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技期刊的信息密度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信息、信息密度的概念和排版等角度,对国家科委1994年颁布的五大类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中所提出的“信息密度”一指标进行了分析,认为,科技期刊的信息密度作为一项文献计量指标。评价科技期刊是非常有用的,但是该评估标准中对科技期刊信息密度的定义是不够准确的,对科技期刊“信息密度”的准确测量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因为科技期刊的信息密度的测定有许多模糊因素需要考虑,提出了用篇均页数来代替该评价标准中的信息密度,以测定科技期刊载文量。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整合与高校学报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我国内地科技期刊“量”的高速发展现象,提出现阶段需更加注重科技期刊“质”的发展。利用高校合并几年、高校内部融合和高校集团化的契机,从高校学报的刊名重新规划入手,提出首先在高校内部整合科技期刊使之专业化的策略,促进科技期刊的整体整合,以迎接“入世”后科技期刊产业的挑战,参与世界科技期刊竞争。  相似文献   

3.
对有关科技期刊几个问题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科技期刊办刊实践,认为要尽快提高我国科技期刊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标注“基金项目”应实事求是,“收稿日期”的标注应力求准确,同时对将“出版周期”作为评刊指标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计算技术类重点科技期刊各项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00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选取的27种“计算技术”类重点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结合引证报告和其他统计数据,总结了这些期刊的静态特征和近三年的动态发展规律,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期刊的质量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晓利  白燕琼 《情报杂志》2003,22(10):116-117
阐述了中国科技期刊的质量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应正确认识国外科技期刊的评价体系,为办好一批真正服务于我国且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科技期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期刊如何尽快与国际优秀科技期刊接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蒋悟生 《情报杂志》2000,19(5):82-85
阐述评价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标准,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科学界位置。认为中国科技期刊与国际优秀科技期刊接轨必须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质量,提高科学工作者的文献检索能力,提高高级职称评定的标准,实行科技期刊“量化”,通过期刊调整,集中力量办好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7.
浅析科技期刊的分类及级别划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新黔 《现代情报》2004,24(3):159-160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的媒体,是科技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发表科学论文的窗口。本文通过对科技期刊分类及刊物特点的论述与分析.使科技人员能加深对国家《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的理解和对各种科技期刊特性的详细了解,以达到帮助科技人员选择投稿刊物,有利于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传播的目的。同时,文中对科技期刊级别的正确划分标准,也作了客观界定。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的各种信息收集与管理是编辑工作的基本内容。为了实现编辑部日常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对科技期刊信息管理工作职责和任务,信息收集与分类、信息质量管理以及应用等诸方面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的有效信息量:评价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科技期刊有效信息量的概念,分析了科技期刊的信息、有效信息与期刊目标读者需求之间的关系;阐述了科技期刊有效信息量的构成要素以及信息中介机构在期刊与其读者之间的价值作用,认为科技期刊有效信息量是期刊满足读者需求变化的量化指标,在市场竞争状态下中介机构能够促进读者、期刊与其构建生态型的知识创新网络;指出,科技期刊产业化、信息的普及化是信息中介机构有效运行的两个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评价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简述和分析我国科技期刊主要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指出现有科技期刊评估方法及评价指标的不足:针对学术类与技术类期刊各自不同的特点,提出了“二次分类”的建议,并引入了“下载量”这一网络环境下新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1991-2000年的“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Index,Quarterly No.4”为样本,对近十年公布的“千种表”中的我国科技期刊进行统计,得出我国科技期刊在美国《化学文摘》千种表上的排名,从这些期刊在国际权威检索刊物的排名情况,可以了解到我国科技期刊所处的地位,为评价科技期刊的质量,读者投稿,选购科技期刊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甘肃高校期刊通过评估加强编辑部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传播学是一门以实证为主、与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的传播科学,是我国开展得并不广泛的传播学科之一。21世纪是信息社会,也是传播社会、媒体社会。本文简要介绍“发展传播”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并以农业科技期刊和农业与农村发展为例,着重探讨发展传播理论对新时期我国科技期刊业改革与发展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认为以发展传播理论为指导,突出加强时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内涵与实质等问题的研究,不断培养、增强编辑出版部门的“六个意识”,努力做到各项工作的“与时俱进”,确实把科技期刊办成深受市场欢迎的精品期刊。这也是新时期科技期刊业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组织评选的第四届“中文核心期刊”,近日通过评审鉴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再次当选。  相似文献   

14.
ISO/TC 176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阐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176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论述了“以顾客为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应用。指出,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ISO 9000族标准的灵魂,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为提高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质量提供了理论指导,以顾客(读者)为焦点是科技期刊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重点介绍了科技期刊在因特网环境下如何更好地为作者、读者服务的理念和具体的网络服务功能:作者服务、读者服务、信息服务。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科技期刊的服务意识,使其职能化,为读者、作者提供高质量服务是期刊质量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主成分分析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3年版)”提供的2002年中国科技期刊被引用指标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多个相关的期刊评价指标简化为尽可能少的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并把综合指标按权重进行线性组合,合并成一个期刊评价指数,对期刊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德国科技界对期刊评价和“影响因子”的意见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针对目前期刊评价和“影响因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介绍了德国科技界在期刊评价方面的做法、对“影响因子”在科技界引起的误导所作的分析以及对“影响因子”的修正方法,指出中国科技界应一方面完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还应慎重从事科技期刊评价。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社团期刊发展机遇与策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世界科技期刊发展经历了创建、专业、检索、规范等发展时期后,目前已进入数字化发展期。与世界科技期刊发展的343年相比,我国科技期刊起步要晚150年。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我国,科技社团在科技期刊办刊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世界上第一本学术期刊《哲学汇刊》由英国皇家学会创办开始,到目前世界科技期刊出版机构中科技社团占43.2%,在中国大陆仅中国科协系统及其各级学会主办期刊就占我国科技期刊总数的41.4%。目前,世界科技期刊呈现出以科技发展和学科细分为基本依据、以数字化为基本手段、以集群化运营为基本形式的竞争发展态势,我国科技期刊正面临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良好机遇。对此,我国科技社团期刊必须寻求其积极而有效的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策略,要明确学术团体办刊的社会责任; 办刊理念要由“卖物品”向“卖信息”转变、由“苦笑”向“微笑”转变、由“群猫”向“大猫”转变; 大力实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 加大科技期刊的非营利政策支持; 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来源文献量对学术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发现医学期刊影响因子与来源文献量呈负相关关系,提出以影响因子作为评价医学期刊学术质量的唯一标准或首要标准是不准确的。客观反映科技期刊的评价体系很重要。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对统计源期刊的选择有等完善。  相似文献   

20.
图书情报界、期刊出版界、学术界对核心期刊的功能和应用,一直争论不休。笔者兴趣使然,也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表了“核心期刊及其功能异化”一文。近来,编辑部转来徐兴余先生“也谈‘核心期刊及其功能’——兼与马智、刘卫国、赵建逸先生商榷”,笔者反复认真研读,其主要分歧在于核心期刊自身的评价功能,焦点是“以刊论文”、“以刊代评”现象的观点相左,笔者有必要对核心期刊功能异化再做探讨,剖析“以刊论文”、“以刊代评”的危害,兼以回应徐先生的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