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2009—2017年中国涉农企业为样本,在测算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1)自主创新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2012年实施的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对涉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技术引进与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呈现非线性影响,存在以自主创新为门槛的倒“U”型门槛效应;(3)在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呈现互补效应,且互补效应在2012年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后变得更为显著;(4)国有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倒“U”的转折点大于非国有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倒“U”的转折点,能享受更多自主创新带来的红利,但国有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互补效应不显著;(5)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倒“U”的转折点小于传统行业涉农企业自主创新倒“U”的转折点,自主创新为其带来的红利期较短,同时单纯技术引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农企业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涉农企业研发体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现实约束下,选择开放式创新以获取异质性知识资源对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使用SBM—网络DEA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14—2017年我国2 144家涉农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实证检验了开放式创新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以及CEO经历、吸收能力与集成能力平衡度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呈倒U形;开放式创新未超过阈值时,CEO学术经历与研发经历均正向调节其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反之,CEO学术经历有助于缓和开放式创新的负向影响,但CEO研发经历未起到缓和作用;吸收能力和集成能力不平衡度负向调节开放式创新未超过阈值时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且加剧了其超过阈值后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拓宽了开放式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理论,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较好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主创新是涉农企业构建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但存在长周期、高风险等问题,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必须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基于此,本文使用SSBM网络-DEA模型测算了我国9959家涉农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而实证检验自主创新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并探究政府行为(政府补助与创新政策)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自主创新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2)政府补助与创新政策均正向调节自主创新未超过阈值时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正向影响。但创新政策有助于缓解自主创新超过阈值后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负向影响,而政府补助却未起到相应的缓解作用。研究结论不仅提供了涉农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证据,还为政府与涉农企业优化自主创新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围绕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技术引进方式及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不同技术引进方式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专利专有技术引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与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强相关性,而采用合资合作生产方式的技术引进、硬件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存在弱的负相关性.吸收能力是制约技术引进技术外溢效应的核心变量,技术引进的创新绩效严重依赖于吸收能力的提高,否则国外技术引进将对本土创新产生严重替代,即所谓的“创新毁灭”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6-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来研究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和改造升级技术4种技术创新路径对我国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不同性质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涉农企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消化吸收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具有稳定的正向效应,引进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由不显著的正向效应逐步转变为显著的负向效应;消化吸收技术、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内资涉农企业、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和显著的负向效应,且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小于对内资涉农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2009—2017年中国农业企业的混合截面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网络超效率SBM模型(SSBM)测度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从时间-空间角度对其演变趋势与收敛性进行探究。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农业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均值为0.421,效率损失情况较为严重,只有极少数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达到并超过1;农业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集中分布在[0.300,0.500]区间内,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高于0.500的农业企业较少。(2)从时间趋势看,中国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整体呈现递增趋势,但存在较强的经济短波现象,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受政策影响较大。(3)从空间趋势看,中国中部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均值最高,其次是西部和东部,这三大区域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东部及西部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存在向中部农业企业追赶的态势,三大区域呈现稳态增长。基于此,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法律规范、法律制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6—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来研究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和改造升级技术4种技术创新路径对我国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技术创新路径对不同性质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涉农企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消化吸收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具有稳定的正向效应,引进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创新路径对涉农企业效率影响由不显著的正向效应逐步转变为显著的负向效应;消化吸收技术、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内资涉农企业、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和显著的负向效应,且改造升级技术创新路径对港澳台投资涉农企业效率的影响小于对内资涉农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以地区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利用2010—2019年我国27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省际面板数据,以市场竞争公平性作为门槛变量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创新补贴与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关系中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当市场竞争公平程度较高时,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地区市场竞争公平程度的减弱,这种正向影响逐渐削弱;当市场竞争公平程度继续降低并跨越第二门槛值时,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影响消失。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政策组合机制、注重市场竞争公平性的门槛影响效应、充分利用技术溢出以及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等,促进发挥政府创新补贴对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9-2017年我国农业企业的混合截面数据为样本,构建SSBM-网络DEA模型测度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从时间-空间角度对其演变趋势与收敛性进行了探究。研究结论如下:(1)只有极少数农业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达到并超过1,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均值为0.421,效率损失情况较为严重;农业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集中分布在[0.300,0.500]区间内,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高于0.500的农业企业较少。(2)从时间趋势看,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整体呈现递增趋势,但存在较强的经济短波现象,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受政策影响较大。(3)从空间趋势看,中部地区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均值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三大区域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东部及西部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存在向中部地区农业企业追赶的态势,三大区域呈现稳态增长。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法律规范、制定的积极作用以及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8—2016年高校微观面板数据,通过网络DEA模型对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索其空间收敛性,进而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其空间相关性显著;东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空间集聚效应有减弱趋势,导致中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追赶东部地区的趋势。②政府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2012年以前更为显著;企业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在2008—2012年不显著,在2013—2016年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③高级职称人员显著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技成果获奖情况难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2012年以来奖励评价机制有了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1.
摘要:二次创新是实现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的关键环节。为深入分析引进技术二次创新决定因素,文章基于垂直创新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引进技术二次创新内生系统。研究得出:引进技术先进程度对二次创新影响方向不确定;研发竞争对二次创新影响方向不确定;企业研发效率对二次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外溢效应对二次创新产生负向作用。为加快我国引进技术二次创新,应进一步优化技术引进发展战略、提高引进技术适用性,加强对技术引进管理、避免恶性竞争,加快企业研发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切实保护二次创新成功者利益。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为解决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双重约束,政府投入大量补贴资金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补贴效果备受关注。为了探究政府补贴对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利用2012—2016年51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TFP呈现非线性影响;而且,补贴对企业TFP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与企业获补贴强度密切相关:在(1.5%,1.6%]区间内补贴显著促进TFP增长,在(1.6%,2.7%]区间时补贴无效率,大于2.7%时补贴显示出抑制作用;进一步对门槛效应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发现补贴在促进阶段刺激了企业研发投入,而在抑制阶段增加了企业的寻租成本。最后,本文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完善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补贴政策、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评价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采用三阶段DEA-Windows模型,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测算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4-2019年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在没有控制环境因素的情况下,16市规模效率的均值大于纯技术效率的均值,而在控制环境因素后,纯技术效率的均值显著提高、规模效率的均值大幅下降,最终得出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从影响因素来看,地区的政府财政支持、R&D活动企业数、生产总值、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以及实际利用外资等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总体上看,16市中有将近一半的城市处于低要素水平发展阶段,但各市的3种效率值均逐年上升,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正在缓慢提升中.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双高型城市扩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规模,效率单高型城市因地制宜补齐短板,效率双低型城市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构建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区域协调机制解决地区间成果转化效率不平衡问题,不断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技术差距和吸收能力角度将OFDI逆向技术溢出引入Bruno和Lichtenberg提出的国际技术溢出测度模型,利用面板门槛模型方法和2003—2014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OFDI数据,检验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否存在"最佳技术差距区间"。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差距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存在双门槛效应;在双门槛决定的最佳技术差距区间内,相关地区的企业对先进技术吸收能力最强,OFDI带来的逆向国际技术溢出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技术引进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山东省技术引进状况的分析表明,山东省技术引进增长迅速,技术引进行业规划性强、关联度高,以硬件技术引进和技术咨询服务为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加工组装为主的制造模式使我们长期不变地处于世界垂直分工体系的低端环节,制约了技术引进关联效应的发挥;以硬件为主的技术引进方式客观上限制了技术引进外溢效应的发挥;重引进轻吸收,导致技术原创力较低。为提高山东省的技术引进效率,政府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挖掘山东省技术引进的关联效应;进一步优化山东省技术引进方式,建立有效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机制,提高山东省技术引进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针对研发投入与人力资本的合力能否有效促进科技创新的争议,根据创新价值链理论,将科技创新分成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选取2000—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以研发投入为门槛的门槛模型,实证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有利于科技研发,却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2)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科技研发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研发投入分别跨过门槛1.22和1.92后促进作用显著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存在单一门槛效应,研发投入跨过门槛0.24后高级化的抑制作用减弱;(3)科技研发阶段,东部地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比中西部地区更大,但在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东部和中西部区域间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差异并不大;(4)尽管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抑制科技成果转化,但是人力资本存量对科技成果转化有积极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得到应分类施策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正确处理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之间关系等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7.
《软科学》2019,(8):32-38
基于2004~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利用空间Tobit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空间集聚、企业家精神及其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空间集聚与企业家精神交叉因子的优化配置效应。结果表明:①两阶段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全域空间自相关,但技术转换创新活动存在"以邻为壑"现象;②空间集聚对两阶段创新效率均产生了明显的杠杆效应,企业家精神对创新效率产生了异质性影响,空间集聚与企业家精神对技术转换效率产生了显著的互补效应,但对技术转化效率的影响不明显;③以空间集聚与企业家精神交叉因子为门槛变量,企业家精神对技术转换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反N型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构建技术吸收能力与技术溢出的整合框架,探析基于吸收能力门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机制;收集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测度产业集聚与FDI溢出效应大小,检验并测算其各自的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大于FDI的溢出效应;(2)追赶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跨越特定门槛才能有效利用产业集聚与FDI技术溢出;(3)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引致的技术吸收能力门槛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吸收能力、促进并利用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3-2011年间中国29个省份(地区)对10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能力、经济自由度、金融发展水平等三种吸收能力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自由度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不存在门槛效应,但创新能力、金融发展水平存在门槛效应,且当吸收能力跨越门槛值时,其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姚海琳  贾若康 《资源科学》2018,40(11):2280-2296
当前,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为解决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双重约束,政府投入大量补贴资金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补贴效果备受关注。为了探究政府补贴对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利用2012—2016年51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从微观层面分析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TFP呈现非线性影响;而且,补贴对企业TFP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与企业获补贴强度密切相关:在(1.5%,1.6%]区间内补贴显著促进TFP增长,在(1.6%,2.7%]区间时补贴无效率,大于2.7%时补贴显示出抑制作用;进一步对门槛效应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发现补贴在促进阶段刺激了企业研发投入,而在抑制阶段增加了企业的寻租成本。最后,本文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完善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补贴政策、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