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大读者清楚,《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下称《马失前蹄》)与《惯性不在天边》二文(本刊2003年第7、11期)挑战的是:主宰科坛的似是而非理论相对论,和所谓的“主流”科学的错误走向。但陈国基先生的驳文《牛顿的‘误导’应该终止吗?》(见本刊2006年第6期,下称“陈文”)似乎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创新》发表过多篇对牛顿第一定律表述提出挑战的文章,称牛顿表述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是“误导”,应该“终止”。对持不同意见的争鸣文章,编者要挑战者审阅并写一篇“驳文”,然后把争鸣文章同“驳文”在同一期发表。现在我质疑的是作者向群先生(下称作者)撰写的三  相似文献   

3.
贵刊的《挑战与争鸣》专栏,刊出了不少犀利精辟的挑战文章,它们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以理服人,读者阅后无不拍手称好。贵刊今年第7期上的《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又是一篇上乘佳作。经反复研读,我们感到有几个“想不到”非写出来不可,与广大读者共享“一吐之快”:一想不到“科学泰斗”爱因斯坦竟连惯性原理都如此不求甚解,徒有虚名;二想不到漏洞百出的相对论竟能在科坛如此以假乱真近百年,触目惊心;三想不到历经三百载的牛顿第一定律竟还有如此原则性的纰漏,学无止境;四想不到挑战牛顿和证伪相对论的华夏学子竟如此有胆有识,叹为…  相似文献   

4.
首先感谢贵刊对诤文的宽容态度,使得不同的观点能在“挑战与争鸣”栏目里进行公平地争鸣。《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以下简称《相》文)和拙文《我的不同看法》同在第7期上刊出就是很好的例证。在贵刊“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争鸣”的鼓励下,我要对《相》文提出一些异议。首先,《相》文对惯性定律的叙述是不完整的,所以就难免会产生对惯性定律的曲解。现将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力学》(赵景员王淑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第141页上的有关内容抄录给读者,“第一定律陈述如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创新》2013,(11):64-64
号外!号外!《发明与创新》B版《缤纷校园》开启啦!如果你是校园小记者中的一员,那就睁大眼睛,看看怎样玩转“缤纷校园”吧!  相似文献   

6.
2003年第3期的《发明与创新》刊登了“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奖”一文,文章折射了国内科学工作者的处境,颇为深刻,引人深思。由此而想到科学工作者应具有的精神品质。首先,科学需要献身的精神。回顾20世纪的我国那个特殊的年代,面临着对“中国的马尔萨斯”的“围剿”,马寅初先生发表了他那名垂青史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宣言:我接受开辟一个战场的挑战书。这个挑战是很合理的,我当敬谨拜受。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真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马寅初还有两句很有名…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业余发明爱好者,订阅贵刊十八年,去年企业“减员增效”我提前内退了,因我酷爱《发明与创新》,退休后与主编联系义务为杂志社做些发行联络工作。在“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我散发了不少的宣传材料,之后又用名信片的方式与各地专利权人联系,但效果不佳。今年2月份,我与郑州图书城的书商联系代销事宜,销出的也很少。为什么打不开销路呢?经过反复思考,我得出答案:发明爱好者在总人群中毕竟是少数,而为数不多的发明创新爱好者又不知有这么一种刊物,双方互相找不着。经过上述分析,我主动与零售商接洽,让其代销,我找了几个…  相似文献   

8.
黄家荣先生就惯性原理的争鸣文《也谈惯性原理》(《发明与创新》2006年第1期),相应的答文《科学要求跳出本本看世界》在第2期)刚发表,又奉献出新作《相对论违背相对性原理》(第8期,下称黄文),对拙文《相对论原理的扭曲》(2003年第8期,下称《扭曲》)提出异议。本答文展开前,先指出:一、不言自明,与黄文的辩驳,针对的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谬误,意在为基础理论的正本清源效点力。二、如《扭曲》中所言,相对论中的所谓狭义相对性原理,与经典力学中的相对性原理有原则区别,但前者却认为“没有原则区别”,并自称源于后者——因而下文中无碍引举经典…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创新》开辟“挑战与争鸣”栏目,为一些对科学探究有巨大热情的民间科研者提供了一个挑战权威、表达自己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平台,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希望这个栏目越办越好,并希望主流科学界能够正视民间科研者的存在,并参与到他们的争鸣活动中来,以实际  相似文献   

10.
拙文《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下称《马失前蹄》)和《惯性不在天沙的发表,引发了一场大争论——这是意料中事,已有多篇反驳与辩论的文章(见本刊2004年第1、9期),今又宵黄家荣先生的《也谈惯性原理》一文(2006年第1期,以下简称黄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看来惯性原理问题大有争鸣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创新》2021,(5):F0004-F0004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为《发明与创新》读者题词:“播下发明创新种子,担当科技强国重任”,通过《发明与创新》寄语全国读者,勉励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播下发明创新的种子,立志攀登科学高峰,担当自主自强科技强国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唯物论者爱尔维修有句名言:“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在和《发明与创新》杂志十多年的交往中,我感到《发明与创新》杂志,就是当代的爱尔维修。他那么循循善诱,破除你对发明创造的神秘感;他那么真诚无私,教给你登堂入室的十八般武艺;然后化平凡为神奇,使你成为技术革新的能手,成为创造发明的专家!老实说,我不是一个智者。出生于茅屋柴扉,从小与狗尾草为伍。如今年逾花甲,仍象一个身着长衫的繁体家,与时尚格格不入。木讷愚笨的性格,曾使幼年的我郁郁寡欢,郁闷成疾。29岁被推进医院,将胃割掉三分之二,才走出…  相似文献   

13.
“挑战与争鸣”一直是本人最感兴趣的栏目,其中“挑战”性的文章固然精彩纷呈,而“争鸣”性的意见却不太多见。偶遇第七期王超先生的一篇“我的不同看法”(以下简称王文),顿生新奇之感,可仔细读完全文,却令人大失所望,总觉得这篇“争鸣”有隔靴搔痒的味道。争论是由吴飞先生在第二期的一篇短文引起的,题目是:“真要是‘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没错……”(以下简称吴文)。该文言简意赅地回答了“广义相对论”的一个老问题,即地球与太阳两个参照系是否“平权”、能否“平权”的问题。很显然,吴飞先生旗帜鲜明地批评了这种无条件的“相对性”原…  相似文献   

14.
我是《发明与创新》的忠实读者,尤其对《挑战与争鸣》栏目更是情有独钟,期期必读。可谓真知灼见,篇篇精彩。的确,科学要敢于创新,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思考重大问题,只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求真务实、明辨是非,科学才能繁荣与进步!2004年7月1日参考消息《天梯直达九重霄》一文中介绍了美国人布拉德·爱德华兹关于“太空梯”的构想,他说,15年之内就可以在离厄瓜多尔海岸1200英里的海面上建立一个平台,一根3英尺宽、厚度比纸还薄的碳纳米管缆绳将在一端与该平台相连,另一端伸向6.222万英里之遥的太空,在地球旋转的向心力作用下缆绳…  相似文献   

15.
为了倡导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思想,繁荣学术交流,促进科学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全国性学会和地方科协大力支持下,按年度编纂《学科发展蓝皮书》,现已出版3期,今年出版的《学科发展蓝皮书(2005年卷)》收录《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年第5期刊出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消化研究所张宇、韩天权、张圣道的论文“人类胆囊胆固醇结石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由于入选《学科发展蓝皮书》的论文都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严格遴选产生的,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导向性论文,因此,入选的论文对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方明先生撰文(以下简称“方文”),以“创新理论”类比法,论述了“先有鸡?先有蛋?”问题(见《发明与创新》2005年第5期)。但笔者不敢苟同方文的这种“创新理论”及其结论。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创新》2003-10期《创造探幽》栏目中刊发了王超先生的《“穆宾巴之谜”及其启示》一文(下称《谜》文),阅后倍感惊奇,简直不敢相信。但王超先生在文中写得清清楚楚:(在相同的冷冻条件下)热牛奶先结冰,冷牛奶后结冰。且“坦桑尼亚最高学府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奥斯坡恩博士”“与穆宾巴联名发表一篇论文,登载于《英国教育》,对热牛奶  相似文献   

18.
读编对对碰     
正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自从2011年订阅了《发明与创新》后,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不少。同学们都说《发明与创新》杂志太好看了,有的说喜欢看"科学大爆炸",有的说喜欢看"创新大擂台"……现在我们班有些同学还订阅了《全国优秀作文》,不过我始终坚持订阅《发明与创新》,因为从杂志中我学  相似文献   

19.
我是《发明与创新》的最忠实读者之一。《发明与创新》伴我已近二十个春秋。我不只是阅读《发明与创新》,1988年我还参加《发明与创新》开办的“创造力开发”培训班,在《发明与创新》上也登载有我的小文。1988年1期的《胸表、臂表》,1988年10期的《自动添加洗衣剂洗衣机》,1995年4期的《公线私机电话》,1998年4期的《让飞艇焕发青春》,1999年9期的《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之我见》,2001年7期的《小探宇宙》。我的小文从简单的小发明到探寻宇宙规律的大课题,逐步深化。从这里可看到《发明与创新》给我的帮助和支持。我这近二十年,无论从知识面…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日先后翻阅了今年第1期《发明与革新》“成功之路”载韩如摘《农民棋手陈南星发明旋弈象棋》、第2期《发明与革新》“成功之路”载王林延的《张子恭和他的新象棋战法》,报道两位农民棋手先后发明“三人象棋”与“四人象棋”的过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不禁联想到在中国象棋嬗变史上曾出现并流行过的“三人象棋”与“七人象棋”的一段史话,现在整理出来,以飨读者。“三人象棋”,见于近代著名学者徐珂著《清稗类钞》卷七十一《艺术类》“三国象棋”的记载:清时,安徽桐城光律元布政聪谐家中,曾有一副“三国象棋”,由三人对弈,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