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集群现状,提出了体育产业集群助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成渝两地体育集群产业的建设以及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源泉和不竭动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布局的四大城市圈之一,是唯一一个地处西部内陆的地区,肩负着在西部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重大历史使命。但与东部其他三个经济圈相比,成渝双城经济圈面临经济实力不强、创新力量相对薄弱、人才资源不足、地方投入不够等问题。作为西部地区本地高校,如何在欠发达地区生存发展并助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共赢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是什么。本文比较分析了世界著名城市圈(群)发展历程和当地高校之间关系及发展路径,探索地处西部的本地高校(探讨对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强相关的成渝地区高校)科技创新驱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挥比较优势后发跨越赶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大背景下,指向抵御公共安全风险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风险因素,包括物理风险因素,社会情境扰动、社区服务管理风险等人为风险因素,提出了社会风险意识缺乏、邻避设施风险、社区整合风险等社会风险因素,提出了建好"家门口"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的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对于当前形成国内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成渝地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利用成渝地区16个城市2005-2018年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成渝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基于DEA-Malmquist的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通过对产业协同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测算构建模型,并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效果,提出通过平台共建、政策共通、市场共融以及人才共用等方面建立一体化协同发展体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近日,为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内江打造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内江市召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会议由内江市科学技术局主办,内江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承办。全市100多家企业和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共2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邀请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1所成渝两地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际典型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案例分析,探索其发展特点与经验,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视打造完善的政策体系、重视科技创新与先进技术研发、重视发挥区域优势与集群内部协作、重视构建成熟创新生态系统、重视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特点.当前成渝地区具备较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产业成长性较好、企业实力较强且集群化特征初显.借鉴科技强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经验,从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和产业规划引导,遴选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协同,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和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方面,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高新区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都高新区和重庆高新区具有区位环境优势、产业升级有成效、科技赋能有基础、科学城建设有支撑、应用场景有市场、对外开放有实力,整体上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拥有良好区域依托,呈现双核引领、多园崛起局面,已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锋示范,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然面临缺少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引领型高成长企业、创新动力支撑不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水平不高以及一体化推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研究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亟需建立协同机制,通过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带和成渝科技创新大走廊,同时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及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8.
创新共同体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纽带形成的共同体,它以技术、人才和资本等作为核心要素,通过打破资源要素流动壁垒,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加强协同攻关,加快破解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整体发展效率。构建创新共同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开展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将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共同应对区域重大挑战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新时期,必须坚持创新在成渝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构建成渝协同创新共同体,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跨域合作创新的驱动逻辑对成渝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自我完善与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经验价值。本研究在描述和识别成渝地区优质跨域合作创新整体格局与关键参与者的基础上,梳理成渝地区优质跨域合作创新的驱动逻辑。研究发现:合作主体围绕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资源,在知识邻近、技术邻近这两个核心因素以及地理邻近、制度邻近这两个调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通过跨组织合作模式促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跨域合作创新。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融入国家创新大循环以及构建优质创新成果生成的生产网、支持网和保障网共4个方面提出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日益凸显,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迈入世界前列的事实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发达国家的忧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肩负着数字经济引擎之使命。基于2014-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别测度及评价二者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二者耦合协调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数字经济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较低;(2)经济圈的二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显示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贡献逐渐增强;(3)经济圈各城市的二者耦合协调程度不同,各城市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不一,形成不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国际典型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案例分析,探索其发展特点与经验,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视打造完善的政策体系、重视科技创新与先进技术研发、重视发挥区域优势与集群内部协作、重视构建成熟创新生态系统、重视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特点。成渝地区目前具备较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产业成长性较好、企业实力较强,且产业集群化特征初显,借鉴科技强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经验,从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和产业规划引导,遴选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协同,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和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方面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童 《内江科技》2023,(2):121-123
<正>为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业余足球运动的参与热度,营造良好的足球运动文化氛围,助力全民健身计划有效开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归纳总结法对成渝地区业余足球赛事一体化发展进行研究,探析成渝地区业余足球赛事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对策,推动“赛事一体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为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推动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近日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办,宜宾、内江等相关市(区)科技管理部门承办的川南渝西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暨科技成果发布对接会在宜宾成功举行。此次活动中,内江市科技局高度重视,对接相关市州科技管理部门,收集企业技术需求20余项,组织四川浙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此次成果对接发布会。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内江市科技局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把握机遇,坚持"走上去",狠抓三个"早",第一季度争取省级科技项目资金2142万元,实现"开门红"。一、"早学习",探索发展机遇,把准政策方向。一是"向上取经"。通过组织全市科技系统业务骨干,积极参加国、省科技政策研讨会、吹风会、培训会,学习科技创新政策指导思想、重点方向、预期目标。探索科技发展先行机遇,把准全国科技工作"一盘棋"动向。二是"向内反思"。通过对比全市2015-2019年省科技计划体系重点支持项目产业类别、科研活动类型、资金支持力度,反思立项失败原因,总结立项成功经验,把准政策支持方向。三是"向下推广"。通过宣讲  相似文献   

15.
鉴于目前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碳排放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县级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析和时空跃迁分析,以成渝双城经济圈141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探究其2005—2020年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及差异来源,阐释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机制,同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处于拮抗阶段,逐步形成以成都主城区与重庆主城区为双核心的放射性分布特征,重庆主城区的放射作用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增强,但是成都主城区的放射作用在逐渐减弱;(2)区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较为稳定,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总体差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的差异;(3)城镇化水平、科技创新潜力和城市空间因素都对区域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协调耦合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成渝地区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措施、兼顾和强化与邻近地区的...  相似文献   

16.
粤港科技政策的差异性及对粤港科技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港两地的科技政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在应用研究、技术成果转化和创新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两地科技政策以及资源的差异性,使得两地科技在诸多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地的科技合作日益重要.设计一个利益共享的科技合作框架和体系,实现两地科技发展的大整合和大发展,将会迅速提高两地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近日,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唐利民率调研组莅临内江,调研指导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莉陪同调研并主持座谈会,市政协主席、副市长康俊汇报相关工作,市委副书记余先河出席。会前,唐利民一行先后到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星光渔果现代农业园区、巨腾(内江)资讯配件有限公司、内江  相似文献   

18.
魏奇锋  谭娟  石琳娜 《软科学》2023,(2):103-111
选取2008—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所含16个城市的数据,基于DEA方法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在传统全要素生产率(TFP)基础上纳入工业生产中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产物变量指标,对成渝地区16个城市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分解项进行测算,并讨论其不同时段下的空间溢出网络结构。结果显示:污染物排放阻碍地区工业GTFP提高,绿色技术进步对GTFP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成渝地区整体绿色技术效率较低。从整体看,空间分布呈现出聚集性特征和空间关联性;从局部看,眉山、泸州、南充、绵阳等GTFP较高的城市表现出溢出效应,重庆的GTFP增速放缓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绿色技术效率。最后,基于分析结果,从加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优化调整环境规制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探究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精准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以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数据为基础,利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不同省域、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群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整体较低,17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存在投入冗余问题,29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存在产出不足问题;(2)地区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西强东弱状态;(3)城市群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城市群”状态。由此提出建立以效率为准绳的科技资源配置策略、以效益为导向的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和以服务为基础的科研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议,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梳理和归纳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和发展研究,以旧金山湾区、伦敦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分析总结国内外著名城市群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情况,发现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结构以及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助于推动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结合成渝地区现有的科技创新基础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成渝地区要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进一步健全合作创新机制、强化协同创新格局、培育重大原始创新、筑牢关键核心产业、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合作网络、聚集顶尖科创人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