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的。要提高住宅和居住环境的质量,重要的一环就是首先作好住宅及居住环境的设计,从设计方面来说,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过去我们从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方面考虑较多,而从精神需求方面考虑较少,应该从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来全面满足人的家庭生活需求。同时,不能将住宅看成固定不变的空间组合,应该看到家庭生活方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应建立动态的设计观念,充分重视住宅的适应性与可变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事业也在迅速的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空间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作为住宅空间的主体,住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本文即分析了住宅空间的人性化塑造的意义,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住宅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和达到21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也随之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4.
住宅设计立足高雅的小区形象,建立生态、绿色的环境,便捷的交通,依据人们行为模式划分公私分明的户内空间。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工业建筑与往昔的传统建筑风格已经大不一样了。他将当代建筑的技术,室内外空间的完美组合体现的淋漓尽致,并且遵循了节能、节约资源和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现如今的电厂的厂房和厂区环境的设计中都把"以人为本"作为一个重要的要素,力求为工人创造出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住宅室内设计空间分隔形式的介绍,论述了对住宅室内的常规分隔设计已满足不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空间变化的要求,展望了住宅室内空间分隔将出现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今天,社会对住宅产品的需求正逐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目前,尽管住宅的商品化供应日趋成熟和稳定,但市场的竞争却更加激烈,开发商为树立自己的品牌,不断地加大住宅产品环境的投入力度;也由于人们居住理念的不断变化,导致其置业观念从“地段决定论”向“环境决定论”悄悄地转移,这些因素,都为我们住宅区环境设计理论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强调居住环境的质量并把它作为影响和引导人们生活品质的主要因素,是目前住宅区“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发展的主流思想。目前,人们对于住宅区空间环境设计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创…  相似文献   

8.
围绕"人-运动-服装"系统的作用机制,论述以人为本的运动活动中空间环境的舒适性问题,并试图对体育运动中主要项目的活动空间环境做分析,获得体育运动成绩与运动服装舒适性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住宅空间内光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的特点,总结住宅空间内光环境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为设计师在进行住宅光环境设计时提供良好的设计指导,使室内光环境能满足实用、美观等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普通框架结构的漏柱漏梁,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以剪力墙为基础,并吸取框架的优点,逐步发展而形成一种能较好适应小高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即所谓"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文章对短肢剪力墙体系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断指剪力墙结构布置特点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装修作为能耗很大的一种人类活动,其在设计建造以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文章通过对设计方法、过程、理念的分析,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下如何推广"低碳"空间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住宅建筑是人们为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主要是科学规律,同时也在美学法则支配下创造的人为环境。住宅建筑受到自然环境、生活习惯、人体工程学、社会情况、技术条件等的制约,住宅建筑设计既要分析家庭生活的要求,又要探索创造满足各种要求的人为环境的规律。可以说住宅建筑的创作过程它又是主动的,要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去探索规律,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作,力争有所提高。住宅与人体的关系比较密切,深入研究尺度与空间的规律是住宅设计的重要内容。人类生活涉及的尺度概念可以分为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两大类。空间尺度以位置的相对关系即距离为度量对象,而时间尺度则是以时间为度量对象。住宅设计目前尚未涉及时间尺度问题,这  相似文献   

13.
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人居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质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住宅以及人居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规划以及户型的设计都日趋完善并且更加生态。在高层,多层,联排别墅,小别墅的多样化住宅领域中,住宅的舒适性成为设计关注的焦点,人居条件有了巨大的进步。其次,住宅产品的市场也越来越成熟,配套设施在小区的引入为居民的生活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住宅产品的面积也悄然膨胀,标志着我国居住条件的提高。最后,随着住宅的商品化,环境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住宅设计以后该走向何处,我提供我的三个基本观点1.从市场来看,住宅产品应更多一些面向中低收入阶层,以适应更多普通群众的需求。2.从因地制宜的角度来说,住宅产品应充分考虑其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以符合该用地的性格以及经济效益。3.从环境角度上分析,住宅的设计要尽量营造出人性的空间,尽量使空间,景观,和人完全融合在一起。环境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功能性和审美性对客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环境和人最直接最亲密的接触。  相似文献   

14.
所谓可持续发展设计,就是在尊重自然、维系生态的伦理指导下,将设计行为纳入"人-机-环境"大系统,既重视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又充分体现自然界的生态价值;既重视当代人的生存环境,又保护后代人的繁衍空间,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共同发展.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设计的概念、特征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外可持续发展设计教育的动向,并对国内高校进行相关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艳  崔文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113-113,112
老年人住宅设计应按照老年人住宅设计的指导原则,在老年住宅的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行为特征和老年人的各种需求,为他们营造安全、方便、经济、舒适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6.
人性化住宅光环境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意义重大。针对影响居住环境的视觉与室内光照设计、人工照明与人体光暗周期以及光污染进行分析,给出不同室内空间的人性化光照设计方法,对于动态光照强度感应特性进行分析,以不同环境下和不同时间段的光强度为背景,采用点光源,面光源和空间光源比对分析方法,动态分析不同环境下的光照射对于人性化住宅光设计的影响。构建室内住宅光照的散射模型,采用Gamma-Gamma分布的方法构建室内住宅光照的射线物理模型,计算灯光穿透玻璃墙后的分布密度的光斑强度,通过计算灯光发射光强的Lagrange乘子,得到灯光与日光光线间的相位差,实现动态光强感应调节。以实际居住环境为对象进行实验,设计客厅、主卧、书房与餐厅光照设计,分析得出,该设计方法能定量有效分析出室内的光照效应对整个室内采光的影响。对于人性化光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住宅设计应该做到分室标准进一步提高,厨卫设施更为完善,且空间能充分利用和应变能力更强,室内外环境设计更美。本文就此对住宅设计多样化、省地、节能、采用轻质高强材料减轻自重方面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代的城市设计不再单纯地满足功能,更多地考虑的是人以不同速度行进时对空间的感受、人处在不同空间所产生的行为心理,更加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宗旨,试图为人们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本文从城市空间的特征给人的心理感受上进行分析,以江汉路入口的设计为例分别从入口标志物的特征、入口的通性、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特征、人的心理感受的连续性几个方面解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强烈呼吁设计者在设计中重视空间设计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以实现设计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9.
现代的城市设计不再单纯地满足功能,更多地考虑的是人以不同速度行进时对空间的感受、人处在不同空间所产生的行为心理,更加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宗旨,试图为人们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本文从城市空间的特征给人的心理感受上进行分析,以江汉路入口的设计为例分别从入口标志物的特征、入口的通性、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特征、人的心理感受的连续性几个方面解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强烈呼吁设计者在设计中重视空间设计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以实现设计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中,存在着一种孤漠的现象,即很多城市居民在居住中都是"关起门"来生活,与邻里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甚至不知道自己邻居是谁,也不关心这个问题。这种现象使得建筑住宅沦为一种"居住的机器",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对于创建和谐社会是非常不利的。在此情况下,本文提出了聚合居住的概念,并探讨了在高层住宅主体营造公共空间的设计模式以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