2008年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当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4246万人,研发人员总量超过150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应该说,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已居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百度竞价排名对我国中文核心医学期刊的影响,为学术期刊如何应对虚假期刊网站的危害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为依据,选择250种中文核心医学期刊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搜索”调查目前中文核心医学期刊在百度检索结果中的排名位置及虚假网站情况。【结果】 中文核心医学期刊的认证官网排在百度检索结果首页第1位的只有80种,仅占250种期刊的32%;排名第2位及以后的期刊170种,占250种期刊的68%,其中在检索首页无正规认证官网的期刊17种,占6.8%。存在迷惑性极强的虚假“官方网站”的有173种期刊,共占250种期刊的69%。【结论】 我国中文核心医学期刊在百度竞价排名规则中深受其害,政府、期刊学会、期刊自身及作者均需做出努力,从成立期刊联盟、加强辨别虚假网站知识宣传及增强维权意识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追忆家林     
家林,您走了,留给我无尽的思念…… 11月8日上午,医院下达了您病危的通知书,我默默地伫立在您的病床前,看着医生对您进行抢救……,我感到压抑……透不过气来,我到外面一个人静静地坐了近一个小时,透过模糊的泪眼,我仿佛看到了您为学会的建设、期刊的发展而忙碌的身影…… 就在十几天前,您风尘仆仆来到学会办公室,送来了您亲自审定的第9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稿及相关资料,我当时说:“家林,你的脸色没有前一段时间好,要注意休息!” 您憨笑一下说:“没事”。您是个能吃苦而不诉苦的人。 今年6月份,青年工作委员会要在湖南张家界召开第九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前夕您突发病情,在上手术台的前一天晚上,您给我打了四次电话。在电话中您谈了对这次学术研讨会的设想和建议,经过和青委会的几位副主任商讨后,把他们的意见反馈给我,征求我的意见。我记得您打第四次电话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十分,我急了,大声对您说:“家林,你明天就要上手术台了,今晚必须保证睡眠,马上去睡觉吧!”您在电话那边不紧不慢地说:“我没事,您放心,我马上就去睡”。您对工作就是这么投入,全然没想到自己是个病人。这次研讨会在您和青委会各位副主任的精心组织、策划下,顺利召开,圆满结束,收到了预期效果。 2007年12月10日,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青年科学家论坛在科学出版社召开。那天北京迎来了当年的第一场雪,我因路上塞车,在开会前的十分钟才赶到会场,您站在门口迎我,见到我高兴地对我说:“秘书长,今天虽然天不作美,但我们的人来得很多,不少外地的代表也来了,该到的都到了”。透过您灿烂的笑容,我感到了青年工作委员会在您和各位副主任的率领下,充满着朝气、锐气和凝聚力。那次论坛在科学出版社彭斌、肖宏两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召开,达到预期效果,得到方方面面的好评。 从2001年至2009年,在您和青委会各位副主任组织、策划和率领下,连续举办了9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举办了9期青年编辑培训班,举办了两届青年科学家论坛。为鼓励青年编辑爱岗敬业、早日成才,为科技期刊事业多作贡献,在“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奖”的基础上,您创意设立了“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骏马奖”。这些活动,既为青年编辑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又为青年编辑提高政治思想和编辑业务水平提供了机会。家林,您作为学会副秘书长及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您为学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您率领的青委会在学会工作中做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青年工作委员会是一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团结协作的光荣集体,您功不可没。从您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的希望!家林,您为学会作出了贡献!您是好样的! 11月8日下午,我刚从您的病房回家不久,就传来您离世的噩耗,我在家失声痛哭,我百岁的老父亲动情地说:“这么年轻,太可惜了,如果可能,我愿用我的生命与他交换”。老父亲清楚地记得,今年国庆节前一天,您到我们家来看望,您和我父亲谈养身之道,谈百岁秘诀,您是那么热爱生命,那样热爱生活。我父亲全然不知您是个身患癌症的病人。您和我谈及学会的发展,您是那么有创意。您真诚地告诉我,青委会各位副主任和一些青委委员的优点、他们在工作单位中的优势,并谈到他们对学会所作的贡献,您的胸怀是那样宽广,您的人格是那样高尚……看到你们为学会热忱工作,努力奉献,我对学会的发展又一次充满了信心! 家林,您走后,天空降落好大一场雪,飘飘洒洒一整夜,这是天公为您的离去而动容。 家林,传来您离世的噩耗,您的朋友们流下了惋惜、追思的泪水。我接到几十个电话和短信,大家要为您送行。 中宣部出版局刘建生局长感言: 披肝沥胆好男儿, 漫天飞雪送家林。 您的挚友赵大良为您赋诗悼念: 结缘青委会, 再叙已秋微。 常忆初相识, 音容尚可追。 家林无奈去, 秋雁戴霞归。 富贵三餐饭, 死生一轮回。 家林,11月8日傍晚,我和您的亲属们送您到太平间,在那里的工作人员为您擦洗面孔时,我看到您是那么安详,这给了我一丝丝的安慰。 家林,您走了,您以实际行动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您留下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家林精神”将激励大家不断奋进! 家林,您英年早逝,是我们学会的一大损失!是期刊界的一大损失! 今天,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与您惜别,心中充满着对您无限的眷恋、无限的哀思! 家林,我们永远怀念您! 家林,您安息吧!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0月16日,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2005年度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前任副院长兼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主任叶笃正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叶笃正先生从事地球科学研究七十余载,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研究成果丰硕。他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创立了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以及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开拓了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适应气候变化理论框架等一系列科学思想;不愧为我国大气科学界的一代宗师,是国际大气科学界和全球气候变化领域屈指可数的杰出科学家。他为我国一些重要学科和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他赢得了诸多荣誉,获奖无数,特别是2005年获得了由国家领导人亲自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于2006年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叶笃正先生不仅为大气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科学期刊出版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很有作为的领导者。在其七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国内外先后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而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主任一职是他在1982年至1988年担任的。在这一任期里,叶先生始终把这一任职视为其重要职务之一。在这一期间,中国科学院期刊正面临着发展机遇与严重挑战并存时期,一些重要学术期刊何去何从,是放弃领导还是加强领导,如何稳定期刊编辑出版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如何发展院学术期刊事业等问题摆在他的面前。经过深思熟虑,在这一关键时刻,叶先生果断地采取了几项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当时,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的各种学会有四十多个,以学会名义办的学术期刊约有五十多种。那时无论在院外还是院内,领导层还是普通群众,对此类期刊如何管理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不少人主张中国科学院不必去管理这些期刊。考虑到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媒介,反映着一个国家或机构的科技实力,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既是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记录和传播载体,又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考虑到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的各类学会期刊与院相关科学研究息息相关,院有必要而且有义务管理好这些期刊,为此,叶笃正先生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力排众议,决定对这些期刊不仅不放弃领导,而且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其纳入院的发展计划,由院和相关研究所给予更有力的支持。由于这些期刊自身的努力,同时又得到院和相关研究所的领导支持,均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我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的中坚力量和佼佼者。 为切实提高编辑出版人员素质,充分激发它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稳定和吸引优秀编辑出版人才,叶先生敏锐地意识到,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编辑出版专业职称系列。但当时我国编辑出版界,包括中国科学院编辑出版单位和人员,普遍认为编辑社会地位低,建立编辑职称系列不利于提高其社会地位,不如套用工程师职称系列。事实上,当时在我国一些对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出版管理部门就已实行了工程师职称系列。在这种不利的社会环境下,叶先生拿出了像科研攻关那样的执着精神,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创建编辑职称系列,并得到了当时的管理部门国务院科技干部局的支持和批准。随后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率先采用所创建的编辑职称系列开展评聘工作,收到了极佳效果。中国科学院开创的这些工作已成为全国无可争辩的典范,后来编辑职称系列也得到了国家出版管理部门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执行。可以说,编辑职称系列的建立无疑为我国编辑出版人员争得了荣誉和应有的地位。为了迅速推行编辑职称系列,叶先生还亲自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首批编审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并批准聘任名单,这为今后的任职资格评审打下了坚实基础。叶先生在百忙中还十分关心期刊编辑人员的职称评聘情况,当了解到一些研究所因缺少相应聘任指标一时无力解决优秀编辑人员的职务晋升问题时,他必出面疏通解决。叶先生的支持和关怀,极大地调动了中国科学院编辑人员的办刊积极性,鼓舞他们不断提升期刊质量的斗志。 1985年9月24日,叶笃正先生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该会便于1986年中国科学院第三次期刊工作会议期间宣布正式成立。“我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院期刊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对该会成立的充分肯定。在叶先生和院各届领导的支持下,研究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成立至今的27年期间,研究会在团结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在创建和开展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进行科技期刊编辑学术与编辑出版经验交流,促进科技期刊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推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现代化和期刊出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进一步深化科技期刊改革,反映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等方面,做了大量功不可没的工作。该会所办的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被列为“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名列“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还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奖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显然,研究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叶先生潜心打造的基础和支持分不开的。 在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经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者的共同奋斗,院科技期刊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期刊数量已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40种发展到目前的320多种。学术类期刊基本覆盖了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的主要领域,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自知识创新工程开展以来,涌现出一批学术水平高、学科代表性强、具有国际一流期刊发展前景的学术期刊。这些骄人成就是和叶笃正先生在职期间所作出的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决策,以及对期刊事业的高度重视、无比关怀和支持分不开的。可以说,叶笃正先生是已获得初步繁荣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出版事业的奠基者和领路人。 叶笃正先生对群众十分诚恳热情,虚怀若谷,每个见过他的人都深受感动。他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是做人治学的楷模,诲人不倦的典范,一个真正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大科学家。他“用生命谱写了精彩的人生”,他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他的逝世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也是科学期刊出版界的一大损失,我们深切怀念、沉痛悼念叶笃正先生,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资源基础理论出发,利用2015—2017年的中国33个大中城市85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调查数据,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在孵企业的资源对孵化绩效的影响。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确定了反映城市、孵化器、在孵企业资源以及孵化绩效(因变量)的主要指标,并通过检验自变量对孵化绩效的有效解释能力等手段,构建了一般的判别方程,最后对比高中低三种类型结果的判别方程模型,得出城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在孵企业的资源对孵化绩效影响的最终强度对比。研究发现:城市、孵化器、在孵企业的资源都对科技企业孵化绩效有正向影响,其中在孵企业的影响最强,孵化器次之,城市对孵化绩效的影响最弱。研究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较大的存在价值,科技在孵企业和孵化器两个主体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科技在孵企业发展。城市创新资源对孵化绩效的影响最弱,表明城市宏观因素对于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的影响并不如人们直觉想象的那么强。考虑到本文使用的数据集特点,也表明目前在我国的中大型城市之间创新环境对孵化绩效作用的差距已经出现收敛态势。另外,从具体变量来看,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不论是在孵企业资源,还是在孵化器资源中,人力资源方面的变量都是解释能力最强的指标。孵化器服务人员包括创业导师的数量和质量,在孵企业技术人员的储备都是非常有力的孵化绩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来信选登     
来信选登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是我们编辑部多年来一直订阅的两份期刊之一,是我们编辑部成员每期必读的期刊,我本人既是《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读者,也在这本期刊上发表过文章,我认为该刊对我从事编辑工作、拓展编辑业务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她为我提供了编辑业务知识,是她提供了我发表有关编辑出版方面观点的场所,是她使我得到了国内外编辑出版业的活动信息,也是她使我的工作得到社会和单位的承认,总之,这份刊物对我们作编辑工作的既有益又重要。   建议:①希望贵刊继续发扬文章发表周期短、只重文章水平和创新点而不论作者资历、多刊登编辑业务的理论和实践探讨而少刊出与编辑相关的宏观文章的优点(以上三点是我认为贵刊区别于《编辑学报》的最明显的优点),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我们编辑工作者永远信赖和需要的朋友。②多刊出一些与编辑相关的会议、书籍、人物等动态信息。 《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 常春 2000-09-28 100081 北京海淀区白石桥路30号   编辑老师:   我是贵刊最忠实的读者,每期必读。我体会到贵刊的创新性、综合性、实用性最为明显。作者介绍了大量的办刊实践经验,对我的实际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使我在编辑这个行当里很快成长并成熟起来。希望贵刊进一步增加版面,以进一步扩大信息量,更好地树立贵刊在同行中的权威。如经费上有困难,可考虑提高版面费,做到经费由作者来承担,我想这应是可行的。祝贵刊越办越兴旺发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辑部 黄劲松 2000-09-24 410083 湖南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内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去年我首次向贵刊投寄一篇文章,不久就收到了您们的复函,对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使文章质量明显提高,最终在贵刊上发表。我不仅有幸成为贵刊的作者之一,同时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近年来,通过阅读贵刊,启迪了我们的办刊思路,改进了我刊的不足之处,提高了我的编辑业务素质,贵刊不愧为广大科技期刊编辑的良师益友。 《中国果树》编辑部 翁维义 2000-09-24 125100 辽宁省兴城市温泉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尊敬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先生们:   你们好!感谢你们为拙文的发表而付出的艰辛劳动。   因稿件关系与贵编辑部联系过几次,深深地为你们认真而严谨的工作态度而感动,也使我这个“后辈”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许多为编辑者之道。谢谢!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张冰 2000-11-03 510275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收到贵刊对拙文的评审和修改意见,深感不仅贵刊是广大科技期刊编辑学习和成长的良师益友,而且贵刊的编辑同仁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编辑工作做得非常认真、细致,不仅提出了中肯详实的修改意见,而且还在文中做了详细的批示。在此,请让我对贵刊全体同志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诚挚的谢意!   祝贵刊越办越好。 《渝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杨祖彬 2001-03-22 630033 重庆市沙坪坝区先锋街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贵刊创办以来已近11年。   11年来的实践证明:贵刊是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我是一位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从贵刊创办的第一天起,就作为贵刊的热心读者自费订阅贵刊至今11年从未间断过,并且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贵刊所设的每一个栏目和所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非常切合实际,是编辑工作者最关心、最需要、最实际的内容。即使“动态与简讯”也不例外。1999年,我正是从贵刊的一条信息中获得了参加南京国际会议的机会。   11年来,我从贵刊懂得了“办刊之道”,如何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如何进行“管理与改革”,如何开展“新技术应用”与实现“现代化”,如何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等等,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示。不仅如此,贵刊编辑部的各位老师在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始终以满腔热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每一篇来稿,这也成为编辑界的楷模。正因为贵刊有一支强有力的编辑队伍,使贵刊成为中国的核心期刊,成为编辑界的权威刊物。衷心祝愿《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越办越好。 《生命科学研究》编辑部 陈冠初 2001-01-28 410081 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内   编辑同志:   我的拙作得以在贵刊发表,完全归功于您严谨的审稿态度。在来稿多得数不胜数的情况下,您却能给每位作者提出详尽的修改意见,而且不厌其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极少有的。您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也值得同行学习。   说到版面费,贵刊的标准是最低的;收取版面费后,还给作者稿酬,实际还不够邮资费。很多期刊按篇收取版面费,一般在200~300元之间,但不付稿酬。贵刊是著名的核心期刊,应提高收费标准,可象《情报学报》那样,不付稿酬是一个标准,付稿酬又是一个标准。。后者主要是针对一些作者单位可以报销版面费而定的。   我的拙作发表后,请不要寄稿费。我还打算把发表在贵刊上的论文所得奖金(我校规定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每篇可得奖金200元)捐赠给贵刊,也支持贵刊的发展。   祝贵刊越办越好! 湛江海洋大学图书馆 蒋鸿标 2000-12-08 524088 广东湛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贵刊刊载的论文量大面广,内容极为丰富,观点新颖,实用性强,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和权威性,编辑质量和印刷质量也较高,在我们广大科技期刊编辑中享有较高声誉。   多年来,贵刊就一直是我学习、借鉴、保存的主要精品期刊,因此平时注意经常性地反复研读 ,不断吸取其中蕴涵着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探索,较好地了解了我国科技期刊现状、面临的问题和一些发展思路,有效地提高了对科技期刊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的改革问题,期刊质量和经营管理的科学保证及相互关系问题,以及科技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最优化问题等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并通过实践摸索,有效地提高了我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效益在同步提升。如:①1999年我刊《湖南交通科技》荣获“湖南省一级期刊”,同时两个效益也在同步上升;②个人撰写了多篇编辑专业论文,其中一篇获省科技期刊学会一等奖,并收入省新闻出版局编辑出版公开发行的《走向新世纪》一书,其中有2篇已在贵刊发表等,对我今年申报副编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③在全面履行期刊室主任职责中胸有成竹,得心应手。这其中都凝聚了贵刊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悉心指导。   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已成为我们广大科技期刊编辑不断加强学习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成为不断提高编辑综合素质的“人才培训基地”,成为不断促进科技期刊工作发展的“助推器”。在此,我对贵刊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贵刊越办越好! 《湖南交通科技》编辑部 陈菁 2000-10-07 410015 长沙市芙蓉南路147号   编辑老师:   获悉贵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确认为“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这是贵刊的喜事,也是我们广大读者、作者的喜事。预祝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暨南大学学报》编辑部 李弘 2000-12-07 510632 广州石牌暨南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