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核心能力是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基石,本文基于综合优势理论思想,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运用解释性案例和专利计量嵌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基于主导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伴随产业主导优势经历碎片化网络、单一辐轴网络到多中心小世界网络的动态演化,产业核心能力依次从小生境产品模仿创新能力、产品系列化自主开发能力到全面拓展的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二者共同进化,并且与产业综合优势同步发展,在创新驱动力、需求拉动力和政策引导力三重动力作用下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优势特色不断升级和核心能力的持续积累。本研究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能力培育和基于核心能力的综合优势战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创新产学研合作视角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新产学研合作的组织模式,实现从基于企业技术需求到基于产业技术需求、从点对点分散式合作到网络集成式合作、从知识技术的单向转移到双向互动、从契约式合作到一体化合作是当前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构建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不仅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明确产学研合作的目标定位与发展重点,而且应该科学地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路线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力,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新兴产业网络,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与市场培育。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悄然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和发展现状,建立DEMATEL-ANP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在方法厘清复杂指标之间的网络关系基础上,利用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综合DEMATEL和ANP两种方法的结果,计算得出指标的混合权重,并以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2016年度的数据为例实证分析其创新能力。结果显示:管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管理和制度的创新能力在创新过程中影响产业技术和市场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构建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并进行有效战略管理,对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缺乏对我国产业情境和数字化情境的充分关注。基于综合优势理论,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探索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综合优势形成机理。研究发现:系统经历数字化创新“蓄能期—赋能期—扩能期”演化;基于我国制度、技术、市场情境的特色驱动机制,系统沿着“主导优势选择—核心能力培育—综合优势形成”的战略路径循环发展;伴随主导优势“数字资源—数字平台—数字生态系统”动态选择,系统依次培育了分布式创新、重组创新和跨界融合创新的核心能力,并促进综合优势同步形成与持续演化。研究旨在推动本土战略管理理论创新,丰富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竞争战略研究,并为新兴产业创新战略及政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区域发展中抢占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九江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于传统产业表现出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能力强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的优势,同时也存在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产业集群优势尚未形成和高端人才短缺问题,对此,建议做好"四个强化、四个提高",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九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及能力动态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协同创新特点、效应的基础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产业特性,基于系统视角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对协同创新网络模型中的四个基本构面以及协同创新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并进而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四种能力及其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动态演化方向与策略.该研究对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义平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6):613-615,631
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又取决于产业创新平台体系的完善程度。文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进行了构建,并从产业创新平台角度提出了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动态有效的创新获利策略将有助于创新价值占有和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的主要因素包括独占性机制、互补性资产、网络外部性及主导设计、动态能力和相关公共政策.上述因素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生产、规模化以及专业化4个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创新企业应该根据产业所处生命周期动态选择创新获利策略.制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不仅要考虑自主创新能力,也要考虑创新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共性技术自身特点,提出产业共性技术是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需求视角,以及课题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调研访谈,识别出四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分别是"引领模式""定制模式""外溢模式""联盟模式",并对上述创新模式的应用前提、投资主体、理论依据、模式优势以及潜在风险等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运用基于德尔菲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设计了产业创新能力评估模型。通过对宁波、杭州、温州等地450家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评估及结果分析,提出了提高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界定基于产学研跨组织知识集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网络的内涵;设计其创新集群网络的结构;提出创新集群网络的发展模式以及演化路径;探究如何依托产学研跨组织知识集成机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网络的政策措施,旨在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内源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高度战略化与产品低市场利基的矛盾等原因,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低端锁定的风险。本文以风电设备制造业为例,通过分析全球的竞争格局以及我国以引进技术支撑规模制造优势、通用零部件的生产优势与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依赖并存等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特征,得出距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准仍有不小差距。为避免低端锁定,本文提出关键共性技术的战略性攻关、赋予龙头企业创新责任与创新激励等六条风电设备制造业实现价值链攀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当前国内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互动的关键力量。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多领域技术的协同创新和多种产业的联动配合,有效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在特定区域内构建一个能支持持续创新活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安徽省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案例研究表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主要在于:一是以产业内的核心企业为主,构建创新技术链和产业链进行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二是通过企业边界开放,创造开放式创新机制以实现多主体协同创新。二者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吴崇  胡汉辉  吕魁 《科学学研究》2009,27(6):947-954
 针对企业战略理论和知识理论契合的趋势,以及现有企业能力理论抽象而失措的特点,利用动态规划理论构建了基于核心刚性超越的动态能力的数理定义,指出了动态核心能力的实物期权本质;利用相关模型分析了核心刚性超越阶段企业知识创新战略的功能定位和决策机理。研究表明,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实际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最优化过程,需要企业知识创新战略的方向引导,内在地形成了核心刚性超越阶段企业知识创新战略的核心决策,对应着战略时机和战略形式的最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引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考虑产业的全球化分工和国际竞争,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及其发展模式。从国际竞争的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新分类,将其分为互补性技术创新、扩展性技术创新、替代性技术创新和超越性技术创新等类型,重点剖析开展替代性技术创新攻克产业核心技术面临的技术创新能力、用户接受、先发国家竞争、先发国家的先动优势等诸多挑战及其特点。最后讨论研究结果带来的启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7-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创新数量(专利申请总数)和创新质量(发明专利申请数)度量创新绩效,实证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绩效。本文进一步检验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施路径,发现信贷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呈现正显著,而补贴和税收机制影响则并不明显。本文不仅为产业政策推行的抑制效应研究提供了证据,还丰富和拓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并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以及优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温珂  林则夫 《科研管理》2005,26(6):13-17
本文从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发展的关系切入,基于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了区域核心能力的概念框架,并用这一框架对海淀区区域核心能力的构建及发展进行了案例研究。经过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我们认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关键是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核心的区域核心能力的形成。由于这一过程不是一个完全自发的市场行为,所以,政府的制度供给在其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生产性服务业区分为创造型和保障型两种类型,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造型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创新博弈,与保障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包创新博弈进行理论推演。通过构建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模型,采用2004-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对比)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创新状况进行了测度及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参与协同创新的企业比例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造型生产性服务业所进行的协同研发创新对于提升其协同度水平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吕静韦 《科研管理》2020,41(6):47-5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主体动力要素和调节动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波特竞争力理论和钻石模型,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190,采用相关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能力要素的发挥失常,而市场化环境下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的调节效应可以有效改善该非理想状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20.
选取全国521家战略性新兴企业作为样本,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耦合度模型。通过定量研究,实证厘清当前我国各省市科技金融结合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通过科技金融的发展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