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慧敏 《科教文汇》2008,(22):81-81
现在的孩子似乎与大人之间的话越来越少,似乎是孩子不爱自己的父母了。而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并非不爱父母,而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爱。而教师,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应当将此担当下来。而关键则在于教师应善于利用细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心灵的共振,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文化》2009,(5):54-55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总是倾注着满满的爱。为了孩子,父母可以舍弃一切,甚至是生命,然而,他们往往会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如此爱孩子,可是孩子却离我越来越远?我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是为什么他们的眼里却写满了敌意和十艮意?爱顶嘴、逆反、撒谎、沉迷游戏与网络、厌学、任性、自私……孩子的这些行为让父母伤透了心,同时不得不哀叹:现在的孩子真难教。  相似文献   

3.
目前伴随我国离婚率的提高,单亲家庭日益增多,使很多幼儿从小就缺少父母双方的爱,孩子在单亲的抚养下不健康的成长,以至于他们缺少一般孩子的开朗、自信,他们的个性也往往会出现固执,闷闷不乐、孤僻等一系列的偏差行为。为此本人通过班里三名单亲幼儿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中,幼儿因纠纷而产生各种告状行为,老师要认真听取孩子的告状,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们争吵控告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因为如果对孩子的告状不予理睬,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但如果我们总是一味的袒护孩子,久而久之他们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师那里,会逐渐形成遇事爱找茬,心胸狭窄等不良心态。  相似文献   

5.
专家研究发现,由于不少父母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很早就让孩子学电脑,甚至在幼儿园阶段就已开始,但是这些父母没有注意到学校或家中的电脑设备是否适合孩子,是否会对他们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占很大的比例。他们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来呵护。教师从细节处入手,巧用现代网络,拉近孩子与父母,父母与幼儿园的距离,架起家园桥梁,达到家园合作,共同为孩子良好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透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30%~40%。众多的孩子不能利用造物主给赐予的听力来感受、感知和拥抱他们所处的绚丽多彩、五乐齐全的美妙世界,包括亲人和朋友的呼声、笑声。这是谁之罪?首先是这些孩子的父母有责。也许责怪父母或认为他们“有罪”有失公允。为人父母者即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至少也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然而,正是中国有相当多的父母由于缺乏科学素养而造成了孩子的失聪。全国各地的调查早就发现,孩子一有发烧感冒,父…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的孩子会健康吗?这是每一位即将做父母的人所关心的问题。现在有一项技术,通过电脑上模拟你和你爱人DNA的"重组",就能让你们对未来孩子的健康有个大致的了解,譬如孩子易患哪些疾病等等。你或许会问,电脑的模拟能反映真实情况吗?当然可以!因为从生物学上来说,孩子的DNA无非是父母DNA的重组,重组过程已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相似文献   

10.
<正>背景:孩子长大后,会渴望独立的空间,伸展自己的手脚,尝试自己的力量。这是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但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孩子是永远不懂事的,永远不知该如何为人处世的,他们得时时操心孩子的一切。于是,哪怕是17、18岁了,他们仍像对待2、3岁的孩子。尽管觉察到这样,只能令孩子每况愈下,却无法放下自己密不透风的"爱"。下面的案例或许会给某些一心"爱"孩子,却又束手无策的家长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睡午觉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十分有益健康的,有不少人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午睡习惯。但是对孩子而言,他们往往是不喜欢睡午觉的,在幼儿园里,他们迫于老师权威的缘故,才勉强入睡。在家里,若是父母不加以引导午睡,他们常常会去看电视或者玩玩具。而且,一些父母也认为,如果孩子不想睡,就不会逼迫孩子睡午觉,只要他们不吵闹,会由着他们自己玩。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10,(1):61-63
专家们普遍认为,孩子聪明与否不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父母关爱加教育才是使宝宝得到高智商的关键所在。一些父母自己非常聪明、能干,然而他们的孩子却在同龄人中显得默默无闻,孩子在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非但没能体现出过目不忘和超人的能力,有时学习速度甚至比其他孩子还要慢。于是,这些父母们会非常失望,感觉孩子没遗传到自己的优良基因。其实,先天遗传因素固然重要,但它却不是培养聪明宝宝的关键。专家认为,孩子的智商不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爱加教育才是使宝宝得到高智商的关键所在。相反,某些父母的不当举措,他们"恨铁不成钢"的言行,也许恰恰起了反作用。因此,如果希望孩子聪明,也要知道孩子是如何变"笨"的,这样才能趋利避害,让宝宝向聪明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老柯 《科学生活》2010,(7):34-35
随着孩子的长大,不少家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感觉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尤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亲子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变得紧张,甚至无话可说。某高中学生小陈,染了一头黄发,中间又挑染几撮红头发,还喜欢穿新奇的服装,他知道这些为父母及老师所不容,但每当看到父母或长辈瞧见自己这般模样时的表情和表现出来的嗤之以鼻,他就洋洋得意,仿佛自己打了胜仗一样。家长一看到孩子又与以往不同的举动,就认为这是青春期的逆反行为,担心自己的让步就意味着对孩子的纵容,于是乎开始盲目压制。但是父母越压制,孩子越反抗,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会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4.
正大多数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父母就是无法读懂我的心?小时候我们还会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父母越来越不懂自己,很多事情也不愿和他们分享了。久而久之,和父母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其实,孩子和父母之间由于立场不同,难免会产生矛盾,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代沟"。要减少"代际冲突",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最近,英国的研究人员跟踪了1693名男孩和1667名女孩,调查了他们成年后从事的职业,发现只有6%的人从事儿时梦想的职业,其余人都因为家庭因素和他们自身的心理变化而放弃了自己最初的理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真是没错。想想我们最初当科学家、航天员的梦想,最终有几个成真?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动摇一个人对理想的信念太容易了,比如家庭就是一个特大的影响源,如果父母反对,那么孩子往往"难逃一劫",因为拗不过父母的意志。而如果父母自身非常优秀,是个好  相似文献   

16.
自恋是什么?字面的解释是,自己爱自己。现代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认为,自恋是爱的一种必要形式,所以没有人不自恋。是啊,如果自己都不爱自己,谁还会来爱你呢?那么,自恋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自然界的很多动物,出生不久后就能很好地照顾自己,所以不再需要父母的照顾。比如,青蛙的卵刚一孵化,父母们便舍小蝌蚪而  相似文献   

17.
生儿育女,望子成龙,是为人父母的殷切希望。但是要使父母对子女的爱转化为有效教育必须做到:爱要适度,爱需要耐心与宽容,爱要尊重孩子,爱需要与孩子交谈,爱要能引起孩子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爱满天下"是陶行知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我们在爱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给予他们适宜的爱,利于他们发展的爱,有原则的爱。  相似文献   

19.
生儿育女,望子成龙,是为人父母的殷切希望.但是要使父母对子女的爱转化为有效教育必须做到:爱要适度,爱需要耐心与宽容,爱要尊重孩子,爱需要与孩子交谈,爱要能引起孩子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家长对子女疼爱有加,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即使自己再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用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让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外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