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和探讨了创新思维意识在打造科技期刊品牌中的作用。通过《中华创伤骨科杂志》8年来打造品牌期刊的举措,说明科技期刊办刊人员的创新思维意识是品牌期刊长盛不衰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
以《棉纺织技术》期刊的办刊实践经验为例,探讨品牌科技期刊的办刊实践。总结分析了《棉纺织技术》在打造品牌科技期刊实践中的相关作法。指出品牌科技期刊的打造需要期刊社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不仅要从稿件质量、审稿流程、培养编辑团队等方面狠下工夫,还要与时俱进,多途径提升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认为品牌科技期刊的打造既需要期刊自身的内外兼修,又要突出特色,办刊者需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思维,共同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3.
面对国外期刊的渗透和国内同行期刊的竞争,科技期刊将逐渐走向高质量、高影响力、高被引率的品牌建设之路。本文分析了品牌科技期刊编辑实践(审稿、组稿、策划)及编辑素质要求(政策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提出21世纪的品牌科技期刊应进一步拓展质量意识、市场意识、专家意识、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浅析精品科技期刊的建设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科技期刊虽然数量品种众多,但精品期刊却只有少数,打造精品期刊已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打造精品科技期刊的必要性,分析了精品科技期刊的建设和策略。指出科技期刊只有找准定位,不断创新和提高编辑工作者能力,才能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造优秀的中国品牌期刊。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品牌”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科技期刊要实施“精品战略”创品牌,必须克服缺乏特色、浅层次、低质量等顽疾。品牌科技期刊的形成不乏依靠利用其行业的优势,有特色、有创新、有明确的定位,有高质量的内容等诸多因素。因此,创品牌期刊,必须增强特色意识、创新意识、正确定位的意识、加强组稿、提高质量,创建“品牌”。  相似文献   

6.
在期刊的发展中,编辑是重要的人力保障,期刊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编辑的创新思维。为了探究编辑的创新思维在工作中的表现形式,以科技期刊编辑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在明确了创新思维对科技期刊的作用和重要性后,以编务创新、稿件创新和宣传创新三方面为研究典型,论述了创新思维在编辑日常工作中的表现方法,得出了较为具体的应对措施。分析认为,创新思维应贯穿于期刊工作的全流程,只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提升办刊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科技期刊与学术会议互动来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更好地建设期刊的会议品牌,也是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责。打造会议品牌需要有良好的学科环境和会议策划和管理运营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以《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所开展的专题技术研讨班的实践为例,围绕"策划可持续的项目"、"规范可操作的流程"、"打造期刊会议品牌"三个方面,讨论了科技期刊会议品牌建设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品牌的建设及延伸经营对期刊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导报》转型期间的办刊实践表明,打造科技期刊品牌并对其品牌进行延伸经营过程中,应结合科技编辑理论与实际办刊工作进行创新,通过出版特刊专刊、实施资助计划、搭建沙龙平台、举办学术会议、重视封面设计、承办媒体见面会、开设博客窗口、强化网站经营等活动,切实提升科技期刊的品牌与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9.
成熟的精品期刊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打造期刊的品牌,提高期刊的内外在质量。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个案为例,总结了精品科技期刊品牌的打造、内涵的精品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团队协作等办刊举措,从期刊品牌、期刊质量和期刊的运营策略等方面给予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结合《洁净煤技术》的办刊经验,分析了提高煤炭科技类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综合途径.以提升期刊质量为目标,在实施精品战略的同时,通过经营模式的创新,延伸了期刊的品牌经营,使编辑部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通过实施外联合作,提升了期刊知名度,同时强调了应加强期刊的e流建设,有利于打造一流刊物.最后阐述了煤炭科技类期刊与其他期刊的共通性,及其提高质量和影响力的途径对其他科技期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知识连续刊载物,通过编辑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出版发行等一系列编辑活动得以完成,期刊的质量受编辑影响,而编辑需具有创新意识、规范意识等。意识是思维的基础,期刊编辑还需具有运用这些意识的各种思维能力,才能实现对编辑活动的总体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发展与经营策略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在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规模、产业实力和品牌化经营的现状与困境基础上,阐述了科技期刊树立和经营品牌的重要现实意义。探讨了科技期刊品牌的内涵、价值及其在市场经营中的品牌效应,指出品牌应以内容和质量为本。借鉴国内外知名期刊的品牌发展经验,结合中国科技期刊的实际,具体探讨了塑造中国科技期刊品牌的途径和方法:准确定位,内容为王;确立个性,形成风格;增强读者亲和力、树立品牌忠诚度;培养办刊人的创新意识与应变能力;依靠高水平作者群的支持和编辑的敬业奉献;把握外部机会、顺时应变、借势树品牌;通过跨媒体互动树立品牌;期刊品牌的营销策略。最后指出,科技期刊的品牌塑造和经营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科技期刊要跻身于国际同类期刊之林,首要的问题是要提高质量,创精品期刊.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打造品牌、人才的培养、加强经营管理、壮大规模及走国际化道路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科技期刊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分析了民族地区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指出民族地区科技期刊的发展受到地域、管理、品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为了提高期刊质量、拓展发展空间,应突出其区位优势,打造民族品牌,更新出版理念,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培养优秀期刊编辑人才,以促进民族地区科技期刊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实验地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物探》等6种石油天然气工业类优秀科技期刊评价指标表明,合理提升影响因子数值、努力扩大期刊的读者覆盖面、竭诚为本学科发展服务、倾心打造精品期刊等是期刊发展的必要途径。认清科技期刊办刊的误区,闯出自己的办刊路,保证编辑素质,提高创新服务意识、促创新论文产生等是创新办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是具有周期性的连续出版物,其要创新发展,编辑人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特色办刊、内涵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要有打造品牌、个性策划、提升品位等服务读者的意识,要有建设特色队伍、举办特色活动、设置特色栏目的强刊举措.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科学院和期刊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学出版社”)一直按照“精品化、集群化、国际化”的思路推进科技期刊发展与建设。2019年,科学出版社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集群化试点子项目”,成为全国5家集群化试点项目单位之一。在集群化试点子项目的支持下,科学出版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在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平台建设、品牌建设、集群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打造中国学术品牌期刊集群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向业界分享其成功经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对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延红博士进行了专访,就科学出版社在运行机制、期刊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集群化建设等方面的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同时科技期刊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要求编辑树立市场意识 ,从编辑的角度参与期刊的市场竞争。科技期刊编辑的市场意识主要包括读者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中国学术期刊进一步适应全媒体深度融合的出版新业态,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引入“私域流量”的概念,探索科技期刊的私域流量建设发展模式创新。分析国内科技期刊私域流量建设现状可知,传统科技期刊发展“危”和“机”并存,而基于数字营销模式创新的私域流量思维,通过读者需求的多元驱动,科技期刊传播复杂性、小众性和精准性需求的推动等,为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但科技期刊在私域流量建设方面的实践刚刚开始探索,在内容和平台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为此提出科技期刊打造私域流量运营平台、加强内容建设、增强用户黏性和打造运营团队等建议,为国内科技期刊全力做好期刊精准推送与优质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专业社群在医学科技期刊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传统期刊创新发展。【方法】 基于微信、QQ等热门社交网络工具建立医学期刊专业社群,将传统医学期刊的内容资源、人才资源和品牌资源与专业社群相融合,通过打造微课堂、成果二次传播、在线选题与征文等创新模式探索科技期刊与专业社群的融合发展,并分析融合发展的效果。【结果】 通过专业社群的应用,期刊更好地为庞大的读者、作者群体服务;通过专业社群体系与期刊的融合,期刊来稿量明显提升,选题策划、约稿等期刊重要活动范围更广、热度更高、针对性更强;编委、审稿专家办刊积极性更高;期刊学术信息传播能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结论】 借助网络社群在传播、交互、资源积累方面的优势,有效提高医学科技期刊运营效率,进而提升期刊综合影响力,具有推广应用和开放共享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