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在油田企业突出创新驱动,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大力实施结构调整、资源优化,转型发展的形势下,标准化工作应适应油田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新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标准化工作要坚持市场化观念,要建立与油田转型发展相适应体系,要建立与油田转型发展相适应宣贯措施,要与"两化"融合,为油田转型发展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2.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出版转型升级,是当下传媒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安徽科教文汇期刊中心有限公司近年来制定了相关传媒数字出版转型的融合发展规划,从原先单薄的纸媒出版,变成拥有期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介形态的出版平台。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数智化融合转型已成为传统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厘清国内外学者关于制造业数智化融合转型的主要研究脉络与关键问题,提炼制造业数智化融合转型发展的目标要素、主体要素及影响因素,依据系统动力学的系统反馈原理构建制造业数智化融合转型发展的动力网络模型,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制造业数智化融合转型发展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形势下湖南省须加快转型,加速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基于湖南省交通物流发展现状,剖析湖南省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存在的综合运输物流能力相对不强、转型升级现代物流相对缓慢、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建设相对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供给紧缩的背景下,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已经成为推进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浙江内陆地区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的衢州为例,从产业融合的视角探讨了旅游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陈小云 《内江科技》2019,(4):117-118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域旅游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协调管理,能够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旅游业转型发展新方向。安徽省芜湖市六郎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淀积深厚,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文章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探讨六郎镇乡村旅游科学发展路径,旨在推动六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展,助力六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能带动传统经济发展,而产教融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文章使用文献研究法,借助CiteSpace计量软件对有关湖南省文化产业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使用案例分析法对湖南工业大学的产教融合案例进行了研究,指出: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亟需政策引导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从产教融合模式发展上找出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白金柯 《科技风》2024,(3):143-145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地区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制造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元素,对本区域制造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域产教融合成为提升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制造业区域竞争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从河南省市域产教融合角度出发,结合河南省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基于政策实施、联合体构建、师资建设、评价体构建等方面提供产教融合工作实践建议,为新工业背景下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市域产教融合发展提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由之路。在分析中国从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型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相融合的创新发展路径,目的是使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0.
许慧珍 《科技管理研究》2014,(10):149-153,165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研究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动因、阶段、过程,提出在新经济时代和转型升级形势下,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二者在经历相互适应、融合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之后,可以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结合广东汕头市的案例,对传统行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转型使各产业间相互融合,边界收缩消失,为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采用2011年至2018年31个省域经济空间面板数据,从数字化转型劳动力投入、数字化转型资本投入、数字化转型平台投入和数字化转型环境投入等维度,运用Matlab2012b软件构建了数字化转型对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模型。分析发现:(1)我国产业融合度不高,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2)数字化转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平台投入、环境投入对产业融合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和空间外溢效应,并对影响程度的权重进行了确定。(3)数字化转型环境投入具有 “阴影效应”,数字化转型资本投入具有“标杆效应”。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转型发展为例,分析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企业变革创新、调整转型的发展要义,强调企业转型发展的跨领域、跨业态、跨地域三个基本路径,突出转型发展要注重的跨界管理、协同效应、属地发展、文化融合四个关键因素,深入思考新时期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转型发展统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杰  侯志国 《未来与发展》2024,(1):23-26+15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中文教育为应对外部环境及内部需要,已经走到了新时代的路口,转型发展已势在必行。文章梳理了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转型发展的内涵及意义,认为“大变局”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需要在学科体系建设、标准等级建设、管理模式构建、教学模式转变、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为突破口,抓住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助力全球范围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制造业是既要维持经济中高速的增长、又要保证我国产业持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制造业企业正积极努力从数字化阶段向网络化阶段转型,因此信息化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正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两化融合服务平台(www.cspiii.com)采集的16万余家企业两化融合数据为基础,从开放研发、精益生产、智能产品和服务、产业链生态构建等方面入手,分析、探究我国信息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三网融合、多屏融合的不断推进下,传统电视的制作、题材、传播、用户等各个环节都面临着的巨大挑战,传统电视媒体也应该正视行业的发展,逐渐向全媒体方向转型。文章分析了传统电视媒体在新环境下遭遇的困境,提出了传统电视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芯片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中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产业,是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基础,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分析全球以及我国芯片产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提出全球芯片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陈堂  陈光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4):124-132
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18年有关空间面板数据,从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创新平台投入和环境投入等维度,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数字化转型对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理论模型。分析发现:(1)整体上我国产业融合度不高,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北京、上海两地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高,其他省份的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低。(2)产业融合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投入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和全域空间集聚特征。(3)数字化转型的各投入要素对于产业融合发展均有正的空间促进作用,对领近地区具有空间联动和空间外溢效应,其中环境投入具有阴影效应,资本投入具有标杆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构建合理的域间域内产业格局和优良的数字化创新生态环境、增强人才研发能力和引导创新资本参与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灵  董阳 《今日科苑》2021,(12):70-81,94
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先试先行,经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两业融合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在两业融合发展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全球市场萎缩、新冠疫情蔓延的外部环境下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激烈角逐中,如何促进产业间配合、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自身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网络模型、产业关联基础树、产业群簇等角度和领域分析广东两业融合发展进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目前,全球正进入新一轮产业转移周期,发达国家和地区将科技创新作为重塑产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手段。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是新时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新特点,研究新一轮新兴产业转移背景下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推动新兴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立足世情国情军情,与时俱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经历了军工企业军转民和市场经济转型阶段、积极推进寓军于民阶段、军民融合发展初级阶段、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阶段四个发展阶段,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成果。全面回顾改革开放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历史演变进程,深入总结凝练40年来我党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内在规律,对于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兼容、平衡发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走向深入,构建军民一体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