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光菊  孙晓阳 《科教文汇》2014,(1):17-17,19
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网民的网络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影响我国网民的道德形象。本文从道德自律、法律约束、技术监控、文化建设、教育者素质、教学资源等多方面探求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楠 《科教文汇》2009,(2):68-68
大学生是中国网民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凸现。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军  吴瑶瑶 《今日科苑》2009,(14):211-2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其网络意识和行为对整个网络社会的道德现状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获得大量信息和愉悦身心的同时也陷入了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之中,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本文旨在阐述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而探索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相似文献   

4.
刘军  吴瑶瑶 《金秋科苑》2009,(14):211-21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其网络意识和行为对整个网络社会的道德现状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获得大量信息和愉悦身心的同时也陷入了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之中,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本文旨在阐述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而探索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群体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与实践者,在享受着互联网所带来全方位便利的同时也呈现出自身的行为特点,包括网络学习、网络交往、网络娱乐和网络道德4个方面。大学生群体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及其网络行为特点的多样化、复杂化,为建设高校网络文化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各个领域。职校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益处的同是,也对职校生的成长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此文具体分析了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的关系及计算机网络对青年职校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并就如何加强职校生网络道德教育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网络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影响,本文具体分析了网络道德的特征及计算机网络对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就如何加强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聪 《中国科技纵横》2011,(12):335-335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对人们的影响,已渗入到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各个领域。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如诚信缺失、价值观错位等。大量的学者研究初高中群体较多于大学生群体。本文在着力分析网络的基本常识性问题,提出应对解决这些问题目前的对策,为加强网络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切实加强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网络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影响,本文具体分析了网络道德的特征及计算机网络对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就如何加强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少年儿童网络群体日益庞大,网络的利弊矛盾也日益突出,网游、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已成为侵蚀少年儿童的魔爪.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确保少年儿童的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践行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张琼 《内江科技》2006,27(2):108-108,122
网络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有关网络的一些道德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网络道德的介入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网络社会的三个特点,提出了网络引发的社会道德问题以及网络社会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呼吁建设网络道德,防止和杜绝不良网络道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茹 《中国科技纵横》2014,(8):245-245,247
互联网是一个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网络世界,而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他们往往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产生种种道德失范现象,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犯罪行为。因此,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广大青少年在接受网络道德教育后,最终都能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建立良好的网德,做到文明上网、依法上网。  相似文献   

13.
网络道德危机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使得社会道德面临新的选择与挑战.在明晰网络道德与网络道德危机的基础上,指出了网络环境中网络道德危机的表现形式.对影响网络道德危机的内源动力、外源动力进行了详细分析,构建了基于二者的网络道德危机动力机制模型,并阐述了动力机制的关联机理.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学生作为“网生代”,其思想道德深受网络影响,需要加强网络道德治理。高校在加强网络道德治理、提升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促进良好网络生态的形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协同治理”理论,运用SFIC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对高校网络道德协同治理实施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进行剖析,探求网络道德治理路径。研究发现,高校网络道德协同治理、制度与协同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与挑战。针对问题和调整,从构建高校网络道德协同治理的催化、保障与沟通机制角度提出相应对策,促进高校网络道德协同治理增强实效。  相似文献   

15.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网络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引发出一系列的网络道德问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网络文化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现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及网络道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开始并将继续深入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之中.网络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带来了多元的影响,在它广泛的积极作用背后,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大学生是神经最敏感、好奇心最强、接受新事物最快的社会特殊群体,网络世界的负面阴影带给他们的冲击最直接、最猛烈,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在网络立法尚不完善的今天,分析网络道德的负面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网络道德教育措施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自我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的关系,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网络群体事件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 《情报杂志》2012,31(6):52-58
目前针对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多以思辩性为主,科学研究论文较少,不足以支持对网络群体事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天涯论坛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回帖量的分布、最多十人所回帖量占比、回帖密集度以及情绪分布等指标,比较网络群体事件典型帖子和非网络群体事件帖子,发现参与网络群体事件的网民,其网络活动具有正常作息规律,网络群体事件的网络特征表现为具有阶跃特性,其指标“回帖密集度”值会远远高于非网络群体事件;最后,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的负面情绪,如愤怒、厌恶,明显高于非网络群体事件.本研究进一步指出,指标“回帖密集度”和网民负面情绪能够有效地区分网络群体事件和非网络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19.
王宏武 《科教文汇》2013,(10):17-17,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单单只是学校环境,还包括社会的大环境和家庭的小环境。随着社会和网络的不断开放,在各个环境的影响下,现在高校里的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部分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道德背道而驰,部分行为甚至抹黑了大学生群体,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呈现着下滑的趋势,令人担忧。因此,构建和优化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期间能够给学生起到激励性、引导性、约束性和提升性等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网络道德是一种自律性道德.而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新内容。高校进行网络德育教育可以借鉴我国传统“慎独”思想,这一思想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今开始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彰显其道德力量。本文从“慎独”入手,阐述了“慎独”的思想内涵,及高校网络德育教育运用其的意义和要求,探究在借鉴传统“慎独”思想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网络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