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灰霾现象频发,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控制灰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公众身体健康,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8年7月启动了“杭州市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项目。项目历时三年,利用实测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杭州市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分析了影响灰霾的气象因素,研究了污染物区域输送对杭州市的影响。在系统研究杭州市灰霾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杭州市灰霾天气下不同粒径细粒子中化学组成的特征,解析了各源类对能见度下降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大气霾污染及控制策略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35年来,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大气霾污染问题同时凸显,尤其是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典型区域。文章以北京2013年1月霾污染过程为案例,分析了京津冀大气霾污染的现状、形成机制以及来源组成,并从 政治智慧、管理创新、科学支撑和全民参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控制途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系统梳理了中科院近年在大气灰霾研究领域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建设大气质量观测与模拟平台、研发监测设备与源头减排技术,开展国家重大活动的空气质量保障等,在致霾机理、污染源解析和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中科院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重点加强快速成霾机制、健康效应等研究,加快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大气环境科研水平,提高科技支撑大气污染防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00年以来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态势日趋严峻。卫星观测结果表明,我国约30%的国土面积、近5亿人口正遭受大气复合污染的危害。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关中、成渝等地区以细粒子为主要特征的大气灰霾污染尤其严重。各级政府多年来为此不懈努力,截至2012年专项启动时,一次污染物如PM10和SO2等浓度开始下降;但二次污染物如PM2.5和O3浓度并未明显降低。专项立项前,虽然国内相关研究很多,但是由于缺乏整体布局,研究存在不全面、不系统和“碎片化”等问题,难以全面认识我国灰霾污染问题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控制策略。因此,开展系统的灰霾追因及控制研究是科学治理灰霾污染的迫切需要。中科院按照组织落实“创新2020”及院“十二五”总体规划要求,2010年启动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立项论证工作。经过20余次研讨和论证,专项于2012年10月正式立项。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科院通过实施"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B类先导专项,通过实验模拟、外场观测以及模式模拟等研究对大气灰霾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国的大气污染由多种排放复合而成,表现为排放源多样,污染物成分复杂、浓度高,不同污染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根据灰霾形成特点,现阶段治理的基本思路应该在继续做好源头减排的同时,集中力量解决冬半年重污染问题,在管控措施上进一步增强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区域大气污染预报预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当今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与挑战。建立我国自己的多尺度空气质量预报模式,通过各类预报方法与手段相结合,对细颗粒物、臭氧等大气污染物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污染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和预警,是当前城市及区域灰霾等大气污染协同控制与治理的重要前提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3):219-227
<正>1 灰霾污染物来源及其变化《院刊》:您的研究组多年来一直进行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包括承担"863"和"973"相关项目,对大气灰霾研究积累深厚,公众熟知的2008年北京"奥运蓝"、2014年北京"APEC蓝"的工作您都有参与,此间还多次通过《院刊》展示研究结果、提出治理政策建议。2016年底与2017年初,我国京津冀地区再次遭遇严重的灰霾污染,而科学认识大气污染物来源是对其进行治理的前提和关键,根据您的源解析相关研究,此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以控制颗粒物污染和降低电力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重点,开展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从总量控制的原则、思路、程序以及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论述,使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2014年北京APEC会议前后,中科院组织实施了"京津冀区域灰霾综合外场实验",综合运用地面观测、激光雷达探空、车载走航、卫星遥感和数值模型预报等多种手段,对APEC前后京津冀地区的历次灰霾污染形成过程进行了全方位观测和模拟,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物环境容量、区域输送变化以及二次气溶胶所占比例,对APEC期间应急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留住"APEC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逐小时的能见度和PM2.5及PM10自动观测资料,选取4种不同的灰霾污染日计算方案,对2014-2016年浙江省的灰霾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能见度、PM2.5和PM10浓度及两者比值以及持续时间的4种计算方案都较好的反映出浙江省灰霾污染的分布形态,与同期观测霾日数和PM2.5污染日数的相似系数都超过0.95,计算效果较为理想;各方案计算灰霾污染日数的排序为方案4<方案2<方案3<方案1,各方案计算的灰霾日数普遍明显少于观测霾日数,方案1~方案3计算灰霾日数较PM2.5污染日数大都偏多,方案4计算灰霾日数与PM2.5污染日数相当,基于灰霾污染日是对视觉空气质量好坏的反映,灰霾污染日应大都是PM2.5污染日,且PM2.5污染日也应大都为灰霾污染日,方案4计算效果最为理想.浙江省灰霾日较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浙北平原地区和金衢盆地,较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浙南丘陵山地和浙江东南沿海地区,总体呈现出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和沿海少的分布特征.从灰霾的日变化来看,呈现出明显的"正弦型"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08时前后,谷值出现在15时左右.灰霾的年内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多、夏季少、春秋季过渡的特征.2014-2016年大部分站灰霾日数逐年减少,减幅普遍在30%以上,以温州站减幅最大,达70%,折射出近几年浙江省减排措施取得的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1.
大型复杂污染场地的污染治理修复是国内外环境领域面临的重大难题。大型复杂污染场地具有影响范围广、污染物种类多、生态环境威胁大等特征,这类场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认知和高效治理修复都面临巨大挑战,其中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形成机制、污染源的精准识别、智能决策优化等关键科技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大型复杂污染场地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呈集群式分布,涉及化学品制造业、石油等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基于我国国情,文章提出了大型复杂污染场地修复治理的关键“三步曲”(TSRTCM),从调查评估与科学认知、方案决策与技术筛选、工程实施与监测评价3方面着力破解修复治理难题。大型复杂污染场地环境修复能有力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助于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林  肖倩冰  蓝淑菁 《资源科学》2021,43(2):341-356
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是环境政策单独作用的结果,通常还与政策作用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中国2006—2016年1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面板数据,以“大气十条”政策作为环境规制的代理虚拟变量,结合双重差分法,研究“大气十条”政策的实施是否有利于降低京津冀晋鲁蒙、长三角、珠三角3个目标区域内城市的雾霾污染水平,并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探索该政策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影响雾霾污染治理。进一步,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验证“大气十条”政策实施背景下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对雾霾污染治理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回归结果显示:①双重差分回归中,全样本下,“大气十条”的政策效果不显著;分区域样本下,政策对京津冀晋鲁蒙区域产生了显著的雾霾治理效应,而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没有产生明显的政策效果。②中介效应模型中,京津冀晋鲁蒙区域“大气十条”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作用于雾霾污染治理,且为部分中介效应;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作用于雾霾污染治理则为完全中介效应;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不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③面板门槛回归中,京津冀晋鲁蒙与周边区域样本、长三角与周边区域样本下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均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3.
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气候中心共同承担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课题有关研究成果。包括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势、空气质量模拟及应用、区域气候模拟及应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及对污染物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污染物防控措施和效果的研究进展。主要阶段性成果包括:建立了基准年典型空气污染物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并分区域和行业综合评估了我国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势;利用区域气候模型对全国近十年气候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开展了典型地区的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典型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城市群)空气污染指数(API)与不同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揭示了气象因子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机理;对比分析了典型发达国家或组织和典型发展中国家的污染物防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及效果,并对未来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1年-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9个代表城市近10年的每日API数据,研究了各个城市群和城市APl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统计了每年轻度污染及以上级别的天数,结果表明:近10年三大城市群代表城市的API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京津冀城市群API最高,下降也最为明显,而珠三角城市群API最低,下降最不显著;各城市年均和季节API随纬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城市群内部距离海洋近的城市API较低;三大城市群API呈现冬春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北京和石家庄近10年年均污染天数最多,珠海污染天数最少,2001年-2008年三大城市群城市间的污染天数差距较大,2008年之后污染天数差距明显缩小,API有趋于同步的变化趋势,大气污染呈现一定的区域同质化特征。在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实施之前系统分析三大城市群近10年API的变化特征可为日后科学评价和对比两种指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43个城市2014—2017年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基于STIRPAT模型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三大城市群大气污染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大气污染由人文和自然因素共同导致,各区域大气污染存在着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城市群大气污染关键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各城市群生态环境改善的相应政策建议,从根本上加强污染防治,加快构建环境优、绿色的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6.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加强生态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黄河流域最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具有良好的农业开发条件,但其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中国科学院在黄河三角洲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前瞻性部署了科研基地建设和启动了一批科研项目,取得了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出了转变开发思路,生态学原理和高新技术有效结合,走盐碱地适应性开发、盐碱地高效精致开发和现代化产业开发的道路,探索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高效、高质、高值发展新模式。通过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机制,激活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出"中科院方案",建立"中科院样板"。  相似文献   

17.
海岸带及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我国已对一些典型河口、海湾、海岛周边海域及潮滩开展了微塑料污染的初步调查,积累了一些基础数据。但目前从基础理论、方法学及评估与控制技术等方面都远未达到环境监管的要求。因此,需要从建立和完善微塑料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学体系,厘清我国海洋微塑料的排放格局与污染分布规律,建立微塑料及其附着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指标体系与参数库,形成海洋及海岸环境微塑料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等角度开展全面系统研究,解决现有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海岸及海洋环境微塑料污染的监管与安全保障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8.
狄乾斌  陈小龙  侯智文 《资源科学》2022,44(6):1155-1167
城市群是中国区域经济与绿色发展的主要承载形式,其战略地位与日俱增,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下研究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是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演化机理,借助2010—2019年三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相关系数矩阵法、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协同度;结合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区域差异及空间联系强度;并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关键路径进行识别。结果表明:①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有序度呈显著增长趋势;而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协同度水平较低,系统处于不稳定、不协调的状态。②京津冀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度内部差异逐步减小,长三角内部差异基本保持稳定,珠三角内部差异波动较大。③京津冀和珠三角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协同度的网络密度和网络结构的复杂程度高于长三角,空间联系强度等级较高。为此,三大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可以从政策、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通过做好顶层设计、转型升级、合作拓展等路径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