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刘涛  李伟 《内江科技》2007,28(10):50-50,88
技术的国际间溢出主要包括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FDI)这两条渠道,在对CH模型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本文将我国在1988年-2004年通过进口贸易和FDI从美国获得的技术溢出纳入同一分析模型中,实证研究了它们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美国的进口贸易和FDI,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都较为显著,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但FDI的溢出效应大于进口贸易.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借助于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各省域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地理距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强,而随着地理阈值增加不断衰弱;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智力资本投入还是物质资本投入均能显著提升研发全要素生产率;从分区域来看,物质资本对东部地区研发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空间接近消失,而中、西部地区存在智力资本存量不足和层次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考虑吸收能力与考虑吸收能力的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吸收能力对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研发、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通过进口传导的国际技术溢出只有与人力资本相结合才能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旦考虑到吸收能力.外国研发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就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与技术溢出:基于进口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以进口贸易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进口贸易传导机制,国内研发、贸易伙伴国溢出的研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国外研发溢出是与人力资本相结合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人力资本在技术溢出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际技术溢出:基于进口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3  
本文研究以进口贸易为传导机制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通过进口贸易传导机制,贸易伙伴国R&D投入、国内科技投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的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研发投入、财政科技投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FDI隐性知识在东道国内陆区域间的二次溢出效应,本文将线性框架下的国际研发知识溢出 模型扩展成为非线性结构的空间Durbin模型.基于中国1992——2011年31省面板数据的检验结果显示:FDI资 本投资及其货物进口所带来的知识物化型资本品无助于当地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但FDI资本投资所带来的 非物化型隐性知识却在中国省域间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升了毗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率。 建议引资政策应重视FDI隐性知识在中国内陆区域间的扩散,而非FDI实体资本品投资'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2003至2008年省级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无特定优势中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是否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以各省的对外投资额为基础构建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变量与对外投资企业所在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密切相关,表明逆向溢出效应确实存在.然而,本文进一步发现,对外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并非是普遍和一致的,而是取决于跨国公司所在省市的吸收能力.通过发现逆向溢出证据,本文不仅在实证证据上提供了对于“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动机假说的支持,为中国企业通过跨国经营获取外生性创新驱动要素提供了一个全新角度的解释,同时为我国各省区提升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指明了战略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于FDI引致的国际RD知识溢出的研究,通常主要基于OLS方法构建的线性模型,忽视了知识溢出的空间时滞性和空间局限性。利用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以C-H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国际RD知识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模型。考虑到不可测度的隐性知识资本所具有的空间属性,将其作为遗漏变量,扩展为空间杜宾模型。将知识溢出效应按照空间邻接矩阵的阶数进行分解,用于分析知识溢出的空间滞后性。分析结果表明国际RD知识溢出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效应,但由于空间局限性的作用,知识累积的溢出效果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空间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9.
姚奕  倪勤 《软科学》2011,25(12):19-24
利用1996~2008年我国各省市面板数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自主研发和碳强度之间的关系。在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对三个变量进行了协整关系检验,并以碳强度为被解释变量,FDI和自主研发分别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角度对碳强度进行因素分解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三个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FDI和自主研发可以有效地降低我国的碳强度,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不能降低碳强度,而技术溢出效应是降低碳强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基于Coe-Helpman的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将国际研发投入、跨国技术转移、FDI、OFDI和进口贸易等5条渠道的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均纳入该模型,用动态GMM检验各渠道技术溢出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动态性来看,滞后一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当期的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技术的循环累积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明显。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比国内研发资本更好地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除了O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没有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其他渠道均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其中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最为显著。最后本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程组以北京为例对高技术产业进行比较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对于行业技术进步有决定性作用,同时研发投入能够强化行业间产品创新的技术溢出;行业的人力资本的投入有利于提升对市场技术知识存量溢出的吸收能力;基于行业间的新产品模仿创新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有显著作用;从行业间关系看,偏基础性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2.
先以罗默和卢卡斯的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沿用Caves、Globerm、Waldkirch和Nunnenkamp的分析框架建立模型;然后对OECD国家与金砖五国1996—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拟;最终根据豪斯曼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996—2011年间,31个国家存在FDI和商品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国家,技术溢出效应的表现渠道不同,OECD国家的商品进口贸易与人力资本结合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大于FDI与人力资本结合所带来的效应,而金砖五国的FDI与人力资本结合的技术溢出效应远远大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并且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江苏省分行业面板数据,考察了FDI技术溢出对江苏民营制造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民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率7.7%,技术变动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根本原因;行业内水平技术溢出、前向关联溢出和后向关联溢出通过促进技术变动,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技术效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后向关联溢出能显著地提升纯技术效率,而水平技术溢出则有利于规模效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张建清  陈果  单航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768-1781
鉴于近年来中国进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势头和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参与度的不断加深,重新审视进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2000-2014年16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进口贸易、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生产率进步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研发溢出能够显著促进生产率进步,价值链嵌入与生产率之间则呈现“倒U型”关系,存在“低端锁定”效应;价值链嵌入的“低端锁定”效应集中体现在低技术行业,在中高技术行业并不明显,同时技术水平越高的行业进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也越大;价值链嵌入度是影响进口贸易研发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但呈现“正U型”,即随着价值链嵌入度的不断加深,国内制造业技术吸收能力得到提高,进口贸易研发溢出效应由负转正;相较于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嵌入对从发达国家进口所获得技术外溢效应影响更为显著,原因可能在于来自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通常包含更多技术含量,对技术吸收能力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5.
汪曲  杜紫嫣 《软科学》2012,26(8):87-92,117
实证检验了1995~2009年我国28个省区的人力资本、制度因素对知识溢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省际溢出、国际贸易溢出、FDI溢出和ODI溢出都是影响地区TFP及其分解变量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对地区TFP及相关变量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双重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溢出具有"同化器"作用,这些作用在不同制度环境下将呈现出显著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对FDI与武汉市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做了实证研究,发现FDI对于武汉市的经济增长并未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FDI对于武汉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没有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外资对于武汉市的较低的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整体上来看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较低,外资产业流向和劳动力素质等原因是其技术溢出效应偏低和要素生产率不高的原因所在,最后,本文给出了武汉市外资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软科学》2014,(6):60-64
运用我国19952010年省域面板数据,构建Hansen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FDI溢出与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较高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下FDI溢出效应显著为正;反之,FDI挤出效应明显;挤出效应随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提高而减弱;东部地区门槛值最高,中西部地区对FDI吸收不够,FDI对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投资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角度构建模型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考察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吸收要素对该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分别在1992年和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的"吸收门槛";长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也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在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存量的"吸收门槛",而人力资本则未显现"门槛"效应。总体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了中国国内的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张世俊  邓峰 《科学学研究》2019,37(5):826-832
文章采用2004年-201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西藏除外),结合空间计量的方法研究了国际R&D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整体看,自主创新、对外投资以及出口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仅有进口贸易能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东部地区自主创新、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进出口贸易则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中部地区自主创新和对外投资会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而外商投资、对外投资以及进口贸易则能提升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于西部地区,自主创新和进口贸易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同时进口贸易还能显著提高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我国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对外经济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3-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探究省域技术进步与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以信息化发展指数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数据门槛模型,对比分析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ODI)、外商直接投资(FDI)渠道下国际技术溢出的信息化门槛效应,并分析其对创新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研究指出:区域技术进步与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省际创新效率对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呈现显著地区差异;人力资本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而自主研发资本低占比显著抑制创新效率发展;信息化各门槛下,各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均对区域创新生产率呈逐渐增强的促进作用;贸易渠道获取的国外技术溢出对创新效率促进力度最大,其次为FDI、ODI,而其增幅排序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