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找出推动文明演进的内在核心要素是大力推进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本文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视角构建了一个“技术—组织—环境”的分析框架,探讨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演进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①农业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是农业文明演进的根本动力,它包括以人为主体的农业通用技术的革命,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以及农业地理环境的变迁;②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演进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可划分为新石器时代木石锄耕农业文明、青铜时代金属器锄耕农业文明、铁器时代精耕细作农业文明、机器时代工业化农业文明和计算机时代信息生态农业文明五个阶段;③农业文明的演进呈螺旋式上升,其形态的演变是农业技术经济范式三组分及其带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协同创新和协同演化的结果;④促进技术经济范式的绿色化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内核。建设以绿色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信息生态农业文明将是未来农业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时代》2007,(9):107-107
迈克尔·斯图兹是那种少有的既对速度着迷,又知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的人。于是,他打造了一辆生物柴油摩托车——一辆快得惊人而又环保的机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蒋子刚 《科学中国人》2007,(6):128-128,F0003
一、反思工业文明应检讨机器动力技术,能源环境危机皆由所致二、新工业化并非管理命题,其根本性任务应该是动力技术革命三、揉动技术构成新机器动力技术体系——中国人的判断和理想四、全球推广揉动技术,引领新工业化动力技术革命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4.
李月 《百科知识》2010,(1):19-20
人类依靠技术取得了物质和文明的飞跃发展,也让人类的生活更为舒适。但是人类对技术的过分依赖和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反作用也可能让人类处于危险之中,例如过分依赖技术不仅可以让人成为机器的奴隶,而且会失去进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员工与机器关系已成制造企业“机器换人”进程的关键议题,但源自企业微观层面一线员工实践证据知之甚少。基于典型制造企业员工调研访谈,探究“机器换人”实践进程中员工与机器关系概况及其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机器既在“换人”、也在变换员工工作,“局部‘机器换人’、总体人机共生”成企业实践总趋势,且被机器替代的员工呈现组织内外部双循环流动趋势;(2)已有组织在倡导员工把机器当同事,超六成受访者希望把机器当同事,超半数受访者表示其已把机器当伙伴而非工具或对手,且超四成受访者表示应加大“机器换人”力度;(3)机器既在“换人”、也在“助人”,员工则对机器“爱恨交加”,既担忧机器替代就业,又无法离开机器而独自作业,且“机器换人”对员工工作收入、效率、强度、时间、动力等均有双刃剑效应;(4)员工对待人机协作持积极态度,其总体更偏好与人而非机器协作,但也因角色情形而存在差异,即员工更偏好作为平级同事或上司的人类协作者而非机器,并偏好管理作为下属的机器而非人类;(5)机器特征(相较于员工特征)对人机关系影响效应总体更为凸显,且性别、技能熟练程度、机器智能自动化程度、操作界面设计合理性、机器技术支撑程度等存在...  相似文献   

6.
生物的“机器”与人造的机器多年以来,許多技术工程专家一直认为生物学和自己的专业沒有什么关系。工程师与生物学家之间也很少合作。但近年来发現,研究生物的組織机构的机能与原理,对工程师——尤其电子工程师——解决复杂工程技术問題是有帮助的,而且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科学技术飞快地发展着。机器、設备和各种系統造得越来越复杂。但是,也常听到一些人說:“人造的机器,再复杂,也赶不上他自己。”不仅人类,許多其他生物都是极复  相似文献   

7.
科苑 《金秋科苑》2013,(14):42-44
在2013年过半之时,3D打印技术已毫无疑问成为年度科技热词。尽管二十余年前,3D打印技术这一概念就已被提出,可它似乎在今年突然爆发了。胡迪·利普森、梅尔芭·库曼合著的《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一书中提到,“人猿相揖别,是因为古人能够手工制造工具。今人区别于古人,是因为能够使用机器制造工具。人类进化至今,一个崭新的文明标志就是能够用机器制造机器。从狭义上说,当前被赋予无限想象力的3D打印机就是这种能够制造机器的机器。”  相似文献   

8.
自有关超时空转移的科幻故事由来已久,人们对这种技术的兴趣也历久不衰。皆因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没有任何东西可快过光束,所以人类要实现星际飞行的梦想,就须靠类似瞬间转移的科技。对渴望突破三度空间限制的人类来说,“超时空转移”与“时光机器”一样,都是遥不可及,但却偏偏是最吸引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季怀忠 《华夏星火》2000,(10):56-57
CVC(Continually Variable Crown——连续可变凸度)技术,把轧辊加工成“S”形,两根对应轧辊的辊形曲线完全一样,但彼此相差180°放置。通过轧辊的横向移动,使轧辊的辊缝凸度连续变化,以适应不同的轧制条件,从而使轧制的薄板板形良好。CVC技术既可用于冷轧,也可用于热轧,既可用于二辊、四辊轧机,也可用于六辊轧机。CVC技术原理见图1。  相似文献   

10.
冬雪 《百科知识》2011,(16):7-9
如同所有的人体器官一样,大脑也会随着人的衰老而变老。因为,大脑的神经元会丢失、损耗和变性,如同一部机器的齿轮和螺丝一样会磨损、脱落。大脑衰老的最典型的表现是人的健忘、丢三落四,甚至痴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患老年性痴呆就是证明。  相似文献   

11.
正《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中的天行者卢克,在与黑武士光剑对决中失去了一只手之后,换上了灵巧的机器臂。这只机器臂不仅拥有人手的外形,还拥有人手一样的功能。在现实中,天行者卢克灵活有触觉的机器臂让无数人向往,很多人都希望这种技术能真正实现,造福一些手臂残疾人士。前美国宇航局天体物理学家和《星球大战科技》的作者Jeanne Cavelos曾说:"很多时候  相似文献   

12.
电解成型     
我们观察一下各种机器,就会看到机器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零件,制造这些零件是很麻烦的。目前,在工业中又出现了象钨钼合金、高强度钢、耐热钢等一系列的新型合金,加工这些合金也非轻而易举。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了艰辛的劳动和研究,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电解成型。电能、化学能的综合利用电解成型加工方法主要是用来加工各种奇形怪状的零件,如冲模、锻模、汽轮机叶片等。电解成型法虽然担负着艰巨的  相似文献   

13.
《世界发明》2006,(4):32-33
伦敦水族馆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机器鲤鱼。这条50厘米长的机器鲤鱼现在正在伦敦水族馆中与那些有血有肉的同类们一起在水里尽情邀游.但它所依靠的却是人工智能技术和装在嘴中、用来探测和避开障碍物的红外线传感器、这条机器鱼由电池驱动.像真鱼一样能够依靠摇动的尾巴自由前进.由英格兰埃塞克斯大学的科学家设计制造的这条机器鱼预示了自主水下机器人的未来:它们将被指派执行更加艰巨的任务,比如搜索水下危险物或者是检查泄漏的输油管线。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与机器迅速发展中的关系,既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使我们的生活兴味越来越贫乏。微电子革命正在改变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无线电收音机、计算器、乐器、打字机——因此,或者使我们对它们的理解越来越迷茫了,或者使学习更加容易了,并使创造获得了激励。这就向教育提出了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几个人?     
某研究所新来了一百名大学毕业生。这100人中有10人既没有学过俄语,也未学过英语;有75人学过一种外国语——英语;有83人学过俄语。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当国人不再为中老年人再婚而大惊小怪;当因生活缺少另一半的孤男寡女们鼓足勇气走到一起来;当社会的宽容使越来越多再婚家庭诞生的时候,人们尚未来得及从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而庆幸,就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就象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一样,重组家庭的人们并非因新的家庭诞生就从此万事大吉、生活安定幸福,  相似文献   

17.
<正>人的皮肤受伤了,隔一段时间就会不治而愈。但机器、物品的外表涂层——"皮肤",能否也有这个本领呢?也就是说,我们的汽车等器物的"皮肤",何时能够在刮伤后自己将伤口迅速弥合呢?  相似文献   

18.
正互联网技术是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里程,展示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机器时代、电子时代,再到网络时代的文明形式的全面提升。基于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网络文明、网络生态、网络思维、网络生活,极大影响着当今人们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工作态度等,"群众都在网上",人人都是"网中人"。截至2014年  相似文献   

19.
柯娟 《世界发明》2007,(3):56-57
让广告象病毒一样迅速蔓延——病毒营销给传统的广告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阳关大道只要你是个"骨灰级"网虫,一定看过这样一个网络视频:一百多个汽车零件,包括声控感应和自动洒水装置,以推"多米诺骨牌"的方式陆续出现,最终组成了一辆本田新雅阁,神奇的创意让人拍案叫绝。这部由Cog广告公司拍摄的本田宣传短片没有借助任何电脑技术辅助制作,在两  相似文献   

20.
正"超人类主义者相信,我们能够也应该根除衰老这一死亡原因;我们能够也应该使用技术来增强我们的身体和思想;我们能够也应该与机器融合,重塑自我,最终,成为我们自己更高理想的存在。"——马克·奥康奈尔《成为机器》技术增强我们的身体,这一想法并不新鲜。但是,超人主义者对这个概念接受的程度如何?过去,我们制造了诸如木制的腿、助听器、眼镜、假牙等装置。未来,我们可能使用植入物来增强我们的感官,以便我们可以直接检测红外线或紫外线辐射,或通过将自己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