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洞是我们宇宙中最奇怪、最神秘的物体,它们像宇宙中的真空吸尘器,能吞没靠近它们的任何东西,不论是大头针还是体积是太阳几十倍的星体,黑洞都能吞没。但是黑洞能吸进整个宇宙吗?在原则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填满黑洞,因此,宇宙也会被黑洞吞没。但是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宇宙正在飞速  相似文献   

2.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星体,在这些星体中,有我们熟悉的绿色家园行星——地球,能量之母的恒星——太阳,以及拖着长长尾巴的彗星等等。但是在众多的星体中,有些星体并不为人们所熟悉,诸如白矮星、红巨星、超新星、脉冲星和黑洞等等,它们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地方。而在这众多不同寻常的星体中,有一种星体的发现不仅在宇宙学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揭开宇宙秘密的金钥匙。这种星体就是有着美丽身姿的脉冲星,它的特征和性质是如此的不可思议,甚至让我们无法想象。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时代》2009,(6):104-104
在1919年的一次日食中,英国科学家观察到来自其他恒星的光线在经过太阳附近时发生了轻微的弯曲。从此,天文学家知道了宇宙中天体的引力场能使光线发生弯曲。这种被称为重力偏折的现象有时会导致另一种被称为引力透镜的效应:处于远方的明亮远景星体(比如类星体)发出的光线向距离我们较近的特大质量的近景星体(比如星团和黑洞)弯曲,这种光线的折射产生了远景星体围绕近景星体的景象,从而使天文学家能够看到宇宙角落里的遥远星体。  相似文献   

4.
宇宙混沌一片,到处充满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大概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物质结合形成了物理星(恒星)、生物星(行星及行星的卫星的统称)、彗星、褐矮星,这四类星体大多会再爆炸中消失殆尽。这四类星体构成了无数的星系平面,无数的星系平面构成了宇宙。在宇宙中以物理星的引力辐射范围大,在同一平面内有无数的物理星,当这些物理星中的几十或者几百个物理星的引力在这个平面的上方或下方空间(星系平面)中的某一个点形成焦点时,造成了宇宙空间的坍塌形成了黑洞。在黑洞的强大吸力下爆炸的星体产生的物质会在黑洞中重新结合成一个等级星体。宇宙会以星系平面为单位永恒下去。物理星跟生物星的够成物质不同,产生的引力不同,引力作用与生物,生物的变化也不同,宇宙便形成了生物空间与物理空间两种空间,这两种空间对于生物而言,一种时间永不停止,一直向前,另一种时间静止不前,一直保持着零不变。所以近些年发生的人失踪N年后又回到地球上且样貌保持失踪时的状态变很好解释。所以宇宙中并不存在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5.
黑洞就像蛀虫一样慢慢地吞噬着整个宇宙,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黑洞形成。当它们相遇时,强大的引力会使它们二合为一,形成一个更强大的黑洞,这样会使整个宇宙最后也变成一个超级黑洞,这时的宇宙就成了"黑洞  相似文献   

6.
黑洞就像蛀虫一样慢慢地吞噬着整个宇宙,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黑洞形成。当它们相遇时,强大的引力会使它们二合为一,形成一个更强大的黑洞,这样会使整个宇宙最后也变成一个超级黑洞,这时的宇宙就成了“黑洞  相似文献   

7.
能够将整个恒星都吸进去的黑洞是宇宙中最为暴虐的天体。大多数黑洞的质量都极为巨大,不过就像拳击比赛中也有轻量级选手一样,在宇宙深处也存在着质量很小的黑洞,但它们和其他黑洞一样暴虐。  相似文献   

8.
<正>宇宙中有许多可怕的"怪力",它们的力量非常强大,能持续地改造环境,对地球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便是最让人畏惧的四种宇宙力量。超质量黑洞没人会否认黑洞的可怕——它连自己都能消灭得干干净净。自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启现代科学对黑洞的研究后,科学界就被这个无视物理规律和人  相似文献   

9.
宇宙无始无终,这是刚刚发表的一个科学新论。提出这个理论的宇宙学家说,宇宙必然是这样,这才可以解释宇宙间一个重大的疑团:为什么星体和各星系都在背道而驰,越离越远?宇宙原本已经奇幻莫测,有黑洞、夸克星,还有不断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粒子。但是过去五年,另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自从15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星体和各星系一直各自向外飞散。理论上讲,相互维系的重力应该减慢这个膨胀的速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膨胀还在加速进行。宇宙中有某种力量,正在把星体和各星系拉开。宇宙学家不知道那是什么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大量文献,基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力学理论,根据银心“黑洞“等观测结果,提出暗星(“黑洞”)-夸克星可能是宇宙中数倍于可见物质的暗物质的主要形态;基于琼斯假说的宇宙早期神秘的“消电离作用”作用及暗物质晕假说存在的问题,提出±e/3的夸克通过长距电磁作用与短程强相互作用构成的原始夸克星是宇宙早期的暗物质星体,其碰撞是产生恒星等可见物质之源,漩涡星系碰撞并合为一个椭圆星系可佐证之;已在γ暴941017的余晖中观测到的0.1TeV超高能γ光子,因其波长与0.1飞米级的夸克之径相符,亦佐证夸克星的暗物质星体假说。上述观点与宇宙微波背景、可见物质的元素丰度均无矛盾,但有待宇宙观测(宇宙极早期声子的探测以及2.7K是否存在于所假设的宇宙诞生之际原始夸克星形成可能释放的更高频率的辐射背景)证实或证伪。基于普朗克能标和上述宇宙学探讨的启示,提出±e/3的夸克可能是不能再分的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11.
茫茫宇宙中银河系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星系,仙女座星系M31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大星系,距银河系约250万光年。浩瀚宇宙依据星体质量排序称霸,太阳系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阳,拥有99.86%太阳系质量成为"太阳系主宰"。银河系侧看像一个中心略鼓的大圆盘,拥有1000~4000亿恒星,如同太阳系被超级放大。所有恒星长期的围绕一个中心质点运转,与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长期围绕太阳运转大体相同。经科学计算,银河系中心点的黑洞质量达到1000~1200亿太阳,此超级大质量黑洞的"视界线"达到2688~3226亿公里,约50倍太阳到冥王星距离。该超级大质量黑洞星体犹如我们太阳系中的太阳,统治着整个的银河系及空间范围,成为"银河系的主宰"。  相似文献   

12.
史蒂芬·霍金曾说:“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大于某个临界值,引力吸引最终会使膨胀停止并使宇宙重新收缩。”而这一情况我认为会加速宇宙大爆炸的进程,因为当宇宙开始收缩,黑洞也将更容易扑捉到猎物。这些黑洞在宇宙中难免会有相遇的时候,如果它们势均力敌,或者黑洞本身里面的某些物质不相容的话,那将会发生大爆炸,黑洞内部物质将会有一部分逃逸,而残存的将会继续踏上征程。  相似文献   

13.
首次提出了宇宙无限多维度空间的形成过程,星体和星系的形成过程。详细解释了星体为什么会公转和自转,它们的作用是什么。首次提出了星体的结构是空心球。解释了星体为什么能够悬浮于空中,星体概貌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宇宙星体千奇百怪,让人目不暇给,甚至不知其所以然。今天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些较为独特的天体,了解它们的命运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有着一种  相似文献   

15.
过去一直认为,当大质量恒星到了晚年,它们就会坍塌为黑洞,所以黑洞是恒星演化末期的产物。当所有的星系坍塌为了黑洞,那就意味着宇宙也走到了它的末日。可是现在有一只观点却把这一切都颠倒了过来,认为很可能在宇宙的早期就出现黑洞了,而且正是它们催生了星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黑洞是洞吗     
洞是没有表面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于洞在宇宙里的“变种”——黑洞而言,此前却还没有相应的证据,直到天文学家最近才予以发现。按照现有理论,黑洞是没有表面的,它有的是一个能量的水平面——这是一个界线,在其之后哪怕是一束光线也无法从这个宇宙的“咽喉”里逃逸出来。这种现象也说明,黑洞不可能被直接观测到。不过,现在研究人员却借助于此而获得了其它证明这种巨大的天体存在的证据。英国Durham大学的Christine Done和M arek Gierlins-ki试图将黑洞和其他一些宇宙中的异类天体——中子星进行比较。这种致密的物体在大质量星体爆炸时…  相似文献   

17.
黑洞是迄今为止宇宙学家们了解得最少的宇宙怪物之一,因为黑洞的密度非常高,它可以吞噬光线,使我们无法通过光线观测它们。但随着宇宙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宇宙学家们已经可以通过观察黑洞对周围物体的重力影响来发现它们,也可以通过对黑洞周围散发出的X射线和其它射线的观测来了解它们。理论上认为,流入黑洞的气体会先在黑洞边上形成一个碟状的大吸盘,X射线就从这个不断增长的碟状盘中散发出来。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正是通过这些X射线来观测研究黑洞的。今天,宇宙学家通过这些X射线在黑洞附近观察到了什么奇异现象呢?在那里,有一些气…  相似文献   

18.
它们是遥远的宇宙深处的一种星体,它们的直径不到一光年,而亮度(每秒所释放的能量)却比直径为10万光年的巨型星系还大千倍!它们看起来如同普通的恒星,但其璀璨的光芒使远在100亿光年之外的我们也能看到它们,于是科学家叫它们“类星体”,并形象地称它们为“宇宙的灯塔”。40年来  相似文献   

19.
孤独的黑洞     
绝大多数大型星系,包括我们的银河系在内,都有一个黑洞作为核心,这个黑洞密度极大,质量是太阳的几亿倍。尽管黑洞自身无法被探测到,但是它们所吞噬的物质在涡流中摩擦、发热。产生大量的辐射,可以被人类的射电望远镜捕捉到。那些在黑洞附近因被吞噬而产生强大辐射的星体被称为类星体,其光芒四射,即使是最亮的星系也为之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20.
中子双星     
这些成对的星体残骸为广义相对提供了细致的证据。它们最终不可避免的塌缩,造成了宇宙中可能是最强烈的爆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