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典型草原地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君  刘丽梅  陈田 《资源科学》2008,30(6):837-842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为研究区,对草原旅游发展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别加以分析,得知旅游活动的干扰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比土壤的机械组成要明显,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干扰又比对土壤的容重影响显著;在干扰范围上。旅游者游览活动波及的区域面积比旅游经营活动的核心地段广。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土壤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据此诊断出如下结果:在道路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极重;在敖包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是重度干扰;在马场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属于中度干扰。从而文章确立了不同旅游活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提供了不同旅游活动范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参数,有利于目的地快速诊断旅游发展的土壤影响强度,及时作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土壤硝态氮是揭示火干扰土壤氮循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0-15cm土壤硝态氮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火烧样地和对照样地中土壤硝态氮值为对照:6.45mg/kg、轻度:6.30 mg/kg、中度:7.31 mg/kg和重度7.40 mg/kg,表现为轻度对照中度重度,不同强度火烧迹地中硝态氮含量随着火强度的增强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火灾对南方湿地松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作为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生态因子,既可能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也可能会破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甚至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调或崩溃。森林碳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火烧对土壤有机碳和理化属性的影响,对认识自然或人为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选取2007年5月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人工针叶林中一次突发性火灾后形成的一块火烧迹地,划分不同火烧强度,进行土壤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发生2个月后,高强度火烧和中强度火烧下,0~40cm的土壤剖面有机碳储量相比低强度分别降低了61.4%和39.5%;0~10cm、10~20cm和20~40cm等3个土层上,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大小均呈现出低强度火烧>中强度火烧>高强度火烧的一致趋势。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中、高强度火烧迹地上土壤容重相比低强度火烧有增大趋势,高强度火烧迹地土壤pH值最高。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草地上进行,设置3个不同的干扰强度处理,原始生长草地(LD)、严重破坏后自然修复草地(MD)持续干扰草地(HD),各3个重复。实验包括野外随机取样和室内种子萌发两部分。干扰对种子库的影响发生在土壤表层,但随着干扰加剧,影响延伸到深层土壤。地上植被种类随干扰程度加大变化明显。干扰程度加大,植被种类显著减少,且一二年生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5.
从微生物肥料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对试验样地土壤PH值的影响及对绿化树木的影响三个角度论述其对盐碱地的治理。  相似文献   

6.
对襄汾县溃坝区下游覆盖区与未覆盖区土壤理化性质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区土壤的机械组成砂质土含量大于壤质土,出现偏砂质化。不同区土壤的pH值、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明显,但有机质含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覆盖区土壤的有效磷含量明显低于未覆盖区土壤中的含量。覆盖区上的溃坝物不仅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小麦的生长状况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佳木斯市南郊不同干扰程度土壤微生物的结构特征,判定不同干扰程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微生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采用电位法测量土壤p H值;采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土壤含总磷量;采用烘干法测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有机质和磷含量减少,而含水量增加。相比较而言,建筑工地,人工林地各个指标都比天然林地的少。因此,过度干扰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8.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土壤结构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都有影响。由于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导致土壤有机污染物增多,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中的有机磷和有机氮对土壤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群落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CH4产生的最重要土壤性质 .土壤CH4氧化能力与包括活性碳、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内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非水稻生长期较高的水分含量能促进水稻生长季节CH4的产生、氧化和排放 .在影响稻田CH4排放大尺度空间变异性的主要因素中 ,土壤水分历史可能比土壤性质更为重要 .结果表明 ,非水稻生长期土壤水分对水稻生长期CH4产生、氧化和排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氮沉降通过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活性等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到土壤对地上植被的养分供应。本文从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酶活性三方面探讨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土壤是农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的发育受到地势地貌、母岩母质、气候、植被、时间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武夷山土壤以富铝化作用为主,类型多样,利用不合理,加上红壤性土壤的性质,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武夷山土壤分异显著,通过对武夷山实地考察和土壤采样分析数据,以及土壤利用现状,分析武夷山土壤的垂直变化规律及各垂直土壤带的理化性质差异,从而对武夷山的红壤,黄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研究其合理的改良和利用目标。  相似文献   

12.
融雪剂主要成份是醋酸钾和氯盐,通过降低冰雪融化温度融化道路上的积雪,便于道路疏通,播撒处效果明显。融雪剂在随着雨水等介质传播到土壤中,会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对森林土壤影响最明显。本研究以当前辽东地区冬季常用的融雪剂为研究对象,分析使用融雪剂后,对植物种子萌发期、生长状况的影响和对草坪、灌木生长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科学分析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壤是果树栽培的基础。果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土层温度、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的理化性质等对果树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土壤资源垂直分异及合理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农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的发育受到地势地貌、母岩母质、气候、植被、时间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武夷山土壤以富铝化作用为主,类型多样,利用不合理。加上红壤性土壤的性质。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武夷山土壤分异显著,通过对武夷山实地考察扣土壤采样分析数据,以及土壤利用现状,分析武夷山土壤的垂直变化规律及各垂直土壤带的理化性质差异,从而对武夷山的红壤,黄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研究其合理的改良和利用目标。  相似文献   

15.
植物光化学植被指数对叶片生化组分参数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化学植被指数PRI的定义为531 nm 和 570 nm处反射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这一指数能够成功的估算叶片尺度、冠层尺度和景观尺度的光能利用率LUE,进而可以提高净初级生产力NPP的估算精度,因而PRI有着广阔的应用的前景。但是,很多干扰因素会对建立PRI和LUE的关系产生影响,并且随着尺度的变化,干扰因素也在变化。因此,研究不同尺度下各种干扰因素对PRI的影响就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基于这一点,本文利用PROSPECT和SAIL模型分别对叶片尺度和冠层尺度影响PRI的干扰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叶片尺度上,叶片的PRI对叶肉结构参数 N 和叶绿素浓度(Cab)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对于叶片的干物质浓度(Cm)和等效水厚(Cw)的变化敏感性弱;在冠层尺度上,叶面积指数、叶倾角分布、太阳高度角以及观测天顶角都会引起冠层PRI的变化。土壤类型对冠层的PRI不起决定作用,冠层自身的性质才是冠层尺度PRI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羊粪生物质炭和堆肥对沙化土壤性质以及养分淋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羊粪生物质炭和堆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p H、有机质含量、土壤总氮、碱解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在试验的初始阶段,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明显增加而硝态氮变化不大;随着试验的进行,铵态氮含量逐渐降低,硝态氮含量逐渐升高。此外,施用羊粪生物质炭和堆肥可以提高土壤总磷和有效磷的含量,同时,还可以促进土壤有效磷的产生。对比而言,当只施加羊粪堆肥时,改良效果最为显著。总之,施用生物质炭和堆肥可有效地改善土壤性质和增加土壤肥力,并抑制养分的淋溶,对沙化土壤治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西藏河谷农区农田土壤生物环境的影响,在持续6年的定位试验(撒播、条播、少耕、免耕)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呼吸、土壤活性有机质、土壤脲酶、蔗糖酶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青稞整个生育免耕方式土壤呼吸强度最高;(2)随土层深度增加,处理年限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降低,免耕处理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20~40cm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低于0~20cm土壤;耕作方式处理年限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条播方式土壤脲酶活性强,而免耕方式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由此得知,土壤生化性质指标能敏感地表征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的扰动差异引起土壤环境和生物活动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土壤是小麦所需水、肥的主要来源,其理化性质和肥力水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庄巧生曾指出,土壤硝态氮的多少是决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关键,小麦在形成子粒期间,其蛋白质中57%的氮是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西藏河谷农区农田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在持续6年的定位试验(撒播、条播、少耕、免耕)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条播方式土壤平均温度(7.03℃)明显高于撒播(6.48℃)和少耕(6.30℃);(2)在青稞分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土壤含水量都表现为:条播<撒播<少耕<免耕;(3)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和青稞根系发育状况共同影响土壤呼吸强度,在青稞分蘖期或孕穗期,土壤呼吸强度大;不同耕作方式比较,免耕方式土壤呼吸强度大。结论:少耕和免耕有利于保水保墒,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生长和活性。  相似文献   

20.
冻融作用对湿地土壤氨氮、硝氮以及解性有机碳的吸附解吸作用的影响(主要研究以溶解性有机碳为主),对深入研究季节性冻融区营养元素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江平原岸边湿地、环形湿地和农田湿地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冻融作用对温地土壤冻融后溶解性有机碳吸附解吸强度影响;不同浓度梯度溶解性有机碳对湿地土壤冻融后碳吸附解吸强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湿地土壤碳的吸附解吸有所抑制.吸附量随冻融周期和所加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