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中国技术制造出世界一流的天文望远镜,这曾是她的目标.为此,她十年磨“镜”,完成了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建造,实现了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追赶与超越. 而今,年过六旬的她依然逐梦前行,在地球上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冰穹续写“镜”观星辰的新篇章.她就是我国天文光学望远镜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崔向群.  相似文献   

2.
9月27日夜.中科院LAMOST望远镜在调试中一次观测得到1000余条天体的光谱。截止到发稿,在每次调试观测中,LAMOST都不断地获得1000多至2000多天体的光谱。用于调试观测的天体一般是亮于17等,光谱是在无云观测夜曝光5分钟后获得的。与国际上迄今最多一次观测只能得到600多条天体的光谱相比,LAMOST已经成为世界上光谱观测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永恒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专家,他第一个用国内2.16米光学望远镜发现新的类星体,开创了使用国内设备开展活动星系核观测的先河.主要从事活动天体的理论研究、高能天体的观测分析、多波段研究、数据分析技术、天文信息技术以及LAMOST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永恒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专家,他第一个用国内2.16米光学望远镜发现新的类星体,开创了使用国内设备开展活动星系核观测的先河。主要从事活动天体的理论研究、高能天体的观测分析、多波段研究、数据分析技术、天文信息技术以及LAMOST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天文学领域最野心勃勃的一项计划,世界上最强大的射电天文观测设备于3月13日正式亮相。据称,这些设备所捕捉到的深太空信号,或许能帮助人类找寻宇宙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以往,人们只能通过光学望远镜来观测研究天体,光学波段是人类观望宇宙的唯一"窗口"。直到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贝  相似文献   

6.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光学望远镜是观测宇宙的无限空间的唯一工具。只有在不久以前,才发明了新的工具,这种工具是利用电磁波谱的其他部分—无线电波区域—来观测的。画在封面上的巨大建筑物,就是最新型的天文仪器——无线电望远镜。在它们里面,没有普通光学望远镜所特有的那些镜筒、凹面镜和物镜。这种望远镜上的碗状栅跟巨大的雷达天线很相像。我们银河系(包括太阳在内)的许多恒星以及银河外的许多天体,都辐射出各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最强的波是从银河以及从可见的怛星最密集的空间区域发出来  相似文献   

7.
《金秋科苑》2012,(9):8-8
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3位第28次南极内陆天文科考队员近日向记者介绍,此次科考完成安装、调试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1以及望远镜能源支撑平台;这是目前为止在南极内陆架设的最大光学望远镜,为我国建设南极天文台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哈勃望远镜是人类发射进入太空的最大而且最灵敏的光学望远镜,它发回了数不胜数美丽得让人震撼的天文照片,从此开辟了天文观测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利用专业天文望远镜连接照相机拍摄天体,曾是天文学家记录、研究天体的主要方式。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太空飞行器、太空望远镜穿过大气的干扰、近距离甚至亲临天体表面采集的天体信息,远远高于地面天文望远镜拍摄天体照片的研究价值。地面天体摄影在天文专业研究领域渐渐失去主导地位之时,业余天体摄影却越来越热,并渐渐形成了一门新颖的摄影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专业天文望远镜连接照相机拍摄天体,曾是天文学家记录、研究天体的主要方式。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太空飞行器、太空望远镜穿过大气的干扰、近距离甚至亲临天体表面采集的天体信息,远远高于地面天文望远镜拍摄天体照片的研究价值。地面天体摄影在天文专业研究领域渐渐失去主导地位之时,业余天体摄影却越来越热,并渐渐形成了一门新颖的摄影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1.
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是人类长期进行并将持续下去的不懈求索。而方敬忠及其所在团队的研究工作,便是为了让人类探索的触角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伸得更远。他们的目标便是实现大型光学系统(地基大型天文光学望远镜、空间光学望远镜)的有效减重,通俗点说,便是给这些大型望远镜在保证使用效能的前提下进行"瘦身"。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15-316
我国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2007年5月12日在中科院/云南省丽江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目前我国及东亚地区最大的天文光学望远镜。随着这架口径为2.4米的望远镜投入使用,丽江观测站将成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天文观测基地,每年可容纳数十项具有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课题在此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全球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大口径全景巡天望远镜(LSST)”.已于日前开始在智利北部的帕切翁山动工建造。这部超级望远镜预计将在2015年投入使用,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观测能力最为强大的数字化天文观测系统.能够自动地对夜空进行观测。LSST将对太空进行不问断地扫描.以研究那些遥远的星系、小行星、超新星、彗星、恒星和其他天体。LSST计划的总投资将超过35亿美元。建成后的LSST天文望远镜直径将达到84米,  相似文献   

14.
《云南科技管理》2015,(6):78-79
<正>1项目简介云南天文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又名红外太阳塔,简称NVST)是我国最近研制成功的大型地面光学及近红外太阳望远镜,其有效口径为0.99 m,真空窗直径达到了1.2 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的真空望远镜,也是以云南为中心的8个时区内(120度经度范围)唯一能进行亚角秒级高分辨率观测的太阳望远镜,其主要科学目标为:突破太阳大气高空间分辨率成像和光谱观测的技术难题,在0.3~2.5μm波段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多波段光谱观  相似文献   

15.
“LAMOST望远镜从去年9月开始正式巡天,到目前已观测到光谱150多万条。”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崔向群代表今天(3月1日)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了国家大科学装置——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5):F0002-F0002
崔向群,女,天文光学望远镜专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型天文望远镜、主动光学技术、大口径非球面光学镜面技术。1975年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光学仪器专业,并于1981年和1995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天文仪器与方法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7.
光学望远镜的发明和演变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手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近期在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基地通过国家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极大口径望远镜自主研制能力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11):F0004-F0004
使用望远镜特别是大型望远镜时,大气湍流引起的动态波前误差使成像模糊并不断漂移,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天文界和光学界。姜文汉院士自1979年起,开始研究自适应光学,通过对动态波前误差的实时探测一控制一校正,使光学系统具有自动校正外界扰动,保持理想性能的能力。自适应光学成为高分辨力光学观测和高集中度光能传输中的重要核心技术。附图是对一颗双星用自适应光学校正大气动态干扰前后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革新》2009,(10):50-51
2009年6月4日,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崔向群表示项目能获得成功是整个团队十多年锲而不舍的结果,而中国科学院各级领导一直坚定地支持和指导这样一个创新和技术难度都很大的项目,更是他们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