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车株洲所作为领跑我国轨道交通电气传动与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大型企业,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实施同心多元化发展战略,形成了"电气传动与自动化、高分子复合材料应用、新能源装备、电力电子(基础)器件"四大产业板块,从科研平台体系建设、核心技术突破及多元产业发展与培育,浅析株洲所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始创于1959年,前身是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现为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作为我国轨道交通交流牵引电传动和网络控制系统技术及产业化的领军者,50多年来,株洲所始终坚持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的发展之路,从一家研究所改制企业成功转变成为一家产业形态多样、发展业绩优良的高科技公司。2010年,株洲所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一举跃入百亿元企业俱乐部的门槛,其发展模式被誉为我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典范"和"科技产业化的样板"。  相似文献   

3.
正株洲中车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车旗下首家游乐装备研制企业,中车株洲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控股核心子公司。具有国家级大型游乐设施A级制造许可和A级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资质。公司在单轨旅游交通系统领域市场占有率和综合实力均排名前列,双轨旅游交通系统市场美誉度领先。作为中国旅游交通坚定的践行者与推动者,中国单轨旅游交通的开拓者,公司始终坚持"质量为先、安全至上、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4.
湖湘扫描     
正智轨列车入围"比兹利年度最佳设计奖"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称"中车株洲所")11月20日发布消息称,该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全球首款智能轨道快运列车(下称"智轨列车")成功入围由伦敦设计博物馆发起的"比兹利年度最佳设计奖",目前,智轨列车模型已在伦敦设计博物馆正式展出。"比兹利设计奖"主办方认为,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制的全球首款智轨列车是城市交通的创新之作,其拥有优雅独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低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需求侧,是科技创新转移和扩散的对象。中低技术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依靠吸收新技术提升技术能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制造企业的知识基础和发展路径等特征共同决定了依靠非研发创新为技术能力提升提供互补性资源的重要性。从新颖性、知识类型和创新方式3个角度,对"非研发创新"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提出培育中低技术制造企业非研发创新能力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连线     
《青海科技》2012,(5):56
2012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今后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充分表明当前我国转型发展中对科技的迫切需要,也充分说明当前正是应对新科技革命、抢占产业制高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青海省提出以"重视科技、抓好科技、依靠科技"为指导思想,以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  相似文献   

7.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结构升级。本文就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做了初步思考,并形成了《东川工业园区科技创新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东川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情况、找出园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快园区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结构升级、实现跨跃式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正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主题,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3年11月16-21日在深圳举行。高交会作为"中国科技第一展"和高新技术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赢得高新技术企业的浓厚兴趣和参展热情。本届高交会湖北省有多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湖北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湖北"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正>科技创新团队"技术创新管理与科技政策设计"团队长期致力于创新与创业管理、科技政策设计等方面研究与咨询。团队现有8人,均有海外访学背景。团队研究方向契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双创需求,致力于企业—产业—区域层面的技术创新管理、科技创新政策设计,研究方向以技术创新方法、科技管理方法、复杂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研究如何依靠或通过创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企业技术升  相似文献   

10.
产业高质量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只有做好产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创新主体,提升科技支撑,才能更好推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文章以加强科技创新,为"十四五"昭通科技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主题,针对昭通科技工作实际,思考探索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科技竞争在企业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显,科学技术日益成为企业、乃至一个地区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文章以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详细了解了该公司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深入挖掘了该公司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依靠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具体做法,探讨形成了该公司自主创新做法对加快石嘴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石嘴山市优势产业升级的启示。经验表明,科技创新在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依靠科学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培育知识产权文化,才是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近日,威远县出台《威远县"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十三五"期间,全县将围绕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目标,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建设工业强县、提升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威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并制定了六大科技创新举措:一是着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引领产业  相似文献   

13.
<正>众所周知,企业是科技资源集聚的场所。企业发展依靠科技,企业创新依靠科技人才。企业通过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应用获得企业发展动力。而企业在创业创新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科技资源积累,是面向公众和企业职工开展科普宣传、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资源。一、企业科普场馆的作用与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梳理总结改革开放40年科技创新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战略进路要以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思想为指导,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从"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的战略转变;以科技惠民论的思想为导向,实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以坚持"国家为主导、地方为支撑、企业为主体"系统推进的思想为指导,调整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的思想为导向,建立更加开放包容宽松的创新型生态系统,使他们"名利双收";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方向,做好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切实加强原始创新;以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创新新引擎"点火系"的思想为指导,突破体制机制藩篱,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产业作为最具创新潜力的产业之一在提升国家和区域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专业人士的技术,更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成果的驱动,才能使其具有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6.
昭通市在"十一五"期间,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科技人才培养事业、科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总结"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等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开发及其战略选择为西部高校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契机,依靠西部高校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西部高校应成为科技创新的基地,通过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构建西部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从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茶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茶叶产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的必要性,通过对茶叶行业科技人才队伍、条件平台、企业实力、市场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中国茶叶产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条件基本具备,提出增强我国茶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7月,从德国传来喜讯,由中车株洲所列车网络控制与信息系统创新团队研发的新一代网络控制平台产品,在国际互联互通测试中,表现极为出色,获得一致好评。这标志着中车株洲所在列车网络控制领域已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关键力量,技术实力已比肩国际大公司,打破了欧洲公司长期以来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而且,从应用的业绩和效果来看,该产品已经应用到机车、动车、高铁、城轨上,各项指标都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与催人奋进的政策召唤,迅速催生云南绿色食品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大格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内微藻行业龙头企业——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多年来依靠创新驱动、科技发力,在绿色食品和大健康产业领域,创造出"绿A""红A"等国内知名品牌,使螺旋藻、雨生红球藻这些曾经的新资源食品,成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保健食品,并通过营销、渠道等创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