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白山植被蒸腾量空间变化特征的模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该研究运用以建立的EPPML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对长白山各类植被年蒸腾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模拟值平均为0.638m/a,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年蒸腾量在空间上随海拔升高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其中阔叶红松林最高(0.885m/a),高山流砾滩草类最低(0.0994m/a)。此外,还对影响该格局的植被因子(叶面积指数LAI)和环境因子(气象因子和土壤含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蒸腾量与LAI高度正相关(R=0.77),但两者并不呈简单的正比关系,当LAI大于2m2/m2时,大多数植物的蒸腾量达到饱和;蒸腾量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最大,其它依次为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风度和总辐射。  相似文献   

2.
戴云山黄山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格局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物种共存与植被维持机制。基于戴云山1hm2样地调查数据,采用O-ring统计分析黄山松不同生长阶段与不同林层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结果表明:戴云山黄山松幼苗和幼树储备丰富,中树次之,大树较少,种群径级结构大致呈倒J型,种群年龄属于增长型。戴云山黄山松聚集格局主要发生在0~26m尺度上,26m尺度主要为随机或均匀分布。黄山松聚集程度随着龄级(幼苗→幼树→中树→大树)和树高(林冠层T→亚林层S→灌木层U)的增大而降低。黄山松的幼苗与幼树、幼苗与中树以正相关为主;而其幼苗与大树、幼树与中树、幼树与大树、中树与大树均以不相关为主。黄山松T层与S层关联性不明显,T层与U层、S层与U层在小尺度上呈明显负相关。生境异质性、密度制约和种间隔离某种程度上解释黄山松种群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成、植被分布和生物量格局,通过对森林土壤养分的分布规律及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了解森林中植被与土壤动态的关系,对分析土壤养分与植物空间分布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进一步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亦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容重是土壤最基本的物理性状之一,是衡量土壤退化的核心指标,研究其空间变化对防治土壤侵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伊犁河谷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统计学、GIS空间技术和地统计学的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了表层土壤(0~20cm)容重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容重频率分布为正态分布,K-S单样本检验表明,其峰度为0.14,偏度为0.15,变化范围为(1.01~1.50)g/cm3,平均值为1.25g/cm3,变异系数为7.6%,属于弱变异性;表层土壤容重的块金值为0.0056,基台值为0.0083,块金效应为32.5%,为中等相关性;空间尺度上,表层土壤容重由南向北和由西向东逐渐减小;普通克里金(Ordinary Kriging)插值表明,表层土壤容重南北走向呈条带状,东西走向呈斑块状分布格局;气候、母质等自然因素是表层土壤容重变化的内在因素,土地利用加速土壤容重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根据土壤含水量和粒度测定,对青海湖北侧沙柳河镇附近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北侧土壤含水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0.6m深度以下土壤含水量严重不足;该区土壤水库蓄水性非常特殊,上部蓄水量多,下部蓄水量少。该区土壤厚度小,土壤水库容量小,蓄水能力小,干旱年易于发生草原退化。沙柳河镇土壤水集中分布在土壤的上部,初步认为这是该区土层冻结期较长和低温导致蒸发作用较弱决定的,这对该区根系较浅的草原植被的生长发育是非常有利的。在近年降水增多条件下,该区土壤水分能够满足草原植被的生长。该区不适于发展乔灌木植被,适合发展根系短、耗水较少的草原植被。  相似文献   

6.
农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10m×10m高密度网格设计,在面积为10.24hm2的农田内取土壤样本1024个,测定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通过"再采样"方法,研究改变取样幅度和取样间距对表征土壤有机质变异特征的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函数参数的影响,分析获得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0.24hm2取样区内,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表现为弱变异性,CV≤3.43%,但整体含量偏低,SOM≤1.04%;随着采样幅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变异性不同程度增加,变异相关范围和结构性变异比例也不断增大;当采样间距增大时,土壤有机质变异性呈无规律变化,但变异相关范围显著增大,而结构性变异比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成都平原西部土壤全磷的剖面分布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土壤性质的剖面分布特征是认识土壤元素分布与迁移的重要前提。基于134个土壤剖面的523个采样数据,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分析了成都平原西部1m深土壤全磷的剖面分布特征,并揭示了成土母质、土壤类型(亚类和土属)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磷剖面分布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成都平原西部土壤全磷含量较高;0~20cm土壤全磷均值含量为0.89g/kg,显著高于20~40cm (0.59g/kg)、40~60cm(0.48g/kg)和60~100cm(0.48g/kg)土壤全磷均值含量。各层土壤全磷具有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趋势。土壤全磷块金系数在30.65%~68.24%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其空间变异受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不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全磷均呈现出表聚趋势。成土母质、亚类、土属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研究区土壤全磷空间变异的重要因素,可分别独立解释其9.6%~32.3%、6.0%~16.9%、8.9%~32.6%和4.2%~6.1%的空间变异。在土壤分类单元中,土属的解释能力大于亚类,可作为探究影响成都平原区土壤全磷剖面分布的基本分类单元。成土母质与土属的解释能力相近,是影响研究区土壤全磷剖面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黑河中游绿洲化荒漠化的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地表植被时空变化和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两个不同的方向入手,分析了黑河中游8个完整区县2000年-2009年的绿洲化和荒漠化过程。研究表明,2000年-2009年间,山丹、民乐、酒泉肃州区中部、肃南的东部及甘州-临泽绿洲区一直是黑河中游植被分布的重点区域;从植被角度分析,虽然黑河中游各区县均有零散分布的植被退化区,但总体而言植被状况在逐渐变好,其中民乐县和山丹县的植被状况最好,变化最明显;从土壤水分状况分析,肃南、山丹和民乐3个地区的土壤水分状况要好于其它地区,这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降雨量和土地利用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9.
川中紫色丘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与地形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邓欧平  周稀  黄萍萍  邓良基 《资源科学》2013,35(12):2434-2443
研究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相关关系对于养分管理和精准农业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应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方法,研究川中紫色丘陵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性,探讨坡位、坡度、坡向和坡形4个地形因子及其不同组合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养分均呈现中等变异;②土壤养分因子与高程、坡度、坡形呈负相关;与坡向、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呈正相关;③4个地形因子中,坡位、坡度及坡向对土壤养分分布具有强烈影响。坡位-坡度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与在坡位和坡度单个因子作用下趋于一致,但差异不显著。坡位-坡向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主要与坡向相关。坡度-坡向组合下,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随坡向变异明显,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随坡度变异明显;④Kriging插值显示,有机质在中部丘顶部位含量最低,随坡位下降含量呈环状升高;碱解氮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北部;速效磷在空间分布上沿西北-东南方向呈现一条高含量带;而速效钾则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南部,以中部三处丘顶含量最低,呈环状逐步向外增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武川县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文章选取内蒙古武川县为研究区域,利用ArcGIS等软件提取坡度、坡向进行叠加处理并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武川县后续树种的科学种植以及土壤养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进行混交得到的混交林则可显著提升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大小;两种混交林样地的土壤容重都显著降低,以便于林地的生长种植。(2)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比速效磷含量高。两种混交林的有机质含量比单一林分类型的有机质含量均要高,其中,沙棘与柠条混交林的碱解氮含量比其他样地内的林分类型含碱解氮要高出很多。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区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模式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马尾松天然林(C1)、杉木人工林(C2)、杜仲人工林(C3)、油桐人工林(C4)、润楠次生林(C5)、毛竹杉木混交林(C6)及荒草灌丛(C7)等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坡面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产流量大小排序为C4〉C1〉C2〉C6〉C3〉C7〉C5,产沙量大小排序为C4〉C1〉C2〉C6〉C7〉C5〉C7,润楠次生林具有良好的保水减沙效益,而油桐人工林最差;产流量与产沙量线性关系显著,降雨量与产流量、产沙量的回归关系以线性方程、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拟合效果最优。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结构与持水状况、植被盖度等下垫面因子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较大,而海拔、坡度的影响较小,其中产流量主导影响因子为毛管持水量和总孔隙度,产沙量主导影响因子为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陕西省土壤有机碳估算及其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估算陕西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及分析其空间差异特征,为准确评价陕西省土地质量以及环境质量提供参考。利用陕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采用土壤类型法计算了陕西省各土壤类型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建立了以土属为单元的土壤有机碳空间数据库,分析其空间差异特征,并对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20em、0~100cm和全剖面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分别为3.886kg/m^2,8.955kg/m^2,10.548kg/m^2,0~20em、0~100cm和全剖面土层中土壤有机碳的储量分别为7.7444亿t,17.845亿t,21.0204亿t。土壤有机碳密度在空间上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土壤有机碳储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榆林的东南部、延安地区、铜川、咸阳、宝鸡的北部以及秦巴山区等地,碳储量较低的区域主要有榆林的府谷县、神木县、定边县等地,以及关中的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气温和降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排序为:林地〉草地〉耕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最主要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个计算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碳密度的简单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大量实测的土壤碳密度资料并结合生产力模型,得到一组直接利用气候资料来计算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碳密度的公式,并同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根据此模型的模拟结果,对最近基于观测资料而得出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并不显著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利用此模型还对全球潜在的土壤碳密度分布做了模拟,计算出全球土壤碳库为1152Pg.该模型成功地模拟了土壤碳密度随降水(或湿度)状况而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伊犁河谷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河谷坡地的土壤特性及其可蚀性对保护土地资源、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伊犁河谷典型区域127个调查点表层土壤的实地调查与取样分析,利用EPIC模型公式计算土壤可蚀性,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的特征、探讨了土壤可蚀性与其他土壤特征因子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各特征因子的空间变化与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新开垦坡地增加了表层土壤水分、改善了土壤结构与质地,有助于减小土壤可蚀性;土壤理化性质随着海拔升高、由西南向东北明显改善,土壤可蚀性降低,质地更好的土壤有助吸水、保水与植被生长,进而降低土壤可蚀性;各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可蚀性,空间异质性在小尺度上总体较小,空间分布自相关程度多中等到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