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洪勇  李英敏 《科学学研究》2012,30(3):449-457
 从自主创新意愿与自主创新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中国自主创新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自主创新政策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路径模型。分别从自主创新意愿培育与自主创新行为优化两方面研究了自主创新的“政策内涵——政策功能——政策目标”传导机制,指出在自主创新意愿培育上,政策设计的功能定位是创新动力激发与创新资源供给;而在自主创新行为的优化上,政策设计的功能定位为基础设施配套、创新制度完善、交互关系优化、升级能力增强。最后,基于政策传导机制分析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配套政策的“内容-功能”匹配关系,并提出了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源泉,产业创新是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针对吉林老工业基地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多个角度提出提高吉林老工业基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以期能为地方产业创新政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展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展,认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宏观管理体制、机制亟需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其他机构对企业创新的支撑亟待加强。文章还提出了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政策来看,我国对自主创新非常重视,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然而自主创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运用系统论观点构建一个创新之树模型,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文化是创新树成长的土壤,社会成员是创新树的根基,国家政策及机制构成创新树的树干,树叶和花朵象征着无数不断自我创新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在企业自主创新进程中,作为政府社会资本的制度安排以及作为民间社会资本的创新意识、互惠规范及创新网络,促进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利合作,引导并支持了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对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强化创新意识和互惠规范,积极构建创新网络,通过培育政府社会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乃至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主创新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主体为企业自身,创新企业独享创新成果,创新风险较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分阶段、有步骤实施,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营造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
隋鑫 《未来与发展》2012,35(3):96-101
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本文以我国副省级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其自主创新投入与产出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了当前我国副省级城市企业自主创新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等系列创新绩效指标,并对我国副省级城市的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水平现状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最终提出了我国副省级城市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代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猛烈冲击着社会、经济、军事、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等各个领域,影响着国家的盛衰和世界格局的演变.在全球变革的大势下,企业技术创新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各国加强科技政策调整,企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企业是社会研发经费的主要投入者;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重点转向高新技术;研发投入多的大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欧洲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合作创新成为企业的主要创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文山州三七生产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文山州大部分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制药和加工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其创新能力主要来自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实现形式主要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奖励创新人才政策、产业引导政策、新产品减免税、科技引导政策对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影响较大;但目前企业在三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激励机制不完善,高素质技术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是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内因,缺乏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技术市场不健全是阻碍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外因。最后提出了提高三七生产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总结分析了浙江省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等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上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构建"五大"创新体系、全面提高浙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信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卢小宾 《情报科学》2004,22(11):1300-1303
本文在论述我国信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信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强我国信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依据Verganti提出的设计驱动创新理论,选取我国6家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案例分析,采用DHGF算法测度企业对设计驱动的认可度,从设计驱动的角度把企业分为三类:设计主导型企业、技术与设计耦合型企业和设计辅助型企业。案例探讨的结果表明:在设计主导型企业中,设计是创新的驱动因素,企业的技术(包括产品和工艺)创新始于产品设计;在技术与设计耦合型企业中,技术与设计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两者处于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设计辅助型企业的创新战略是由技术主导的,企业关注产品设计,但创新的主流体系仍然是技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物质能源企业视角,将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阶段特点与动态能力、创新绩效理论相结合,构建包含动态能力、创新模式和创新绩效在内的研究框架。从18个地区35家企业获取一手数据,结合现有文献进行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取得相关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学习能力对两种创新模式影响显著,且对渐进式创新影响更强;整合能力对激进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两种创新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生物质能源企业采用渐进式创新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更大。最后根据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重点。首先分析了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条件,讨论了当前环境下国有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分析了国有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技术创新动力严重不足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民营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及已具备的能力,明确提出民营科技企业是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依靠对象。  相似文献   

15.
持续创新是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的关键所在,而创新投入是衡量家族企业创新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受制于营商环境和融资结构等因素,我国家族企业长期处于创新投入不足状态,这一局面的存在将不利企业长期发展。因此,本文以2015—2018年间506家家族企业为样本,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了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与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以及企业所处营商环境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这为家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融资方式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股权融资有利于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而债权融资则起到相反的效果;加入营商环境因素后发现,营商环境在两者关系中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通过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分析发现当营商环境存在不足时,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当营商环境相对完善时,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与创新投入的关系中,营商环境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开放式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利用外部技术有利于增强创新能力,但我国汽车企业经历了60余年大规模、全方位的技术引进,广泛采用了由外而内的开放式创新实践,仍然未能建立起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学术界对这一产业实践背离理论的现象还没有进行系统回答。在开放式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中,对吸收能力的系统定量研究不足。本文结合汽车产业特征构建了我国汽车企业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框架,提出相关假设。选取我国6家国有和6家民营汽车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Bootstrap软件对假设进行了简单中介检验和多步中介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创新绩效,而是以现实吸收能力为中介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路径为“创新理念→开放程度→潜在(现实)吸收能力→创新绩效”。本研究丰富了开放创新理论,并对企业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珊  刘笃池 《科研管理》2019,40(10):240-249
本文以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三阶段组合效率法测度剔除管理和环境因素影响的企业创新绩效的基础上,从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两个角度,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情境下企业金融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阶段金融化对中国非金融企业技术创新无论从创新投入角度,还是创新绩效角度都主要表现为“拉动效应”;金融投资和实体经营的利润率差异是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当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时,企业金融化才会对创新投入表现出“挤出效应”;并且,非国有企业在管理效率和创新绩效方面均高于国有企业,金融化对于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拉动效应”也高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也是推行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实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建立了一个对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判断的体系,然后运用统计数据及制度分析方法对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基本判断,分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得出一些有益结论,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将创新主体分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研究了创新要素集聚下的科技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创新要素聚集对于对于科研机构具有负影响,对于高校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于企业的影响为正;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创新要素集聚对于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不显著,而企业的创新要素集聚对于创新效率提升的空间外溢效应明显,但是在超过800公里后显著性减低;政府支持对于各创新主体的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甚至为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国家层面正式命名的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量,并深入分析其技术创新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但规模效率较高,纯技术效率是导致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多数企业都是规模报酬递减,过多的创新投入不会增加产出,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企业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严重,主要原因是产出不足,尤其是无形资产及主营业务收入产出方面;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创新型企业数量较多,创新效率问题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