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是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展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促进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将模糊综合评判法作为西南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主要方法,构建了西南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层次结构,通过频率统计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选取了24个西南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并进行了简要说明;对权重的确定、评价矩阵的建立和运算模型的选取等模糊综合评判重要环节进行了阐述。采用2005年观测资料,对贵州普定后寨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制约上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各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下游〉中游〉上游。评价结果较直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到了前人研究成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周玲玲  王琳  余静 《资源科学》2014,36(5):913-921
以缺水城市即墨市为研究对象,结合水足迹核算成果,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研究结果显示:①压力因子权重最大,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影响最大,驱动力因子次之,状态因子的权重稍高于响应因子,影响因子的权重较小;②在30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中,"生态用水比例"指标权重最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次之;③即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呈"升(1999-2005年)-降(2005-2009年)-升(2009-2011年)"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即墨市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积,积极响应节水政策,使即墨市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和谐、有序发展。通过与基于常规用水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将区域水足迹的核算结果应用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是适宜的、可行的,有利于更加全面地审视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县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该文从县域经济重要性的角度分析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规划的重要意义。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采用“多指标集合度量法”的概念和模型,构建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具体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和指标层等不同层次,目标层反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目标,准则层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5个准则,即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以江苏锡山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方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于对每项指标的多角度分析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变化过程的评价,评价了锡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寻找目前与将来影响锡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实现可持续性土地利用与管理目标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东营市近十年来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依托自然体系五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东营市近十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不容乐观,需要未雨绸缪、开源节流、科学布局和合理规划去积极应对的观点。在东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评价领域起到借鉴参考和一定的指导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及生态效益,为维持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人口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四个方面考虑,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均方差决策法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并对2003-2012年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2陕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大体上处于上升趋势。(2)陕西省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利用状态对社会经济子系统依赖程度较高。(3)制约陕西省未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在于陕西省水资源与人口系统的不协调发展,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本文从社会、经济、人口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2007—2012年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并预测了天津市2013—2015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2007—2015年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善,从较弱—中等—较强—很强状态,但尚未达到完全可持续利用;同时分析并识别出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人口、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制定科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浙江省水资源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的水资源现状,着重分析了浙江省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对浙江省水资源进行单项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现状,将水资源管理纳入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中,研究建立了浙江省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描述了正效益指标数据和负效益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求和方法得到水资源评价的综合指数;采用浙江省2005年和2006年水资源的相关数据,分析计算得到了浙江省各城市的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数,并对结果进行了横向比较和综合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指出了制约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特征,本文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1个县(市)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水平总体评价结果由2006年的"临界可持续性"等级(II)提升至2010年的"可持续性较好"等级(III)。但在空间差异上,2010年与2006年相比,处于土地利用不可持续阶段的县(市)完全消失,处于可持续利用阶段的由1个增加至5个。评价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当地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状况,说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选取乌昌地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乌昌地区能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评价,得出结论:1)能矿资源规模与供给系统指数呈现明显的波动状态,分别在1999年和2005年形成波谷;2)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系统指数基本呈现上升趋势;3)环境压力与环境治理系统指数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上升的特征;4)乌昌地区能矿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指数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受乌昌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影响,对能矿资源可持续能力影响最大的子系统为环境压力与环境治理系统.在各指标中,对能矿资源可持续能力影响较大的指标是能矿资源生产总量、水资源利用相关指标以及资源型产业的GDP和资源型产业固定投资比重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例,给出了一种构建综合指标体系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灰色聚类法将指标进行分层和分类处理,用标度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最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地球大数据对于克服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中传统统计数据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凭借宏观、动态、多样的优势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提供新的动力。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研究与评估实践的基础上,以SDG 11(可持续城市与社区)为核心,兼顾其他SDGs中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充分挖掘地球大数据完备、实时、稳健、客观等优势,选取12个适合运用地球大数据来进行评估的指标。其中,7个直接指标从SDG11具体标中抽取,依次为SDG 11.1、SDG 11.2、SDG 11.3、SDG 11.6、SDG 11.7、SDG 11.a、SDG 11.b等;另外5个关联指标为不包含在SDG 11中,但与城市可持续评估息息相关的代表性评价指标,分别为SDG6.3、SDG 7.2、SDG 8.1、SDG 9c、SDG 15.1等。文章介绍这12个指标在城市可持续评估中可发挥的作用,以及评估的数据、指标与方法。最后,提出基于地球大数据进行可持续指标计算,实现了对多源信息的整合利用,将有助于实现更加定量、实时、精细的城市可持续评价。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指导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变成现实过程中,关键问题是对可持续性的评价。本文采用博塞尔?哈特缪特的“标识星(Orientor Star)”方法,对青藏高原重点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确立和定量评价,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文章在系统分析目前国内外关于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具有高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作者按照人类、支撑及自然3个亚系统建立了川滇藏接壤地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应用标识星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在1959年、1999年和2039年该区的区域可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广东省区域水资源紧缺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子燕  刘锐 《资源科学》2010,32(12):2324-2328
在调查和分析广东省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选择水资源压力、社会状态和防旱响应3个准则层共18个指标构建水资源紧缺风险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后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风险指数,应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建立一套区域水资源紧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广东省水资源紧缺风险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评价广东省6个地区水资源紧缺风险的结果表明,农作物播种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万元GDP用水量3个指标对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紧缺总风险指数的影响较大;各地区资源风险指数、使用风险指数和管理风险指数的差异体现出不同地区不同的缺水特征,参评地区中湛江已经进入了水资源紧缺高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观点并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4方面构建了适合县城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共选择了25个参评因子。然后对江阴市1991年、1994年和1997年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江阴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江阴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也日益增强,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但是,1997年与1991年相比,资源、环境两要素的可持续性分别下降了10.35%和12.23%,若不加以重视,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导致江阴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可持续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江阴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文章认为,必须从人口数量控制、用地结构优化、环境污染控制以及增加农业投入等4个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足迹的中国水生态功能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力强  谢高地  陈龙  裴厦  范娜 《资源科学》2012,34(9):1622-1628
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问题,水资源危机将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面II占的“瓶颈”问题。随着30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洪涝灾害等水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水资源管理上必须要有新的转变和大的突破。本研究在分析了中国水资源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引入水足迹等人类影响指标,结合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面状与线状结合,综合运用地理要素,初步对全国水流域进行水生态功能分区。试图为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维护国家水资源安全,揭示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与演变趋势,制定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策略,支撑国家水环境管理理念的转变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钱建利  杨斌  张贺  杨瀚文  郑林昌  谭昌海  代辛 《资源科学》2020,42(10):1921-1931
探索建立湿地资源立体综合观测指标体系对湿地资源统一管理、理论研究和相关决策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为指导,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出发,阐述了湿地资源立体综合观测系统框架和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湿地资源观测现状,结合湿地资源的独特性、复杂性和立体综合观测多尺度、多要素、系统性、动态性的特点,提出了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以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地表水资源、土壤资源、地下水资源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大气层—地表层—地下层湿地资源立体综合观测指标体系,对湿地资源开展长期、连续、稳定的观测,以期实现湿地资源管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从粗放向科学精准转变,从多资源要素保护向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全要素保护转变;同时,为解决当前湿地资源观测数据格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湿地资源观测数据开放度、共享度和联网研究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确立了适合宁夏区情的初始指标,其次利用聚类法从初始指标里筛选得到15个评价指标,采用SVM对宁夏2002—2011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与传统的BP-ANN的评价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表明:两者评价结论基本一致;与ANN相比,SVM模型简单,泛化性强,分类精度高。该结果对宁夏水资源的调控和分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了以水资源安全评价为核心,以流域为基础构建面向流域水资源安全的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系统由控制层数据库、知识库和模型库四部分组成,以安全评价模型库为核心,调用数据库信息,结合知识库的辅助,得出水资源安全维护措施。系统可为实现流域水资源安全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驱动下,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均处在不断加剧的动态变化中,揭示二者之间的互馈机制是保持和增强系统弹性以及可持续性的科学基础。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黄河重要的产水区和绝大部分泥沙的来源区。合理布局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协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黄河下游水资源利用与泥沙控制,是黄土高原地区和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本文立足于国际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前沿和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国家需求,综述了区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和社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认为发展社会-生态系统动态机制分析方法和稳态转换识别方法,建立耦合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权衡与优化模型,是推动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为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莉  姚建  秦远清 《软科学》2002,16(3):49-51
本文从区域系统整体出发,提出了分析研究区域的系统结构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特征的方法,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系统组成要素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可持续发展和系统工程理论,按照有关原则要求去选择和设置定量指标,同时分析它们与总体目标的相关程度,并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可在其它区域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