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昕 《软科学》2007,21(6):112-115
以我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2002~2005年省域的生产和创新的面板数据(西藏除外)为基础,对制造业生产聚集所引起的内隐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多样化溢出及Porter溢出等因素与创新的关系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无论以全国或中心都市区(京津冀鲁、江浙沪、粤)为样本来看,专业化溢出对创新的正面影响都非常明显,而多样化和Porter溢出对区域创新存在负面影响。而以外围区(除西藏和中心都市区以外的省区)为样本的研究表明,存在明显的多样化溢出和Porter溢出,专业化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2.
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是通过技术溢出机制发生作用的.研究目的有三个:第一,探讨产业聚集即生产行为空间聚集所产生的多样化溢出、专业化溢出以及竞争等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否存在?影响程度如何?第二,区域范围内研发行为的多样化、专业化程度的不同是否也会对区域创新绩效存在影响?第三,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单调递增的吗?是否存在最佳聚集程度?以我国医药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为例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多样化、竞争对创新有正面影响;研发行为的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就业密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就业密度达到600人/平方公里左右时人均专利拥有数达到最高;区域人口规模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U型,区域人口总规模在达到6 000万人以前随人口规模的扩大区域创新绩效不断下降,以后随人口规模的扩大区域创新效率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990-2008年的省域空间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制造业集聚、R&D投入与知识溢出效应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R&D投入存在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不同的产业集聚方式的知识溢出效应不同,专业化集聚比较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是不利于区域创新,而多样化的产业集聚不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更有利于区域创新.R&D资本投入和区域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创新的影响较大,而R&D人员投入-产出绩效低下.社会距离与技术距离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开放的社会更有利于知识溢出与消化、吸收及创新,而技术差距阻碍了区域创新.最后,本文给出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域创新数据,对区域创新时空演进特征进行测度,并对制造业转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2007年为分界,东部地区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动特征,相应的中西部地区的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变动特征,而此期间我国制造业则呈现以2004年为分界先向东部地区转移,后再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的时空特征。由制造业区域转移所引起的地区制造业份额的相对变动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创新产出方面的巨大差距。地区制造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研发资本投入、地区发展水平、技术市场活跃度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较为显著。政策启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跨区域转移;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知识吸收能力,以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中的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集聚效应;专业化溢出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吸收能力较低是导致专业化溢出效应为负的主要原因;多样化溢出、外商直接投资溢出和国际贸易溢出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能有效推动协同创新,促进知识的产生;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溢出与扩散,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实证分析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产业聚集显著促进技术创新;分区域比较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结合当前东部地区产业聚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张玉明  聂艳华  李凯 《软科学》2009,23(7):99-102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三种类型的知识溢出对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空间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际区域的创新活动存在空间依赖性,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多样化,省际区域的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依赖性要求各省际区域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知识溢出的地理特性,加强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通过供给侧改革从生产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需要更多高级生产要素的支撑,离不开知识的积淀。知识溢出效应是知识的扩散和再造,与增长关系密切。知识溢出效应与制造业升级具有内在联系,不同制造业升级类型下的知识溢出来源不同。制造业的知识溢出效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且制造业增长具有空间正自相关性,故在修正后对数形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考虑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和制度供给因素,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4年:政府制度供给及传统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和资本对制造业增长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东部知识溢出效应不显著;中部显著为正的Poter外溢性的作用小于MAR外溢性,中部知识溢出专业化的影响力大于竞争性;在三种知识溢出指标中,Jacobs外溢性的系数最小,显著性最弱,故制造业生产的专业化比环境的多样化更有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可以通过知识溢出、设施共享、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竞争加剧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对外开放、产权结构和环境规制等条件下,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分区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2—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地区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展开经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全国来看,高技术产业的多样化溢出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而专业化溢出的作用并不明显。从不同地区的角度来看,实证结果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知识多样化溢出能够有效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中部地区的知识专业化溢出却阻碍了创新效率的提高;而西部地区知识专业化溢出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政府2003-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财政与区域创新之间具有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土地财政的正外部性呈现边际递减而负外部性逐渐显现,对区域创新呈现出一种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分析表明,该现象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在较强资源约束和目标压力下以及企业在创新风险和短期收益之间的理性选择。本研究为进一步从制度层面深入研究区域创新的影响因素和理解中国当前国家战略和公共政策执行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林玲  赵子健  曹聪丽 《科研管理》2018,39(12):45-52
从理论上来说,波特弱假说涉及双重外部性问题,即大气污染的负外部性和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环境规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合力才能予以切实彻底解决,而后者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本文认为,波特弱假说需要考虑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以SO_2排放控制技术为例,本文运采用2000-2013年省际省份面板数据,结合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波特弱假说的作用。结果发现,当知识产权保护较弱时,环境规制对大气科技创新具有呈现负向影响;。只有当知识产权保护较强时力度超过一定阈值时,环境规制才会对大气科技创新产生正向影响,波特弱假说成立。此外,环境规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影响大气科技创新的交叉效应主要出现在企业,而非科研院所和个人,创新主体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政府研发补贴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政府激励区域创新的两种重要措施,现有研究主要从研发投入和产出角度来评估这两种政府研发激励的实施效果,而较少从创新效率细分的角度去解读。为此,本文以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7—2017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实证分析了前述两种研发激励措施对分别以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所对应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和商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贴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区域商业创新效率产生负向影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此外,在不同发展驱动方式下,政府研发补贴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均为正且无显著差异。但相比于投资驱动地区,政府研发补贴对创新驱动地区的商业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同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在创新驱动地区相对实施效果更明显,相对于投资驱动地区,创新驱动地区增强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区域商业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本研究为政府相关决策者在甄选资助对象以及政策实施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毅军  谢荣辉 《科学学研究》2015,33(9):1340-1347
论文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利用中国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水平、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进一步将样本分为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检验了产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而技术创新在决定"拐点"的位置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均位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即产业集聚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而发挥环境正外部性,其中沿海省份比内陆省份位于左侧曲线的更高位置,意味着较高的集聚水平对应了更强的环境污染,但沿海省份技术创新的减排效应小于内陆省份,表明沿海省份的集聚正外部性正在减弱,其集聚发展已进入瓶颈期。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31个省市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tobit模型和门限回归,研究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识别区域技术创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及门限作用.研究表明,就全国和东部地区而言,老龄化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区域技术创新在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中表现出双门限效应,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表现出单一门限特征.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区域技术创新在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两化"的影响中均表现出单一门限特征,且只有当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老龄化才会显著促进产业结构"两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曹瑞芬 《资源科学》2014,36(6):1211-1219
耕地资源既能产生生态效益,为整个社会提供生态福利,具有正外部性,同时也会因为不合理利用而损坏人类的福利,产生负外部效应。仅仅估算耕地的正外部性价值量,可能会高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额,不利于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本文以湖北省102个县(市、区)为例,分别测算了耕地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价值量,进而得出耕地的净外部性价值量;此外,通过测算各区域内部的外部性需求量得出耕地保护的外部性盈亏水平,并据此实施跨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以均衡各区域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①湖北省大部分地区的耕地对外界环境均起到了正面影响,但省内耕地资源的净外部性水平差异明显;②扣除区域内部的外部性需求量,湖北省共有41个县(市、区)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有盈余,属于财政转移支付受偿区;同时,共有61个县(市、区)耕地资源的外部性处于亏损状态,属于财政转移支付支付区;③财政转移支付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可操作性。各个县(市、区)的转移支付额占当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较低,约为0.007%~5.030%,均在政府可承受的范围内。研究成果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文普 《科研管理》2015,36(9):19-25
从污染溢出的视角,解释了地区间污染减排的策略性行为,推导了污染溢出的空间Tobit设定。然后,利用中国31个省级环境专利数据,在控制技术溢出的情况下,分离出污染减排对环境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污染减排对环境技术创新不仅有显著的正的直接作用,而且还存在不显著的负溢出效应,综合这两方面的影响使污染减排具有不显著的正影响,表明忽略污染溢出有可能夸大污染减排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进而探讨相应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研究制约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对于建成自主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基于全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测算了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并从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角度,主要考察了自主创新、协同研发与外国技术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协同研发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外国技术却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反映出我国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有待完善;东中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差异在进一步缩小;教育水平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负向作用,这表明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严重问题,改革教育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绿色创新双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制度环境是激励绿色创新开展的基本保障。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5年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从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两个方面研究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环境管制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市场制度环境中,教育扶持、非国有化水平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科技扶持和金融支持对工业绿色创新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度对工业绿色创新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法律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为考察不同地理区位条件下制度环境对工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进一步将全国分为一带一路地区和非一带一路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