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价值流运动方向为切入点,围绕大足五金刀剪产业发展中产业支点、触点、堵点、断点和盲点等问题展开分析,厘清企业主体设计创新能力成长的利益驱动、在地文脉挖掘、产业链组织共生机制,构建大足五金刀剪产业创新能力成长机制模型,同时以创新驱动为主要目标,分析影响该产业价值流畅通的关联主体或资源要素,建立大足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决策模型,进而提出大足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方法,促进优化五金刀剪产品的设计方法,为整个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理论和案例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产业集聚的目的是通过群体协同效应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产业集群的演化动力是竞争合作协同,通过协同演化可以促进双方效率的不断提高和达到集群整体的最优资源配置.本文通过分析产业集群协同演化的框架体系,建立产业集群协同演化动力学模型,并以中山小榄五金集群为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戴维奇  魏江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502-1510
按照Churchill提出的量表开发程序,对集群企业的公司创业进行了操作化,并探讨了集群企业的公司创业行为与其财务绩效的关系以及任务环境对于"公司创业-财务绩效"关系的权变影响。以浙江永康五金产业集群为背景,研究发现集群企业的公司创业可分为四个维度,其对集群企业绩效提升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集群内员工的组织行为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通过对广东深圳和中山、浙江杭州和宁波、湖北武汉、云南昆明、河南郑州和洛阳、福建福州这9个城市中的产业集群与非产业集群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产业集群与非产业集群员工感知机会、职业成长、组织承诺、职业承诺等组织行为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内员工的感知机会更高,也拥有相对较好的职业成长,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所服务的组织拥有更高的承诺。研究结论对解释产业集群人才集聚现象提供了依据,也为产业集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各地产业集群注重依托自身优势,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快发展。在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信息化建设新模式,并以随州专用汽车产业集群为案例,研究其信息化建设模式及内容、有效梳理和整合其产业链信息资源,全面提升集群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根据集群中各个企业的学习能力、接近集群边界外知识能力的不同和在产业集群技术知识扩散中的贡献大小,将集群中的各个企业分为领导者、跟随者、外部明星和孤立者四种不同的认知角色,并按集群中不同认知角色的数量将产业集群分为明星集群、问题集群、金牛集群和瘦狗集群;进而分析了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过程中集群类型的演进,为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在企业层面上的操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孙伟  赵盎 《科技与管理》2006,8(5):19-21
不同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不一致,企业在加入产业集群时,应该进行细致的分析。从生态学角度确定产业集群的7个数量特征,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企业选择产业集群的模型,最后根据不同因子的得分情况,选择了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因果模型对影响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企业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使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佛山牛仔裤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微观行为.产业集群宏观状态是企业在集群中决策与交互作用的结果,集群企业在生产决策中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认为产业集群政策是影响企业决策的一项重要因素,集群政策作用途径应该是通过影响企业决策行为进而影响产业集群的宏观状态.最后给出了产业集群政策制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集群学习与产业集群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产业集群创新研究现状的分析,解释集群学习对于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机理,在提出三种产业集群创新组织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几种产业集群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信息化策略研究——中山市案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中山市主要产业集群的行业平台建设与运营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产业集群的信息化策略.研究表明,政府和企业一起认真探索集群信息化的策略是必须的.而且在集群信息化的策略上,政府和企业应有分工上的不同,政府应该着重于信息化宏观环境的建设和政策引导,而企业则应居于集群信息化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安全人、机、环境因素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人机系统工程角度,构建网络信息安全人、机、环境因素管理体系,其中人员管理由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目标、安全意识、人才培养、管理策略、管理实施与运行经验反馈六个方面组成.机因素管理涉及了网络信息安全枝术措施和硬件安全管理两方面,环境管理包括网络信息系统硬件设备运行环境和文化、政策、法律等社会软环境.  相似文献   

12.
信息产业的新视点——信息家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formation household appliances have been the new focus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which comes with the "Venus'Pla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household appliances, and then their software and hardware technologies. Information household appliances will become the main products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the 21~(st) century, which will also promote the informatization process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3.
王杰英  王朝军 《现代情报》2006,26(5):101-103
论述了数字信息服务系统硬件环境、网络系统、读者操作平台、软件及文献资源的建设情况,并对系统进行了建设水平、系统性能及效益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检索课程的建设需校馆两级的重视和硬件、文献资源、师资队伍的支持,需加强教学规范与教学研究.针对"三阶段"学生,摸索和实践了三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NteQ模式、WebQuest模式和面向课题的教学模式.当前应全面引入在线自主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应向信息素质教育全面拓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是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主要特征;其次研究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传输系统、软硬件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构建网络信息服务工作平台的几个必要条件,最后提出了网络信息服务方式拓展和创新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丽娜 《现代情报》2010,30(3):61-63
云服务主要指的是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引入云服务,将极大推动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图书馆要开展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必须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及建立基于云服务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赵杰 《情报探索》2014,(12):41-43
基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基于校园云平台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对来自资源整合、软硬件技术、信息安全、传统服务、宣传推广等5个方面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与第三方及数据提供商的合作;加强软硬件投入,引进新技术;发展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促进现代与传统互补;多途径、多手段宣传移动图书馆等对策,以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科研项目评价管理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穗珊  徐颖  苗淑娟 《情报科学》2005,23(2):187-189
本文论述了高新技术科研项目管理的评价体系,并描述了评价体系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系统开发方法、开发工具选择和硬软件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9.
徐波 《大众科技》2012,(12):133+156-133,156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应用是目的,管理是保障,领导是关键。文章结合实例,就数字化建设的实施及管理给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对中国TFP增长影响估算:1980~200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莉  胡培 《预测》2008,27(3):1-7
本文参照国外相关研究对IT业的细类划分,首次采用双推法(dual method,又称price method),估算1980到2003期间,计算机硬件、软件业、通信业生产效率提高对中国TFP增长的贡献。估算结果证明,1980年以来,中国TFP增长得益于IT的生产与使用,并且随着近年来中国IT业的快速发展,IT对TFP增长的推动更为显著。但是IT对中国TFP增长的拉动明显不均衡:贡献集中在硬件部门,而软件业的贡献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