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3):269-273
Science杂志评述:新超导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4月25日,Science在凝聚态物理专栏以"新超导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为题,就中国物理学家在铁基新超导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发表评述。许多科学家评论,中国如洪流般不断涌现的研究结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成强  相似文献   

2.
科技博览     
中国留美科学家首创二硼化镁超导薄膜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中国物理学家郗小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制成大电流二硼化镁超导薄膜材料。在这以前,由于二硼化镁材料易碎,很多人欲将其制成薄膜都未成功。自两年前日本科学家发现二硼化镁在37K温度下有超导性以来,二硼化镁已成为超导材料领域中的一颗新星。郗小星博士和其同事在9月3日出版的《自然材料》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新发明。该期刊称:“这是二硼化镁超导材料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一步。”超导先驱、美国科学院院士罗威尔在评论该项成果时说:“尽管二硼化镁超导临界温度为37K左右…  相似文献   

3.
1982年,中国科学院在制定长远规划时,把超导技术作为重点发展的新技术之一。为促进其发展,组织了1983—1985年的超导技术攻关项目。该项目在数理学部和技术科学部组织领导下,成立了以学部常委、低温物理学家洪朝生教授为组长的超导技术攻关学术小组。以超导技术实用化为目标,从材料、磁体和低温技术的基础工艺入手,重点抓了6个项目10个子课  相似文献   

4.
通常电流通过金属导体时会产生损耗,但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则不会发生损耗,这就是1957年由巴丁、库珀和施里弗共同解释的所谓超导现象。然而3位科学家并没有完全阐明超导现象产生的机理。最近,位于斯图加特的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物理学家再次对铅和铌的超导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超导体发现100周年。100年前,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发现,当温度下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水银的电阻就完全消失了,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超导电性。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人们又陆续发现,一些材料远离绝对零度也能实现超导,这被称为高温超导。与高温超导相区别,在绝对零度附近的超导被称为低温超导。  相似文献   

6.
姚从平 《科协论坛》2013,(11):37-39,F0002
当我们于轨道边,领略超导磁悬浮列车风驰电掣时;当我们于电脑前,感受计算机瞬息万变时;当我们于病床上,惊叹核磁共振带来的精确诊断时,我们一定会想起一个物理上的术语——超导电性。我们更忘不了,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低温物理学家们柱超导领域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相似文献   

7.
1911年4月8日,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尼斯首次意外地发现了超导现象:将水银冷却到绝对零度时,其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发现铝、锡等金属与合金与水银有类似的特性——在低温下电阻为零,昂尼斯称之为超导态。1913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科学家们纷纷探索超导的应用,但早期应用均遭失败。  相似文献   

8.
超导现象,是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米林·昂尔斯通过实验发现的一种奇特的物理现象。当物体处在超导状态时,其电阻为零,并对磁场有完全的抗磁性。这种在低温(-273℃)具有超导电性的物体,被科学家命名为超导体。某些金属材料在特定的温度环境里其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极其独特而且用途很大的属性,  相似文献   

9.
<正>超导材料已经并将有望给人类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时速高达500千米的超导磁悬浮列车、没有能耗的超导输电线……这些令人振奋的应用前景,既是人类的美好希望,更是激励科学家不断探索的巨大动力。寻找新型材料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茂林·昂尼斯意外发现,将水银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268.98℃)时,其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  相似文献   

10.
苏月琼 《世界发明》2002,25(1):20-21
超导现象,是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米林·昂尔斯通过实验发现的一种奇特的物理现象。当物体处在超导状态时,其电阻为零,并对磁场有完全的抗磁性。这种在低温(-273℃)具有超导电性的物体,被科学家命名为超导体。某些金属材料在特定的温度环境里其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极其独特而且用途很大的属性,  相似文献   

11.
超导技术的产生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曼林·昂尼斯在低温下测定汞的导电性能时,首次发现当温度降至4.2K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了,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超导性。现已发现,许多金属和化合物都可成为超导体。物体从正常状态过渡到超导状态是一种相变,发生相变时的温度称为超导体的“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超导性就被破坏了。物体的超导现象从发现至今已有80余年,但超导作为一门新技术,真正考虑其应用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例如,先后出现了超导电磁悬浮实验车及超导电子学器件——磁强计和红外探测器,等等。在1…  相似文献   

12.
通常电流通过金属导体时会产生损耗,但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则不会发生损耗,这就是1957年由巴丁、库珀和施里弗共同解释的所谓超导现象。然而3位科学家并没有完全阐明超导现象产生的机理。最近,位于斯图加特的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物理学家两次对铅和铌的超导性进行了测试,发现了超导体费米表面迄今未被发现的一些细节,即电子在超导体费米表面运动时会形成能量空隙,  相似文献   

13.
超导9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物理学的一项伟大成就,便是发现了超导现象。超导电性的发现,与物理学向绝对零度逼近密切相关。早在法拉第的时代,就开始了将气体液化以获得低温的研究。下面,让我们回顾物理学家向低温挺进的脚步:1877年达到154.77K(氧气液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超导研究的发展作了历史的回顾,记述了在30年的发展中曾发生过的三次高潮和我国的一些科研管理部门对超导研究的长期一贯支持。分析了当今中国发展超导研究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根据国内外发展动向,提出今后中国超导研究的三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23日是物理学家约翰·巴丁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巴丁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他发明了晶体管、解释了超导现象。尽管他取得了这么特殊的成就,可是我们并没有感到"巴丁"这个名字振聋发聩。由于在很多人看来,天才往往是一些性格思维与常人迥异、行为举止  相似文献   

16.
突破与创新     
突破与创新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普遍规律。因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阀值,或者说一个临界值。当突破该值时,就会出现新的现象、新的规律和新的特征。于是,人们抓住新发现进行创新活动,创造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例如:1.超导现象。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1,6(4):317-322
超导现象发现之后,物理学家经过70年的奋斗,终于在1986年底使超导转变温度突破了液氦(4.2K)和液氢温度(20K)的禁区,实现了在液氮温度(77K)以上呈现超导转变的“梦想”。1986年4月,瑞士科学家发现钡镧铜氧系化合物转变温度可达30K,同年底物理所赵忠贤等获得了转变温度为48.6K的SrLaCuO高临界温度超导体,并观察到这类物质在70K附近有超导转变的迹象。1987年2月物理所又发现了新的高温超导体。这种超导体是改进的钡基氧化物,主要成分有钇、钡、铜、氧四种元素,超导中点转变温度为92.8K,零电阻温度为78.5K。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于1987年2月 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向全世界公开了YBCO的超导体组分,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的巨大突破,有可能使能源、电子、电工、交通、通讯、医疗和军事等有关领域发生广泛的、深刻的革命,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11,(5):3-4
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在甘肃省白银市正式投入电网运行。这个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配电级全超导变电站创造了多项世界和中国第一,标志着我国超导电力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高能物理学家打算造一种新机器:前所未有的30千米长加速器,它可以为探索物理学中某些未解答最重要问题提供精确的工具。但是,对于夭折超级超导对撞机的恐惧,而且项目以浪费资金而结束的问题愈显突出。而机器的倡导者认为,向全球寻求支持可以消除国家的疑虑。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数学家丘成桐[1]和物理学家杨振宁1,就中国是否应该建造高能对撞机,发表了针锋相对的意见,引起公众的兴趣。他们的分歧牵涉到一系列与科技决策有关的重大问题,值得严肃讨论。本文将参照美国上世纪90年代初围绕超导超级对撞机(SSC)的辩论,以及作为其背景的美国高能物理及其政策环境的历史演变,就丘-杨间的核心分歧发表几点看法,以求教于两位学者和关心此事的公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