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标准样地作为典型农用地等别质量的标志地,产生于农用地分等,省级以上标准样地分布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可以满足作为国家级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点的需求,研究建立基于标准样地的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点设置方法对创新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选择业已完成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的冀豫鄂3省为案例区,探讨从这3省省级以上标准样地中选择合适样地作为国家级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点的方法.文章采用格网法与景观多样性指数法布设3省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样带,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标准样地作为监测点,最终从确定的一纵三横四条监测样带中抽取出48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地作为农用地等别质量的国家级监测点.研究认为作为国家级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点,首先需要监测点在等别质量上体现区域农用地等别质量骨架;其次监测点数目合理,以此才能在保证监测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少数据冗余,同时节省监测数据采集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和实地挖掘土壤剖面、农户调查等数据,采用空间叠置、地统计学、统计检验等方法,对内蒙古达拉特旗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布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县域耕地等别监测分区、样点布设方法和精度检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控制区的划定可以依据耕地自然质量控制区、利用等值区和经济水平等值区,通过空间叠置,确定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控制区;②监测样点的确定可以依据地统计学空间分层抽样的原理,计算监测样点的总数量,采用面积比例分配方法确定各监测控制区监测样点数量;③达拉特旗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共划分20个监测控制区,并布设了36个监测样点,经统计学检验,监测样点的代表性程度满足地统计学代表性要求。达拉特旗县域耕地等别监测样点布控方法的建立可以为其它县域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提供借鉴,为我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相慧  孔祥斌  陈培雄  李立强 《资源科学》2014,36(6):1203-1210
本文基于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和实地挖掘土壤剖面、农户调查等数据,采用空间叠置、地统计学、统计检验等方法,对内蒙古达拉特旗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布控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县域耕地等别监测分区、样点布设方法和精度检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控制区的划定可以依据耕地自然质量控制区、利用等值区和经济水平等值区,通过空间叠置,确定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控制区;②监测样点的确定可以依据地统计学空间分层抽样的原理,计算监测样点的总数量,采用面积比例分配方法确定各监测控制区监测样点数量;③达拉特旗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共划分20个监测控制区,并布设了36个监测样点,经统计学检验,监测样点的代表性程度满足地统计学代表性要求。达拉特旗县域耕地等别监测样点布控方法的建立可以为其它县域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提供借鉴,为我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大兴区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控制点布设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胡晓涛  吴克宁  马建辉  赵华甫  王倩 《资源科学》2012,34(10):1891-1897
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把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探讨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控制点布设方法。大兴区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变异半径为3.72km,布设理论监测样点43个,监测样点的控制范围为1086hm2,但若考虑到土地利用规划、土壤类型(亚类)、自然等各等别面积比例、利用等各等别面积比例、土地整理项目区、样点覆盖全面性等因素,监测样点合理布设数应为46个才能满足研究区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精度要求。研究表明,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在研究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样点布设过程中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监测样点的代表性和耕地质量监测信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耕地质量监测是当前国家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和产能变化的重要工作手段。合理布设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可以大幅提高耕地质量监测的效率。以河北省黄骅市县域耕地为研究对象,以耕地的质量属性和空间位置属性为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的划定依据,采用空间聚类法生成20种备选监测区方案,通过综合比较方差、抽样误差、抽样效率和抽样弹性系数,选出初始监测区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局部优化,最终生成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方案,最后以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为分层依据,运用分层抽样法布设了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研究表明:(1)在抽样误差为1%的要求下,分区数为65的备选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方案的综合样本容量为77,抽样效率相对较高,被选定为初始监测区方案;(2)随着耕地质量等别监测区数目从5增加到100,相同监测区内耕地单元之间在空间位置和耕地质量等别上的差异程度由快速减少到趋于平稳;(3)在布设相同数量的监测样点时,本文提出的基于空间聚类分层抽样的样点布设方法在表土质地、剖面构型、盐渍化、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灌溉条件和国家耕地质量自然等指数等因素方面的抽样误差分别为0.37、1.02、1.39、0.91、0.31、1.53和1.27,均明显低于传统的等别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网格分层抽样,具有较高的抽样效率。研究成果可为耕地质量等别监测样点布设相关工作和研究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6.
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科学布设耕地质量监测样地是支撑实时掌握国家耕地质量的关键技术环节。当前对耕地质量监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级和县级尺度,缺乏省级尺度。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提出在省级标准样地基础上进行耕地监测样地数量和质量代表性两方面的优化,进而形成省级耕地质量监测布点的技术方法。本文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和面积代表性指数对标准样地的空间分布和数量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原144个标准样地在空间上呈均匀分布,但在数量上不能满足监测布样的要求;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确定理论监测样地数量为194个;以"耕作制度二级区-土壤类型-地貌-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结合《中国土地资源图集》中的中国土地潜力分区图,将内蒙古划分为14个监测控制分区;依据"等别-监测分区"的控制顺序和优先选择标准样地的原则修正监测样地数量和确定其空间位置,最终确定省级监测样地数量为219个,其中标准样地124个,新增监测样地95个。依据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省级监测样地布设,一方面可以建立起省级尺度符合耕地质量空间变异特征的耕地质量监测布设样地体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家和县级耕地质量监测工作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7.
2000-2010年辽宁省海岸带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2000-2010年辽宁省海岸带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变化并探讨其变化原因,提取研究区2000年、2005年以及2010年三期景观类型,使用马尔柯夫模型的转移矩阵分析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景观生态分级指数模型计算景观类型转化强度;采用In VEST模型评价生境质量,探究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0年间,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面积均增加,开发浅海水域形成的养殖用地面积增加最多;2000-2005年、2005-2010年转化强度指数均为负,景观生态级别下降,大量高生态级别的景观向低生态级别转化。景观生境质量指数减少,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降低,生境质量发生退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滨海自然湿地人工化,湿地围垦以及城镇化扩张成为海岸带生态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农用地质量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用地资源的质量出发,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景观生态学等方法,对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从江苏省农用地资源自然质量、利用质量、经济质量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农业区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多样性、均匀度、集中度、优势度等分布特点来看,不同农业区的农用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分异明显,表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两个方向上的递变规律。文章最后探讨了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主要受到地带性因素以及大尺度的非地带性因素如大地貌单元等要素的控制,同时还受到人类活动如区位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干扰,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分异显著。农用地资源质量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格局是不同层次、多因素综合作用和相互嵌套、相互影响的结果,这对进一步研究农用地资源质量空间分布格局的成因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连续刚构桥设置纵坡及横坡后,其纵向高差和横向高差较大,而在采用挂篮分段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箱粱平、纵面线形及标高又受一期恒栽、预应力、二期恒栽、结构体系转换、挂篮自重及变形、墩身压缩、前期收缩、徐变、环境温度和气候、施工中的平衡重和配重等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会不断变化,采取动态的监测、测控,掌握施工过程中梁段平面线型、纵向挠度的变化,同时分析预测浇筑下一粱段平面线型、纵面挠度的变化值,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成桥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施工监控被认为分段悬臂现浇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团胜  张艳  石玉琼 《资源科学》2009,31(5):824-828
耕地占补平衡等级折算系数的计算与占补平衡的内涵有关,耕地占补平衡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一定时间内区域耕地生产能力和粮食产量不降低,也就是说,耕地占补平衡应以现实产量为平衡标准。土地利用等指数更接近现实产量,标准粮产量和利用质量等指数两者同样反映了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地粮食生产能力,因此通过标准粮产量和利用质量等指数建立函数关系,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质量等别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的差异。本文使用陕西省周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分别利用等别自然质量等指数、等别利用等指数以及利用等指数-标准粮产量确定农用地占补平衡中被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数量关系,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3种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被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数量关系可利用等指数-标准粮产量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