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准确评估试点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及不同试点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将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双试点城市建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非双试点城市,双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且,相较于单试点政策,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双试点城市建设对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双试点城市可以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与优化产业结构两条途径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双试点城市建设对东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黄寰  何广  肖义 《资源科学》2023,(5):1044-1058
【目的】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意义凸显。【方法】本文运用2006—2019年中国216个城市面板数据,以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并通过稳健性测试,多维度分析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模型考察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机制。【结果】(1)与非试点城市相比,低碳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且纳入平行趋势、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2)低碳城市试点均能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减少能源消耗量来发挥碳减排作用。(3)低碳城市试点碳减排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东部、中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基于“胡焕庸线”视角下低碳试点政策对东南半壁城市的碳减排效应较西北半壁城市更为明显。【结论】本文从多维度评价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阶段性成效,有助于深化低碳发展理念、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为未来更多城市系统性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新形势下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制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5—2018年中国233个城市的绿色发明专利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中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特征。结果发现:(1)低碳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发现,低碳城市建设通过增加科技人才和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3)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在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城市以及资源型城市未能实现有效的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科技支出、人力资本水平与人口密度四种城市特征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借助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这一准自然实验和双重差分方法,运用290个地级市2004—2019年面板数据,考察了新型城镇化下低碳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低碳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作用机制上,低碳试点的设立能够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导FDI流入和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等路径,助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低碳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不同区位和特征的城市产生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周迪  周丰年  王雪芹 《资源科学》2019,41(3):546-556
低碳试点是实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有利于低碳试点地区更好地推进低碳工作,而且对于低碳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但低碳试点政策能否实现碳排放绩效的提升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以第二批低碳试点政策为例,基于2012—2016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有效降低样本自选择及政策内生性等问题导致的处理效应偏差。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具有显著且持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的机制识别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主要是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式实现碳强度的下降,且产业升级的效果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但通过城市绿地碳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尚未实现。基于此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应进一步推广低碳试点政策,积极探索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提升宜居绿色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自然资源,面临着资源耗尽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必须进行低碳转型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首先阐释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制约因素,构建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转型等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确定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评价模型,以国内17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生产率指数(ML)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分解值在不同年度的差异化变动进行实证评价,以检验所构建的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实证评价结果表明,低碳技术进步和环境管制政策的双重作用能够促进资源型城市的低碳转型,两者效应的叠加使资金更多地向技术创新领域倾斜,并集中于低碳产业,这有效促进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低碳技术清洁化转型的难度和方式与技术活动对不同知识源的依赖模式密切相关,但系统性的依赖模式研究较少。以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rbin model, SDM)实证检验区域低碳技术创新对本地知识存量、省际知识溢出与国际知识溢出等知识源的依赖模式,并区分清洁与灰色两类低碳技术创新以探究知识依赖模式的可能差异。研究发现:(1)清洁与灰色技术创新的时空特征与路径依赖模式相似,两类创新都具有明显集聚性,以东部沿海地区为核心向外辐射,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点,且各类知识源对两类创新的作用方向一致。(2)两类技术创新对本地知识存量和国际知识溢出都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并对前者更为依赖。然而,两类创新又都受到省际知识溢出的显著抑制,使省际知识不能成为创新动能。(3)本地知识存量与国际知识溢出对两类创新的作用具有替代性,表明与两类知识相关的经济活动是竞争资源的排斥关系。可见,围绕低碳技术创新活动,国内外知识与省际间知识之间都存在令人担忧的互为排斥现象,表明低碳技术知识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未形成。对此,需要中央到地方的共同努...  相似文献   

8.
2010年8月南昌市成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之一,确定了未来低碳产业的发展框架,促进全市低碳经济成规模发展.作为中部唯一的试点省会城市,南昌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并在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注重技术创新、争取国家支持等方面下功夫,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机遇,重点深化"战略产业、城乡一体、低碳发展、创新创业"四大发展主题,把南昌建设成为具有战略影响力的现代经济中心城市和低碳生态发展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9.
邓翔  彭杰 《资源科学》2023,(3):652-667
【目的】本文旨在对低碳试点政策进行多维度量化评估,为低碳试点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更有效的依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方法】基于政策文本视角,通过文本挖掘得到低碳试点主题词,进而构建PMC(Policy Modeling Consistency)指数模型,对中国128项低碳试点政策进行多维度量化评估。【结果】研究发现:(1)低碳试点政策整体设计较好,平均PMC指数为5.69,属良好级。2010—2018年间PMC指数和政策回应力度指数均值呈上升趋势。(2)不同试点政策的设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PMC指数标准差为1.89,非优秀类政策占比高达57.03%,存在长期规划较少、政策级别和效力级别不够高、激励保障不足、对科技重视不够等突出问题。(3)中央政府制定的低碳试点政策PMC指数均值高于地方政策,大部分中央政策属于良好级,但地方政策回应力度指数高于中央政策,且优秀类政策以地方政策为主,可接受类政策的政策质量和回应力度指数都有待提升。(4)由于重要试点城市政策的参与对象较明确、政策功能更完善、激励保障制度更健全,其PMC指数均值高于全样本和地方政策,重要试点城市的政策为其他城市优化试点政策提...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在能源消费中居于主要地位,实现城市能源系统的清洁低碳转型对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及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技术制度理论、转型情景设计以及驱动路径、转型政策协同机制等方面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并对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向低碳城市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向低碳城市转型已势在必行。本文在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分析了向低碳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转型途径,以期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立低碳城市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政府分别从2010年和2008年开始进行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准确评估试点城市建设的政策效果以及不同试点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对进一步推广试点政策、改善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17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政策...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空间关联性视角出发,基于2004—2018年24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测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探讨该空间效应的异质性特征并揭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地区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区和邻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邻区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本地;对位于东部地区、规模大以及交易市场正常运行的城市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绿色发展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以达到提升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东部地区以及城市规模大的地方政府应营造良好的研发创新环境并保障知识技术创造者的合理合法权益;中西部地区以及规模较小的城市则应积极建立与大城市之间的技术帮扶关联,强化地区间的技术交流和信息流动。  相似文献   

14.
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应该从政策保障体系、组织支撑体系、低碳技术的创新体系、中介服务体系、资金保障体系、人才保障体系等方面及所包含的不同范围去建设,应该从这些方面全面整体地去构建。这样才能建立相对完善的真正能够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的进行归类分析。并对国内低碳建设的政策方法进行归纳,针对特大型工业城市的低碳建设,提出了低碳发展路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环境、经济、文化、历史,是构成和决定一个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的基本要素。大庆,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经济发达、工商繁荣、生态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强,为实施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战略打下良好基础。低碳发展,是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国内很多地区,都有建设低碳城市、促进低碳发展的愿望。随着低碳城市建设的迅速开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需要一套科学的理论、评估体系和考核标准作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环境下,发展低碳经济是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关键,也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有必要对其低碳经济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在DEA模型的基础上,对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赤峰、鄂尔多斯等10个资源型城市进行相对综合评价及技术和规模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的低碳经济发展良好,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的低碳经济发展落后,是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据此提出内蒙古自治区各个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国内低碳城市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低碳试点城市需制定低碳建设规划,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能源结构,增强民众低碳意识,建立完善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降低资源依赖度作为切入点,以中国资源型城市为样本,鉴于不同碳交易试点地区开展试点工作的时间不一致,采用异期双重差分法(DID)考察碳交易市场试点对资源型城市资源依赖度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碳交易能够较为显著地降低资源型城市对传统资源的依赖程度,但此种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且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结果均能够支持这一实证结果。本研究结论对于增强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信心、促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及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低碳型的城市管理规划已被世界各国提上了日程,可以说低碳型的城市规划不仅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最基本依据,也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低碳型的城市规划管理能够有效的规避传统城市规划管理的无序规划及低效开发,为此本文详细的解析了城市规划管理的性质和原则,并对低碳型经济管理规划做了详细论述,希望能够实现科学的城市管理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