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青藏高原西起帕米尔高原,东抵横断山区,北边是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边是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面积约240×104km2,占我国国土的1/4。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一个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青藏高原作为独特的自然地域单元,其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在全球占有特殊席位,并且与全球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区域响应明显。因此,青藏高原是我国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西起帕米尔高原,东抵横断山区,北边是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边是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面积约240×104k m2,占我国国土的1/4.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一个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青藏高原作为独特的自然地域单元,其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在全球占有特殊席位,并且与全球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区域响应明显.因此,青藏高原是我国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科学有特色的优势研究领域,对解决岩石圈地球动力学和全球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对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也是地球独特的寒旱高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它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预警区和敏感区.2011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高艳红博士聚焦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开展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和陆面过程研究,研究了青藏高原3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理,通过高分辨率模拟揭示了中尺度过程在高原气候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中的作用,探究了高原独特的陆面特征对陆面过程和区域气候模拟,乃至全球气候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姚檀栋  安宝晟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5):394-395,358,397
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强烈隆起是近几百万年以来亚洲大陆乃至全球最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之一。它的存在对其本身和毗邻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以致对全球环境变化都有深刻的影响。青藏高原研究已成为我国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科学有特色的优势领域,也是国际上相关领域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与研究地区,其研究成果在高原地区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9世纪下半叶之后,主要来自西方的科学家和探险家对青藏高原进行了相关研究,20世纪我国科学家也做了大…  相似文献   

5.
<正>位于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中国青藏高原的"动物天堂"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期表示,全球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未来将加大力度开展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500米,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青藏高原特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6.
你听说过吗?青藏高原上的雪竟然和我国东南部沿海的台风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在分析对比了1976-1998年青藏高原上雪的卫星数据及西北太平洋上台风记录后发现,在西北太平洋上每年平均产生17次的台风,但是,在青藏高原降雪严重的年份,台风的数量就下降到9次。相反,当青藏高原的冬天很温和时,来年的台风就会高达24次。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科学家认为,在下雪很多时,青藏高原就冷却了它上面的空气,并且影响到了地球上空的大气环流,在来年减弱了西太平洋的亚热带高压系统。这样,届时到达东亚地区的高压气流可能就会减弱,我国东南部沿海遭受台风袭击…  相似文献   

7.
1 普若岗日冰原科学考察的意义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区。研究证实[1— 5] ,全球的平均气候变化信号在青藏高原会被强烈地放大。因此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幅度远大于其周围地区。这样 ,无论气候变冷还是变暖 ,在青藏高原都会比其它地区表现得更加强烈。而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周围及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 ,从而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国东部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对季风的影响 ,则更是全球地球科学家共同关注的重大科学研究课题之一。中国对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季风演化的研究 ,在老一辈科学家诸如孙鸿烈、刘东生…  相似文献   

8.
今后10年内,全球搜索产业可能发生重要变革,你相不相信? 模式 我的第一个疑问是,为什么搜索必须基于文字?为什么我不能直接输入一张鸟类的图片,让搜索引擎来分辨它是哪一种鸟?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除南、北两极地区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冰川整体处于快速退缩状态,这不仅影响水资源储备,而且伴生了相应的冰川灾害,如冰崩、冰川跃动、冰湖溃决洪水、冰川泥石流等。这些冰川灾害的发生具有各自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生机理和灾害过程。总体上,气候变暖、变湿导致冰川不稳定性增加,进而导致冰川灾害风险的发生。从统计结果来看,近期气候变暖使得这些灾害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极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都出现了冰崩灾害,可能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川在整体上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灾害的风险程度也在加剧。  相似文献   

10.
正近50年来,西藏高原变暖加速,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两倍,正处于过去2000年中最温暖的时段。这是中国科学院前不久发布的一份科学评估报告所得出的结论。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它的环境变化,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生态系统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西藏高原是指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最高海拔超过8800米的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和主体,雅鲁藏布江、怒江、恒河等众多河流发源于此,它是20多亿人的水源。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西藏高原的环境问题也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组织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退化,从而对区域气候、水文和生态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文章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多年冻土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并对活动层厚度、地温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藏高原不同站点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活动层厚度增加,地温升高以及活动层底部土壤含水量增加。从区域尺度来看,1980—2018年多年冻土区降水和土壤含水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这些变化可能是导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水文过程、湖泊面积变化和地表形变等的主要原因。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多年冻土变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可为冻土与水循环相互作用关系的机理研究提供思路,为寒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2.
研究板内的大变形与运动学是当今国际岩石圈计划和大陆动力学中的前沿研究课题。众所周知,青藏高原及其周缘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山的结果,它在全球构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而,中外地学科学家都把青藏高原视为研究地球动力学最好的地区之一。“八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项目“滇川西部特提斯带构造变形与运动学研究”就选择了国际地学界的研究“热点”——藏东、滇西北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以其2倍于正常地壳厚度的巨厚陆壳和3百万年以来的急剧隆升而成为国际地学界经久不息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青藏高原隆升的研究又被扩大到全球构造、环境和气候变化领域,足见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动力学在全球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在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能量、水分循环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也是全球超太阳常数的极值区域之一。此处形成了一个"嵌入"对流层中部大气的巨大的热源,可以伸展到自由大气,其超越了世界上任何超级城市群落所产生的中空热岛效应,对全球与区域大气环流系统变化的动力"驱动"产生了难以估计的效应。与地形热力过程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亚洲夏季风是世界上范围最广和强度最强的季风;从冬季到早春季节转换过程中,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造成青藏高原大地形感热的"快速响应"及其相对高值动态移动,在盛夏梅雨及其云降水带前沿线恰好停滞于中国"三阶梯"地形分布山地—平原过渡区。此现象表明,青藏高原可能扮演着夏季风过程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角色。中国区域低云量与总云量极值区均与青藏高原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中东部湖泊群与冰川集中区空间分布几乎吻合,这表明"亚洲水塔"形成的关键因素与"世界屋脊"特有的云降水结构不可分割。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局地与下游区域云降水过程水汽输送流型等均有显著影响。长江流域降水与全国低云量存在一个明显沿长江流域的带状高相关结构,充分表明长江流域降水与上游"亚洲水塔""热驱动"以及对流系统具有重要相关关系。从跨赤道经向环流的视角可发现,夏季南、北半球跨赤道气流低层强偏南、高层强偏北气流出现在东亚地区和北美区域两大地形对应的赤道区,这2个跨赤道极值区恰与青藏高原、落基山高原位置相对应。青藏高原纬向与经向环流圈结构与区域-全球大气环流相关机制,印证了"世界屋脊"隆起大地形的"热驱动"及其对流活动在全球能量、水分循环的作用。青藏高原特殊水汽三维结构分布和跨半球的纬向和经向大气垂直环流图表明青藏高原对全球尺度大气环流变化的贡献显著。文章进一步以东亚、全球水循环的视角,提出了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性大气"水塔"的观念,认为在高原地区一个水塔的"供水"和"蓄水"循环体系,特别是高原地表冰川、积雪和湖泊作为"蓄水池"系统,使得所有的河流可作为"输水管道",将"水塔"的水向周边区域输送出去,高层大气也提供向外输送的渠道。青藏高原特殊的跨半球大气水分循环可构建"世界水塔"与其周边地区独特的水文功能概念,综合描绘了青藏高原"世界水塔"及其地球上一个完整的行星尺度陆地—海洋—大气水分循环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祝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的发言 )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 50年是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一同成长的 50年。它也是代表我国青藏高原上科学进步、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 50年。它是 50年来我国科学研究中一项值得称赞的科学实践。我们中不少人从青年到壮年到老年为青藏高原奋斗了差不多 50年 ,不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而且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回首过去 ,我们为自己的历史和青藏高原人民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而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们为与祖国更接近了而感到温暖、自豪与骄傲。我们把参加过青藏高原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构造运动最活跃,最年轻的地区之一,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古环境演变及对当今全球气候,物种分布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碳氧同位素方法在研究青藏高原古环境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在总结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碳氧同位素理论,列出目前运用在青藏高原古环境研究中的几个方面,从而具体理解碳氧同位素方法在青藏高原研究中的用。  相似文献   

17.
正9月10日,中国科协组织召开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高层次研讨会,邀请院士专家围绕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现状、趋势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问题展开研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主持会议。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出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誉所长姚檀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祥德,中国科  相似文献   

18.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分别分析了全球6个极涡面积指数和对应的极涡强度指数对青藏高原夏季降水(6~8月)的影响,研究发现,极涡指数场与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场,冬季,青海省大部分是明显的负相关区域,西藏大部分以正相关为主;春季,西藏和青海绝大部分为正相关。根据冬季逐月(12、1、2月)极涡指数对应夏季逐月(6、7、8月)降水的相关场来看,冬季12月全球极涡指数与后期青藏高原夏季6月降水,自青藏高原东南部到西北部呈‘+-+’分布;冬季1月全球极涡指数与后期青藏高原夏季7月降水,自西南向东北呈‘+-’分布,在西藏以正相关为主,青海以负相关为主;冬季2月全球极涡指数与后期青藏高原夏季8月降水,除了青海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北侧、西藏西部为弱的负相关外,其余均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誉,它的强烈隆起是近200万年来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不仅对高原本身,而且对毗邻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作为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领域的天然实验室,它一直是中外科学家十分关注的地区。青藏高原的主体在我国境内,揭开青藏高原奥秘的重任必然落在中国科学家的肩上。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研究进展青藏高原近几百万年来的强烈隆起对高原本身和毗邻地区有深刻影响。青藏高原的研究在科学上对解决岩石圈地球动力学和全球环境变化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上对于高原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我国具有特色的优势研究领域,国际上竞争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