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严蓉 《科教文汇》2007,(12S):174-174
赏析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读懂它的意思;其次要了解作品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最后挖掘出诗歌的“题眼”和“诗眼”。  相似文献   

2.
李定国 《知识窗》2007,(12):22-23
我国古代有几首“应变诗”十分精彩,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堪称“传世之作”,给后世留下了长久的佳话。  相似文献   

3.
刘奇  徐小可 《知识窗》2012,(7X):39-40
<正>《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去鉴赏古代诗歌:一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二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三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体,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包含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孔子以"思无邪"概括《诗经》,显示《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饱含着那个时代劳动人民最温柔、最敦厚的情感。我国古代诗大部分是抒情  相似文献   

4.
花志红 《科教文汇》2008,(28):244-244
在古代诗歌中,有关“月”的吟咏比比皆是。本文从望月怀远之情、明月下理性内省之悟、月之“清”、“孤”三个方面简单论及南宋时被成为“上饶二泉”的两位诗人赵蕃和韩漉咏月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将来临。纵观“粉墨登场”的月饼,其包装可谓五花八门,多姿多彩:有仿中式大门形的、有仿制古代妇女嫁妆箱的……装饰华美,富丽堂皇。商家们为这漂亮的外衣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相似文献   

6.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07,(11X):52-53
最古老的纸张——莎草,“使节”小释,拖鞋溯源,世界上最大的“无流国”,古代的“成人”观,“清华”一词的由来,中国最早的公债,古代的消防宣传  相似文献   

7.
云贵地区传统炼锌工艺考察与中国炼锌历史的再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较详细地描述了云贵地区现存的传统炼锌工艺,并根据两次实地考察的结果和有关文献的考证,指出:(1)中国的传统炼锌工艺与印度的传统炼锌工艺不同,两者不仅在反应罐的开口朝向上不同,而且在反应物的配料和炼炉的设计上都大不相同,很难说有传带关系。(2)锌在我国古代的正名叫“窝铅(yuan)”,而不是“倭铅”;“倭铅”之称是古代锌、铅混称而从铅的名称中转借过来的,其本意并非指锌。(3)中国古代的传统炼锌技术大约起于明万历年间(16世纪),它是从传统的炉甘石点化黄铜工艺中发展出来的,虽然时间较晚,但有其独自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多多是“白洋淀诗群”的代表诗人之一,一白洋淀诗歌’产生的年代,思想上的怀疑主义.虽已弥漫开来,但整个局面毕竟不像四五运动时那么明朗,‘白洋淀诗歌’也就不可能像‘天安门诗歌’那样痛快淋漓得空、讨伐,不可能像北岛那样凛然宣告‘我不相信’!另一方面,这种反抗又使得‘白洋淀诗歌’在批判‘现实’之外,隐约地显露了一个文化批判的指向,证实了‘白洋淀诗歌’在文化上的敏锐性”。多多的诗正是从文革的苦难记忆中汲取向上的诗情。  相似文献   

9.
丁启阵 《知识窗》2010,(7):39-39
我国古代诗词中出现“梧桐”的地方很多,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更兼细雨”等,其感情基调大多是悲伤的。古代诗人为什么喜欢用梧桐树来表达悲伤呢?  相似文献   

10.
赏析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读懂它的意思;其次要了解作品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最后挖掘出诗歌的"题眼"和"诗眼".  相似文献   

11.
郭珺 《中国科技纵横》2010,(15):213-213
以生态哲学为基础的生态美学的价值在于突破主客二元对立认识论思维,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我国古代园林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通过其布局、内容、建筑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营造出“可行、可观、可居、可游”,“天人合一”的独特审美空间我国古代园林的特点很好的诠释了生态美学的追求,达到了两者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李莉 《百科知识》2011,(11):48-49
我国古代有一个不成文的官场规则,就是“官不修衙”。所谓“官不修衙”,既是说官员无能力去修衙,也是说官员不乐意去修衙。这个规则一直延续到皇朝结束。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官员不愿意大兴土木、修建衙门,给自己一个气派的办公场所呢?  相似文献   

13.
盛凯 《中国科技信息》2009,(19):213-214
内容决定形式。近代复杂的社会内容是诗歌中一些形式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近代诗歌对形式的改造,共性是“浅层次的”,变化只限于旧诗体的基本框架内。本文列举并分析了“组诗”,“长诗”、“句式自由化”、“通俗化”以及“新名词八诗”等现象,认为“诗界革命”喊出的“革命”一词,是近代以来诗歌形式上一系列变化的合乎情理的归结。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中,诗歌是一束耀眼的奇葩。它浓缩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再现着历史,见证着文明,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中国古典诗歌,匠心独运,诗味、韵味、意味皆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注诗不易,说诗尤不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各一义。董仲舒说“诗无达诂”,毛主席说“诗有达诂”所谓达即通达诂即确凿。要完整准确理解古人思想性和艺术性,并非易事。因此,学生在学习和鉴赏古典诗歌时除了欣赏诗歌本身而外,就是要继承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道器问题,“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器之辨,是形式与内容之辨。电子政务,是完全现代意义上的产物.但是这些年的发展状况,似乎仍未超越古代哲人所谓的道器之辩。  相似文献   

16.
唐明生 《科教文汇》2008,(12):157-157
李建中教授的《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用“诗性”言说中国古代文论,抓住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特色。以“诗性传统”、“言说方式”、“人格精神”、“文化价值”四个层面具体阐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质。  相似文献   

17.
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很多试题越来越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赏和运用能力。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相似文献   

18.
李定国 《知识窗》2006,(10):38-38
中国古代有取名画以疗疾,着丹青以祛病的症例。这种以画面景境来调节情志的治疗方法,如同当今的心理疗法。这里介绍三位古代名人的“画疗”逸事,以说明传统医学中情志疗法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0,(8):55-56
我国古代方位的代称 现在的地理方位是用东、南、西、北表示,在古代则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来代表。如南京的玄武湖,位于钟山之后,故东晋初年被称为北湖。“玄武”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通常指北方之神,其具体形象是龟的身上缠绕一条蛇。因此,唐朝长安的玄武门也是指北门。青龙是东方之神,例如位于东海之滨的历史名镇青龙镇。此外尚有青龙河、青龙塔、青龙港等,都代表着它们的位置在东方。朱雀是南方之神。  相似文献   

20.
在诗歌教学中,要想让学生通过鉴赏诗歌了解作者的感情并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教师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遨游在作品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看见”或“听见”诗中所描述的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