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飞 《今日科苑》2010,(8):357-357
目前,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纳入了我国民事法律的调整范围,但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却持否定态度。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不同规定,给司法实践造成了矛盾与困惑,为了协调法律体系内部的矛盾,也使被害人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护,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关系到公民人格利益的保护的重要问题,但在我国对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还仅限于物质损害赔偿的层面,把精神损害赔偿排除在外,这既不利于对被害人人权的保护,也不待合当今国际上对被害人人权保护的立法湖流。笔者想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建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洪文涛 《金秋科苑》2009,(10):184-184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无论是对现实的司法实践,还是对我国未来的民事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精神损害的产生、现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功能和赔偿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未来的民事侵权法律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统一标准,重视精神损害赔偿的现实意义,以为将来民法典的制定垫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4.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无论是对现实的司法实践,还是对我国未来的民事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精神损害的产生、现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功能和赔偿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未来的民事侵权法律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统一标准,重视精神损害赔偿的现实意义,以为将来民法典的制定垫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晓山  张海成 《金秋科苑》2009,(16):283-284
当今的社会有很多犯罪行为往往会造成多重危害后果,既给被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也使其精神受到损害。但是依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受害人对犯罪行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却无法得到法律上的支持。相关的规定在立法上互有矛盾而且有很多漏洞,且缺乏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现实情况,且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给被害人及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而且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应该逐步的确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李晓山  张海成 《今日科苑》2009,(16):283-284
当今的社会有很多犯罪行为往往会造成多重危害后果,既给被害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也使其精神受到损害。但是依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受害人对犯罪行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却无法得到法律上的支持。相关的规定在立法上互有矛盾而且有很多漏洞,且缺乏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现实情况,且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给被害人及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痛苦,而且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应该逐步的确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通常也认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不应予以赔偿。但司法实践中却存有许多支持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判例。本文对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应否予以赔偿进行分析讨论,认为我国应承认守约方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为具有确定性和严重性的、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可预见的违约可能导致的精神损害。提供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8.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还很不完善。本文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完善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犯罪被害人问题是伴随着犯罪问题而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然而它却是一个被社会忽视的社会问题.在犯罪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严重损害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损害赔偿的情况下,国家应当时犯罪被害人进行补偿.这不但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潮流和发展趋势,也有其理论根据.在我国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不但有其必要性,而且现阶段也具有可行性.另外,本文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我国建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0.
精神损害赔偿是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较晚,法律规定不全面,在司法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着重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角度进行初探,并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赔偿是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较晚,法律规定不全面,在司法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着重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角度进行初探,并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在我国法学界到底是属于物质损害赔偿还是属于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无论是对现实的司法实践,还是对我国未来的侵权法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概念、由来、性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未来的侵权法律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统一标准,重视精神损害赔偿的现实意义,以为将来民法典的制定垫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何平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8):142-143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要话题。在研究精神损害赔偿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精神损害赔偿内在的法理基础,并认为法人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探讨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人格权、财产权、违约行为、刑事案件及国家赔偿案件等范围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五个方面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犯罪被害人问题是伴随着犯罪问题而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然而它却是一个被社会忽视的社会问题。在犯罪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严重损害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损害赔偿的情况下,国家应当对犯罪被害人进行补偿,这不但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潮流和发展趋势,也有其理论根据。在我国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不但有其必要性,而且现阶段也具有可行性。另外,本文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我国建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6.
周甲准 《科教文汇》2007,(10Z):141-142
犯罪被害人问题是伴随着犯罪问题而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然而它却是一个被社会忽视的社会问题。在犯罪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严重损害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损害赔偿的情况下,国家应当对犯罪被害人进行补偿,这不但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潮流和发展趋势,也有其理论根据。在我国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不但有其必要性,而且现阶段也具有可行性。另外,本文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我国建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7.
冯静 《科教文汇》2008,(21):196-196
文章从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描述的“枷锁”入手,谈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构成要素、性质和特征。继而在这些方面与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相区别,体现三者的差异性。即刑事法律关系具有客观性、强制性和不平等性;而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主观性、自愿性和平等性。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差异在于:权利义务关系上的不对等性与对等性、权利(权力)行使上的约束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知识产权客体的特殊性,其损害事实、后果的不易确定性,与一般民事侵权相比较,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额的确定难度也就更大。在发生侵权纠纷时,如何合理地计算损害赔偿额,给双方当事人一个公平的“说法”,一直是知识产权审判中的一个难题。因为只有合理的赔偿数额,才能弥补权利人因他人侵权而遭受的损失,也才能给侵权人以恰如其分的打击,防止处罚不足或过度。  相似文献   

19.
首先给出了图书损害赔偿的涵义及具体情形,然后讨论了它的法律性质,认为借阅关系是民事合同关系,损害图书是民事侵权和违约的竞合,但主要体现在违约责任,图书馆收取"违约金"以《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及图书馆法规中的相关规定作保障,图书损害赔偿金包括惩罚性违约金和补偿性违约金。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应互相协议统一,而不能相互矛盾.正因为有以上法律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所以需要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侵犯人身权的刑事案中,以更利于保护公民的人身权,使公民确信法律的公正与公平,并达到法律制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