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继建立产生抗人红细胞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ZMC_4后,又建立了一株能分泌抗人A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定名为ZMC_9。本文将对ZMC_9的建株作一简报。材料与方法以正常人A型Rh阳性的红细胞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NSI小鼠骨髓瘤细胞在50%PEG(分子量4,000)作用下融合,经HAT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生成淋巴细  相似文献   

2.
抗人甲胎蛋白(AF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敏章 《科技通报》1998,14(4):240-242
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的AFP抗原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系融合,获三株分泌抗人AFP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用ELISA阻断试验和夹心ELISA试验作特异性鉴定,杂交瘤细胞株染色体的众数为104条,三株细胞系McAb均属小鼠IgG1型.经体外连续传代3个月及冻存一年复苏后均能持续分泌抗AFP抗体  相似文献   

3.
李丽英 《内江科技》2013,(2):99+132
鉴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的重要生物学作用,我们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能稳定分泌抗KDR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本文就抗KDR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改进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4.
杂交瘤技术在血液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巳得到广泛的应用。就血型单克隆抗体而言,已见有不少报道。我们在继建立分泌抗人A型红细胞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ZMC_9后,又建成了一侏能分泌抗人B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定名为ZMB_1。本文将对ZMB_1的建侏和初步鉴定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5.
采用霍乱弧菌菌株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O,在PEG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获得二株能分泌抗霍乱弧菌单克隆抗体的淋巴细胞杂交瘤株.体内外培养可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亲和素生物素及荧光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测定霍乱弧菌专一的单克隆抗体,经6个月传代培养和液氮冷冻复苏培养良好,产生抗体稳定.细胞培养液效价为1∶8,小鼠腹水效价1∶3200,经44株霍乱弧菌(EL Tor生物型)和10株其它肠道内致病菌检测结果,对霍乱弧菌有特异性抗体.经IgG亚型测定属IgG_3,杂交瘤细胞染色体稳定在95~105条。本文还对杂交瘤细胞分泌单克隆抗体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长叶车前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研制”通过鉴定由李德葆副教授主持、在浙江医学研究院免疫室李洸副研究员的协作下建立了5个能产生高效价特异R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应用上述细胞株产生的5株单克隆抗体将所测试的15个毒株划分为6个血清型,对植物病毒的诊断、鉴定、分类等具有实际和理论  相似文献   

7.
由于新的生物技术具有改造生命和医治疾病的神奇功能,因而它已迅速迈出实验室,步入各种科学及商业的应用领域。新兴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充当了飞跃的主要媒介,并已得到美国的风险资本及新企业投资市场的强有力支持。随着日本对此领域的兴趣日趋增长,商品化的生物技术前沿领域可能使工业发生重大变革。近20年来,在生物机体的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展,使遗传物质——控制细胞机能的DNA单位的改变成为可能,并且产生了与生命本身同等重要的深远影响。本世纪70年代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开创了生物技术的新纪元。这些发现集中在以下两方面;1.DNA重组或基因拼接;2.采用细胞融合技术或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通常,人们对生物技术潜在力的早期认识来源  相似文献   

8.
许多表达系统可以表达单克隆抗体,并且也在研究中。CHO细胞是最常用于研究的细胞系,直到今天仍然是单克隆抗体生产的主力。对宿主细胞系进行改造提高产品产量及质量,不同的宿主细胞系生产的产品质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成功建立稳定分泌鼠抗人B7-2杂交瘤细胞株基础上,扩增并克隆出该单克隆抗体的重链(VH)和轻链(VL)可变区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方法,在VH和VL可变区基因之间引入连接肽(Gly4Ser)3,体外构建抗人B7-2单链抗体(B7-2 ScFv)基因。为便于表达产物的纯化,在抗人B7-2 ScFv的C端增加了6×His tag序列。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抗人B7-2 ScFv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中获得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43 kD,表达产物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溶解包涵体,体外复性和Ni-NTA亲和柱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抗人B7-2 ScFv,纯化蛋白得率约16.2%。成果为抗人B7-2单链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研究和抗肿瘤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基金》1988,2(2):55-55
课题是由苏州医学院血栓与止血研究室阮长耿教授等申请并进行研究的。他们应用杂交瘤技术在国内首次成功地获得了14株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其中SZ-2和SZ-21两株,经免疫和生化研究技术证明,分别作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Ⅰ和糖蛋白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为宿主,构建高表达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方法:本研究将构建好的抗EGFR单克隆抗体轻链和重链的表达载体,通过优化的电转方法转入CHO宿主细胞,确定G418的工作浓度,在含G418的化学成分已知的培养基中进行克隆筛选,最后筛选后的转染库进行三次克隆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抗EGFR抗体的细胞株。结果:通过进行表达量稳定性分析后,筛选出一株表达量较高的细胞株。结论:该克隆筛选方法可行,为抗EGFR抗体的生产提供了稳定高产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水平也迅速提高,微波技术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由于微波技术具有操作性强、高性能、低消耗的优势,使得微波技术在细胞有效物质提炼过程中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将微波技术融入中药制药中,使得中药制药技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微波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分析,介绍了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现在,世界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已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体内、外组小鼠植入前胚胎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GCN5(generalcontrolofnucleotidesynthesis,GCN5)和去乙酰化酶HDAC1(histonedeacetylase1)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研究。结果显示(1)体内组:GCN5在2细胞、4细胞、8细胞卵裂胚胎和桑椹胚的胞浆内为强荧光信号;而囊胚细胞的胞浆无明显荧光信号。HDAC1在2细胞的胞浆胞核内均有荧光信号,但以胞浆内为著;4细胞、8细胞、桑椹胚和囊胚的胞核内可见HDAC1强荧光信号。(2)体外组:2细胞、4细胞、8细胞、桑椹胚和囊胚的胞浆胞核均无明显的GCN5荧光信号。HDAC1在各细胞期胚胎的染色情况与体内组基本相似,只是荧光强度有所下降,尤其是2细胞胚胎。结果表明:早期卵裂环境影响小鼠植入前胚胎GCN5和HDAC1表达。  相似文献   

15.
隔离技术在制药工业的应用主要用于药品的无菌生产过程控制,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不仅满足了对产品质量改进的需要,同时也能用于保护操作者免受在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和有毒物质带来的伤害。隔离器主要有Isolator隔离器和RABS系统(包括主动式RABS、被动式RABS、主动式cRABS和被动式cRABS)。本文对隔离技术在无菌原料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成人睾丸细胞仅限于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产生生殖细胞,但来自几个方面的证据都表明.它们在适当条件下可成为多能细胞。现在.这些条件已被发现。从来自成人睾丸的未成熟人类精子细胞开始.Conrad等人确定了可像人胚胎干细胞一样被操纵和分化的细胞系。这些细胞可被稳定地分化成为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或肌性细胞系、成骨细胞系和与神经细胞相似的细胞系。当在皮下移植时.这些细胞会在小鼠身上形成畸胎瘤,这是它们具有多能性的进一步证据,也反映了这些细胞在再生治疗中所具有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浅谈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物制药技术在国际制药工业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创新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男性中,前列腺癌是最常诊断和位列第二致死率的肿瘤,一生患癌的危险概率约为1/6。前列腺组织是由胚胎泌尿生殖窦(urogenital sinus, UGS)发展形成的一个导管-腺上皮结构,这种导管-腺上皮结构是由高柱状的分泌性的腺细胞和扁平的基底细胞组成,这两种细胞分别表达特异性的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和生物学标记。在大量的前列腺癌研究中发现许多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存在突变,但是它们在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目前,尚缺乏对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组织如何转变为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人前列腺癌体外和体内模型的综合应用有助于研究前列腺癌的形成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特征,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些新的来源于手术新鲜组织标本并能表现不同的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永生化细胞系作为转化医学研究新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原代培养的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细胞为例,观测细胞癌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原代培养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细胞,细胞传代超过25次时,观察细胞的样态、细胞角蛋白的组织化学染色、检验细胞增值周期、培养法检验支原体、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法)鉴别细胞种类、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结果新建立一株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定名为TR-LCC-1,其大多数形态为多边形细胞,铺路石样变异、叠层生长,除了形态区别于其他细胞外,其体积也比较大。细胞角蛋白的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繁衍30代之后,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提高到201.2小时。对细胞间期进行检验,发现DNA合成前期(G1期)占51.71%,DNA合成期(S期)占44.56%,DNA合成后期(G2期)占2.28%。培养法检验支原体,未发现污染。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法)鉴别TR-LCC-1种类属于人来源细胞。对STR-短串联重复序列进行检验,发现P26与P6一致,异于已知细胞的短串联重复序列。结论人来源喉鳞状细胞癌的细胞系TRLCC-1,可以作为样本以研究喉鳞状细胞癌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正>肺癌全球高发。在我国,每年肺癌的死亡人数超过癌症死因的20%,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令人关注的是,云南肺癌发病率居全国首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至今仍居高不下,成为困扰我省的重要社会问题。肿瘤生物治疗是继传统手术、放疗、化疗后的第四种新的治疗手段。尤其肿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细胞)融合疫苗成为杂交瘤技术在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我们首次将肺癌细胞和DC细胞融合,建立针对肺癌且有高度特异性的杂交瘤疫苗。肺癌/DC杂交瘤疫苗既表达肿瘤的所有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