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常采用各种型号封隔器对产水油井的高产水层段进行卡封,从而达到降低油井含水,增加产油量,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但由于砂卡、套变、落物卡以及封隔器自身原因,有时会造成抽油管柱被卡,从而造成停产事故,对于这些井需进行解卡打捞施工。本文就一次具有代表性的打捞作业进行了分析,其独特的打捞思路和成功应用对今后油水井作业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处理类似事故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出砂、套管变形、井下落物、下大直径工具等原因,造成抽油管柱遇卡,无法进行常规修井作业,从而造成油井停产。对于这些井需进行大修解卡打捞施工。本文就一次具有代表性的大修打捞、套管补贴以及漏层封堵作业施工过程进行了分析,其独特的修井技术思路和现场的成功应用对油水井大修作业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处理类似事故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胜利油田水平井打捞技术还不十分完善,水平井大部分打捞工艺与打捞工具一直沿用常规井使用的打捞工具和方法。本文通过对南15-平203井钻井事故的阐述,在水平井大斜度和水平井段实际打捞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改进打捞工具,提出水平井Ф241.3mm井眼钻具组合的弊端和改进建议,形成水平井打捞工艺技术,为水平井的事故预防、打捞工艺技术的提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的修井作业打捞施工中,我们常常采用传统的方法,即先套铣,再打捞,一根一根将井内落物打捞完毕,这样会导致施工周期延长,打捞成本增加,并且对于复杂井筒,如鱼顶遭到严重破坏、井筒内管柱变形、覆有异物、断裂、砂埋、水泥卡管柱等,可能导致多次打捞失败而最终无法处理。针对此种弊端,我队在干中修时期,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即在打捞作业中大胆使用套铣母锥,绕过有问题的鱼顶,直接打捞下一根油管的接箍,使套铣打捞施工合二为一,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样既保障了油田生产开发的正常运行,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石玉栋 《内江科技》2009,30(10):94-94
目前濮城油田有电泵井102口,在检电泵作业过程中时常发生电泵盐卡、落物卡等事故,造成电泵井的打捞成功率低、周期长,中途完井的可能性极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原油田采油二厂作业大队技术人员研制了公锥式外钩复合打捞工具。该工具主要由上接头、公锥本体、钩子、水眼等组成,可以与各类钻具连接。它连接在钻具的最下部,具有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可以重复使用的优点。现场应用表明,该工具的打捞成功率100%,彻底解决了电泵井的电缆和油管打捞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16,(6):31-32
复杂弯曲抽油杆类落物打捞技术是"七大"系列复杂井大修工艺技术之一。本文通过施工井案例分析,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借鉴分享,阐述了复杂杆类落物最有效的打捞工艺技术是将常规与非常规打捞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从事井下大修作业工作者值得品鉴学习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苏丹螺杆泵井和抽油机井在生产时经常出现抽油杆落井等复杂井下事故。抽油杆打捞一直是个技术难题,通过长期摸索总结出一套打捞抽油杆的经验技术,经FH-2、FN-69现场应用,效果良好,为同类事故井提供了施工依据。  相似文献   

8.
樊波  袁俊亮 《内江科技》2013,(6):144-145
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井身结构,水平井水平段内的落鱼打捞作业(特别是防砂管打捞)是一大难题,水平段的落物形态由于重力的作用,处于套管的低部位,作业时井口施加的扭矩和拉力很难全部传递到水平段鱼顶位置,常规打捞解卡措施无法实施。文中根据我平台成功实施水平段防砂管打捞施工的现场经验,结合理论分析,对打捞难点、工具及钻具的选择、扶正器的选用等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斜井、水平井的打捞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针对钻井水溶法开采中所发生的不溶物埋管堵井、结晶堵管、井管弯曲和断裂等常见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油水井大修工艺中,作为打捞作用的钻杆,因出砂、套管垢沉积、落物、注灰等原因造成卡钻,致使油水井报废,此类井的修复工艺不成熟,一直困扰着从事修井工作的技术人员,其打捞难度有以下几点:1.被卡钻杆受套管限制,套管内径一般为∮121mm—∮124mm,从而使打捞工具外径受限不得超过∮116mm,否则易卡钻及破坏套管。2.钻杆本身外径大,接头外径∮105mm本体∮73mm水眼∮50mm,无法实现整体打捞,3.钻杆作为落物,其硬度较高,磨铣不易切削,磨铣效率极低,在国内各大油田成功修复此类井尚无成熟经验,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此类井也会越来越多,已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其重要程度也引起了开发人员的重视。应采油厂的要求和目前生产现状,我们成立了研究小组,课题定位于套铣打捞工艺。打捞工艺的成功与否,套铣头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对套铣钻杆的铣头、结构及合金刀片的材质进行了设计与改进,打破了传统工具制造结构的框架,研制出新的铣头,并应用于修井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在国内该工具处理此类事故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环卫工程冻害事故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环卫工程冬季冻害事故调查及实例分析,探索了导致建(构)筑物冻害裂缝产生的根源和基本条件,找出了从设计、施工技术措施中进行冻害裂缝防治并尽量不使其出现的预防措施和出现裂缝后予以修复补强的后期处理方法,并证明了冬季冻害不仅可预见,而且能正确地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2.
套管内打捞抽油杆是一项复杂工艺,尤其对于油杆与防偏磨节箍、油管混合在一起,多鱼头的情况更是复杂,国内以往曾有油井因此导致报废。S19-59井在打捞过程中,针对油杆重叠、交叉、严重扭曲变形,且鱼头压实成弹簧状的情况,先后应用套铣打捞一体化、铅印落实鱼头、小冲管内冲、震击活动解卡、强磁清理鱼头等一系列技术,捞出全部井下落物。该井的成功打捞,对今后处理类似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胜利浅海开发逐渐进入中后期,油水井作业特别是大修打捞作业工作量也逐渐增多,本文结合海上生产井特点,以普通落物打捞和防砂管柱打捞为例,对油水井打捞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同时对打捞技术的努力方向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内河打捞起重船因通航高度的限制,主要以小型工程船舶为主,起重量一般在20吨-200吨。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我国内河水运建设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长江沿线及三峡库区千吨级运输船的数量不断增大,但内河航道应急抢险船舶的配套能力落后。目前国内还没有一艘能满足内河及三峡库区闸门通航限高要求,起重能力上千吨级的应急救捞船,一旦发生大吨位沉船、沉物事故,这将给应急抢险打捞及河道运输安全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研制大型且能适应内河通航限高的工程船舶是今后我国内河航道应急抢险船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田常铭 《今日科苑》2010,(12):66-66
裸眼井测井时,常常发生入井电(光)缆遇卡事故。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穿心打捞,既造成电(光)缆损坏,又费工费时,还容易导致次生事故。江1井钻至井深4125m进行VSP测井时,仪器下至3500m遇卡。经现场分析,属VSP光缆粘卡。采用自制外穿解卡打捞工具用钻具送至井深3300m时成功解卡,光缆、仪器完整起出,避免了重大损失,为此类事故的处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张成江 《内江科技》2010,31(5):92-92
针时鱼顶为油管丝扣类的落物倒扣打捞,研制了对扣式倒扣打捞筒,主要由上接头、筒体、打捞爪组成。该工具结构简单,具备倒扣和安全退出功能,现场应用表明该工具操作方便,打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11)
在隧洞掘进过程造成塌方的因素很复杂,地质因素、施工因素、管理因素等均可能造成隧洞塌方。正确分析塌方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是解决隧洞塌方的有效处理方法。本文结合隧洞塌方工程实例,采用回填砂浆、灌浆、石渣回填、管棚等综合处理方案处理复杂塌方,同时为类似工程事故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于建筑工程中的质量事故,在整个建筑过程中都要做好组织工作,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工程质量的优劣在整个社会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本文通过调查事故情况,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和规律,研究恰当的工程事故处理方法,研讨工程事故的预防措施,并使广大建筑从业人员掌握一些典型事故的分析处理技术,有助于在今后的建设工程中少犯错误,使工程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冻结法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在工程中的主要应用以及重点是结合冻结法自身的特殊性,应用冻结法对地铁施工中特殊地段事故的处理,以及冻结法在地铁工程应用中的冻结孔钻孔时水土喷涌、隧道管片损坏、冻土帷幕失效以及冻胀融沉等各种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事故的防范和治理提供了方向,也对冻结法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水上漂浮物生态打捞处理设备,是目前我国处理水上漂浮垃圾时最常使用的设备之一。但是,在使用传统的水上漂浮物生态打捞处理设备中发现了许多的问题,为了提高水上漂浮物生态打捞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对传统的生态打捞设备进行创新设计。因此,本文主要对水上漂浮物生态打捞处理设备设计进行了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