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妙明 《内江科技》2010,31(10):155-155,172
网上支付是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安全、快捷、方便的网上支付形式,打开了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为网上支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实现途径:本文阐述了第三方支付的概念,并以史付宝为例,分析其运营模式、优劣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而透视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思考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相融合的产物,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的属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第三方支付行业方兴未艾,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已经在生活中享受到了第三方支付带来的便捷之处;当然,在我们享受的过程中,第三方支付也遇到了各种难题与阻碍,也给相应部门的工作带来了麻烦。本文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提炼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勇  宋伟  张静怡 《科协论坛》2007,(3):246-247
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分析了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从理论上论述了对第三方支付运营模式及其特点,提出了我国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逐渐普及,移动支付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支付方式之一,其中第三方移动支付因其便利性等特点,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用户的使用意愿是影响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第三方支付的相关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式为理论基础,增添了网络外部性、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因素,构建了北京大学生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借助SPSS实证分析了影响用户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因素,并针对所得结论提出如下建议:促进第三方移动支付功能多样化,提升用户的使用意愿;提高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安全性,降低用户的感知风险;优化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社交属性,提高用户的感知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云计算环境中,研究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的电子支付密钥数据频度隐匿算法,提高密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传统的电子支付密钥的数据频度隐匿算法采用威胁树风险评估模型,容易受到病毒攻击导致密钥失效。提出一种基于群签名和椭圆曲线加密的云计算中电子支付密钥的数据频度隐匿算法。构建云计算中电子支付系统总体设计模型,通过交易数据频度、交易数据深度和交易数据索引特性为特征进行云计算融合处理,由此预测出不同时间片内用户的任务提交规律以及用户期望完成时间,通过对混合云的特征压缩处理,得到压缩特征的熵编码结果,结合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建立一种基于群签名和椭圆曲线加密的电子支付系统密钥数据频度特征分解方案,实现数据频度隐匿算法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隐匿性和加密性能较好,保证了电子支付密钥的加密可靠性和不可识别性,为用户识别和选择第三方支付工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民营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认为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引发各路资本纷纷涌入,银联支付的强势进入,加之央行"超级网银"的上线,民营企业面临生死大考;提出民营企业应该从明确定位、创新产品、银企合作、移动支付、国际化等六个方面进行部署,以应对行业的重新洗牌。指出只有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电子支付产业链的企业才能最终胜出。  相似文献   

7.
张芳  ;陈莉  ;赵宏霞 《现代情报》2014,34(9):162-165
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使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等支付主体纷纷抢占移动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迅猛增长,使其在移动支付中逐渐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研究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的竞合关系,通过建立两者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模型,对模型均衡解分析得出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约束条件,指出双方可能的运营模式和影响因素并得出最佳策略为双方合作运营共同主导移动支付平台。  相似文献   

8.
1移动电子支付概述 移动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大数据三个明显特性,并由三个重要因素组成,第一是无线宽带,必须有足够的带宽,才能构成互联网的发展;第二是智能手机,没有智能手机,靠家庭电脑、传统的打电话的手机,形不成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第三是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平台。正是这三大要素支撑起了移动互联网的繁荣,手机打车、代驾、家政服务等基于人、基于位置、基于明确需求的各类服务应用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三方支付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媛 《科技广场》2007,(6):104-106
第三方支付在我国的电子商务支付清算格局中占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我国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发展和当前它所面临的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现阶段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华玮 《今日科苑》2010,(13):102-104
国内第三方支付监管政策终于落地了,想进入此行业的很多民营企业心却悬了起来。 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后方可从事支付业务。  相似文献   

11.
文通过介绍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激烈竞争的现实。在分析优势和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第三方支付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几.最建议。  相似文献   

12.
第三方在线支付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方在线支付作为网上支付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的势头十分迅猛.阐述了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概念及发展概况.讨论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并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薛智韵 《科技广场》2009,(12):43-46
文章在分析基于C2C的第三方网上支付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了基于C2C的第三方协同支付模式,以期提高企业进行支付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引入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提出一种修正的HARQ加密方案,利用群签名和椭圆曲线算法ECC提高加密协议的执行效率,根据上行CSI信息对重传分组自适应地选择冗余版本数,结合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建立一种基于修正的HARQ加密方案的可信云平台第三方支付方案,嵌入设计到第三方支付系统中,最后对方案的安全性和效率进行分析。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第三方支付信息加密和支付系统嵌入设计,能够提供安全稳定的隐私保护和远程证明,支付平台通信效率提高,安全保护性较强。能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产业的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丽 《世界发明》2011,(3):60-62
当电子交易已成为网购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时,一个新名词正在慢慢为大众所熟悉——“支付平台”,通俗一点的解释即是“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的独立中介机构”,其主要功能是在银行监管下保障交易双方利益,完成第三方担保支付,因此也被称之为第三方独立支付平台。  相似文献   

16.
被寄予厚望的电子支付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电子商务的大船前行,但如何规范、促进支付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首要问题。今天,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组织的“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电子支付标准化研究工作组”正式成立,旨在推进在线支付体系建设,加紧制订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以落实国务院《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会上,创新的多元化电子支付平台提供商YeePay易宝(http://www.YeePay.com)CEO唐彬先生向来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及电子商务企业的与会代表,发表了题为”致…  相似文献   

17.
第三方支付平台泛指由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机构投资运营的基于互联网络支付平台.本文简要阐述了第三方支付在传统行业:航空电子客票B2B分销行业、物流快递行业以及保险理赔金代发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章舜仲 《情报杂志》2006,25(9):96-98
支付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支付的现状,指出了电子支付的安全性与复杂性是阻碍网上购物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基于电子账单呈递支付(EBPP)的支付模式,既可实现方便快捷的离线支付也可应用于在线支付,为电子商务支付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电子商务结算的重要方式,电子支付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只有电子支付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潜能。电子支付在便利交易、推动电子商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甚至将其作为首选的支付方式。电子支付作为新生事物,其中所牵涉的技术、行政监管以及多方当事人利益较为复杂,本文对电子商务支付中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求有助于电子商务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第三方支付信用风险分析及监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在B2C和C2C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对其信用风险进行防范的方案.第三方支付作为信用缺失下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支付和信用风险的问题,但它本身还存在一些信用缺陷,需要不断优化.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沉淀资金和交易双方产生的信用风险问题提出一些创新的解决办法,如进行流程优化, 资金托管与保险担保结合等,并分析这些办法的应用价值以及改进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