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博士毕业生到中国科学院作博士后,激励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学创新能力,我院从1998年起,开展评选优秀博士后的工作,每年评选10名。对入选者授予“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称号,颁发由院长签发的证书和3000元奖金;期满出站留院工作的获奖者,由院长基金奖励科研工作启动费5万元,在获奖后5年内享受一次公费出国进修的机会和一次参加国际会议的经费补助;在职称、住房等方面均享受一定的优惠。首届“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评选工作已于1998年10月31日结束。经院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首届获奖者为中国…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218个博士后样本为例,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影响博士后完成出站标准的因素。研究表明:样本博士后完成出站与其在站时间有关,博士后在科研产出方面尚有较大的潜力可挖掘;研究方向、在站时间、进站前的科研产出和合作导师的高要求作为显著变量影响博士后完成出站标准,应该予以重视。基于研究结论,建议在科学合理制定博士后在站时间的基础上,尽量招收对口的、科研能力强的博士后,以及切实实施合作导师负责制、给予导师更多的博士后出站主导权,以促进博士后培养质量的提高和科研产出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博士后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市近200名在站博士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在站博士后工作生活状况,对出站博士后在站期间科研成就进行了评价,分析了重庆市吸引博士后从事研究工作的主要因素,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针对博士后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初步介绍天津大学博士后工作的基础上,对天津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近年来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详细介绍了管理工作中所采取的最新举措,内容涉及博士后入站、站内生活待遇、出站考核及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冯支越 《中国软科学》2003,(11):112-115
本文以博士后进站选拔、中期考核、出站评审等三个环节为依据,探讨如何公正地遴选博士后,如何对进站博士后科研工作过程实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从而对博士后科研工作进行协调和服务。同时,探讨建立以科研成果为依据评定博士后学术水平和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鼓励和引导博士后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科研工作,最终形成促使博士后这一群体中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博士后考核评价体系是博士后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运用双因素理论和目标管理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在站和出站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学术环境对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博士后作为分析对象,从材料物理与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细胞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五个一级学科中选2001-2004年这四年间在全国所有流动站进站博士后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基于博士后在“985”学校与非“985”学校的相互流动,从两个方面比较了“跨学校”对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非“985”学校与“985”学校一样,同样可以提升博士后的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宋洁  张军 《科学中国人》2014,(3):106-107
正李新亮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并于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体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做博士后。2002年博士后出站后,李新亮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投身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及教学中,并对湍流这一百年难题进行了深入探索。致力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9.
基于随机网络模型(GERT模型)的相关内容,构建博士后人才成长的基准模型,并以南京地区各高校博士后人才成长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求解,得出现行博士后制度影响下博士后人才成长的概率为1.968 4﹪。进一步的,构建博士后人才成长对比模型,经计算发现,在更为完善的博士后制度影响下博士后人才成长的概率提升至2.780 8%。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旨在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中的优秀者,以利于他们完成科研工作任务,并迅速成长为各类高水平专业人才,为我国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防建设做出贡献。十七年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在支持博士后的研究工作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高级人才的培养。今后,从进一步发挥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科学研究的作用出发,应对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绩效作出科学的评价,并逐步完善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工作,使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在培养人才和孕育学术成果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