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形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需求、信息意识、信息心理、认知能力、社会信息环境几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的形成机制.提出了促进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信息规避作为一种消极的信息行为,将影响社交媒体平台的持续发展。基于认知失调和心理授权理论,本文整合“使能”与“抑制”双重视角研究了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规避行为产生的前因及其作用路径。[方法/过程]研究采用混合方法包括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信息质量显著影响用户的心理授权,进而对信息规避行为产生负向影响;社会比较和感知过载显著影响用户的认知失调,进而导致信息规避行为。fsQCA结果发现了3条触发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路径。研究结果启示社交媒体平台要建立有效的信息过滤机制,构建支持性的平台氛围,缓解用户心理失调,从而减少其信息规避行为。  相似文献   

3.
王娜  肖倩倩 《现代情报》2019,39(7):66-76
[目的/意义]调研网络动态信息组织未来用户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提高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用户参与度的建议,以期能为提高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用户参与度、建立用户参与的网络动态信息组织模式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以构建的用户参与度影响因素测试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调查问卷从用户认知、外界影响两个角度对影响网络动态信息组织未来用户参与度的因素开展调查与分析。[结果/结论]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平台安全性、易用性、激励措施、信息质量保障、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网络动态信息组织用户参与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构建期刊数据库信息资源质量维度体系的基础上,以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为研究对象,对信息资源各质量维度的重要性认知进行了用户调查,并以学科背景为自变量,以各质量维度的重要性认知为因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揭示了文理背景的用户群体在信息资源质量维度重要性认知上的差异,并提出了数据库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信息检索中用户的需求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工作中积累的资料,对科技信息检索的用户进行分类研究,并从用户的需求心理,消费心理,知识结构,科技信息工作的技术难点及信息检索用户的认识障碍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息线索的认知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理论缺乏对用户认知分析的情况下,本文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分析用户的网络行为.文章首先提出了信息线索的概念,探讨了信息线索对于网络用户行为的影响,指出了对其研究的重要意义,随后给出了基于信息线索的认知分析模型.最后,从认知的角度将用户在面临大量链接时采取的策略分为Attend-to-link,Click-link,Backup-a-page三种策略,然后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从数学建模的角度模拟出了用户采取三种策略的概率.对于用户采取的策略进行了抽象的表示,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基于线索的认知分析模型将有助于网络信息行为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抖音5分钟,人间1小时”,近年来短视频社交平台成为用户获取信息和日常娱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少有学者结合短视频平台特点,深入研究抖音等短视频用户对平台技术的感知和理解及其对用户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关于感知个性化和信息窄化的影响也未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得到验证。本文以抖音为例,借鉴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对用户感知个性化、信息窄化、心理抗拒对信息采纳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用户感知个性化会对信息窄化产生积极影响,感知个性化程度高的用户更容易陷入“信息茧房”中。其次,与以往研究不同,本研究发现用户感知个性化和信息窄化会降低用户的心理抗拒。该结果表明,短视频平台中,高水平的个性化推荐会降低用户的信息获取成本和平台使用成本,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最后,本研究发现心理抗拒在两条影响路径中均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表明用户对平台算法的感知会通过降低心理抗拒来提高信息采纳意愿。本研究从研究情境、研究变量及研究模型上拓宽了信息采纳意愿的研究领域。由研究结果可知,在探究用户对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感知个性化和信息窄化时,不能完全借鉴以往结论,需单独研究。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探究在线健康社区用户健康信息态度的构成要素和形成机理,有助于揭露在线健康社区中用户的健康信息态度,为相关机构推进在线健康社区的平台建设与资源管理优化提供思路。[方法/过程]以ABC态度模型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为基础理论,以好大夫在线健康社区用户为研究对象,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提取用户健康信息态度的构成要素,分析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构建并分析出用户健康信息态度的形成机理。[结果/结论]在线健康社区用户健康信息态度由认知(感知信息内容质量、感知信息效用价值与信息来源可信度)、情感(愉悦度与唤醒度)和采纳行为三要素构成。健康信息态度的形成机理包括以下4类:大众性态度的形成,用户以中心认知为主,边缘认知为辅,情感反应偏向愉悦度;习惯性态度的形成,用户主要采用边缘认知的方式处理信息,情感反应中愉悦度和唤醒度均有出现;常规性态度的形成,愉悦度更能激发用户对健康信息采纳的及时性,唤醒度则反映用户对健康信息采纳的迟滞性;小群体态度的形成,愉悦度对激发用户边缘认知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唤醒度则在促进用户中心认知方面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动机。[方法/过程]对23位微信用户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先后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从中提炼出31个初始概念、13个范畴和4个主范畴,揭示出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规避动机及其与信息规避策略间的关系。[结果/结论]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规避动机包括认知性动机(减轻认知负荷、保持认知聚焦、避免认知失调、避免额外支出)、情绪性动机(避免消极情绪、保持积极心境、避免情绪恶化)和社会性动机(逃避社会支持、回避社会交互、避免社会比较、遵守社会规范)。上述动机既能各自独立驱动社交媒体用户采取忽略信息策略或屏蔽信源策略来规避某些信息,也能彼此联合起来共同驱动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规避行为。[创新/局限]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利用扎根理论方法系统揭示微信用户的信息规避动机,深化对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认识;不足在于样本局限于微信青年用户群体,方法上属于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传播与利用的心理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信息传播是一个心理学的过程,信息利用涉及到许多心理活动。本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教育信息传播的心理学模式,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以及教育信息用户信息需求、信息动机、信息行为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许一明  李贺  解梦凡 《现代情报》2009,40(1):91-100
[目的/意义] 几乎所有互联网中的信息系统和服务都在试图改变用户的态度或行为。尽管社会心理学中的部分理论已被用于研究用户的意图和行为,但这些理论绝大多数都是从用户而非系统设计的视角来提供解决方案。[方法/过程] 通过对信息说服技术和说服系统相关研究的梳理,使用说服系统设计模型,以知乎为案例对说服系统在社会化问答平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除喜欢、社会角色、第一印象、权威性、可检验性和竞争六项原则外,说服系统模型提出的不同系统特性中的说服原则均在知乎中有所体现。未体现的原则中,喜欢和第一印象原则有待进一步调查,而其他原则或可成为知乎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14.
As Web-related 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grow,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popular as a major channel for providing a wide variety of information. However, users face the serious problem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when acquiring increasing amounts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This proble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provid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meet users’ requirements in an electronic commerce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information push-delivery system, which applies fuzzy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fuzzy similarity measurement to avoid the information overload problem. This proposed system is helpful for users to acquire suitabl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posed system is implement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for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for all participants was as high as 71%, indicating that the proposed system can effectively provide correct and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for users.  相似文献   

15.
To improve search engine effectiveness, we have observed an increased interest in gathering additional feedback about users’ information needs that goes beyond the queries they type in. Adaptive search engines use explicit and implicit feedback indicators to model users or search tasks. In order to create appropriate models,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how users interact with search engines, including the determining factors of their actions. Using eye tracking, we extend this understanding by analyzing the sequences and patterns with which users evaluate query result returned to them when using Google. We find that the query result abstracts are viewed in the order of their ranking in only about one fifth of the cases, and only an average of about three abstracts per result page are viewed at all. We also compare search behavior variability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classes of users and different classes of search tasks to reveal whether user models or task models may be greater predictors of behavior. We discover that gender and task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different kinds of search behaviors discussed here. The results are suggestive of improvements to query-based search interface designs with respect to both their use of space and workflow.  相似文献   

16.
Drawing on the stressor-strain-outcome framework,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information irrelevance and overload induce social network fatigue,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variables to users’ information avoidance behavior. It also examines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ocial network fatigue is more likely to be translated into information avoidance behavior. The analysis of data collected from 341 users of WeChat Moments suggests that information irrelevance directly leads to information avoidance behavior, and social media fatigue as a mediator partially mediates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on information avoidance behavior and fully mediates the impact of social overload on information avoidance behavior. Furthermore, time pressure strengthens the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 fatigue on information avoidance behavior. This study fulfills the identified need for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actual discontinuous behavior in social network services (SNSs) by investigating information avoidance behavior and its antecedents. The findings provide SNSs providers with guidelines on how to manage users’ behavior so that they remain active users of the SNSs.  相似文献   

17.
国外信息用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7年以来国外信息用户研究论文进行内容分析,认为其研究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用户角度和系统角度。用户角度方面,主要研究信息用户需求、信总用户安全、信息用户满意度、信息用户行为与心理和信息用户能力与学习;系统角度方面,主要探讨信息系统设计中的用户因素、用户对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使用等。对这些主题的研究论文进行综述,力图搴观反映近十年来国外信息用户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户动因一直是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从用户对信息系统的初期采纳到持续使用,一系列的理论模型被提出并得到了检验。性格作为反映用户个体特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得到了社会心理学、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关注,然而在信息系统领域关注较少。本文选择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模型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作为反映用户初期采纳和后期持续使用动因的典型模型,试图将性格五因素理论与这两个模型相整合,以深入理解不同用户性格特质对于用户信息系统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莎莎 《情报科学》2004,22(7):801-803
从用户情报需求心理、认知特点分析入手探讨了需求直接认知的可能性和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